孩子上初一了,语文成绩很弱,才考60多分,文言文阅读基本答不到得分点,怎么办?

生有涯兮知无涯


上初一后语文成绩“暴跌”,是不少孩子的共性问题。初一是初中打基础的阶段,语文成绩“短板”会为中考埋下严重隐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小学时语文就很薄弱,二是刚升入初中,没有很好适应语文学科的内容变化和考题变化。

初一语文试题大体上有语文知识与能力、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阅读、名著常识、作文等。语文才考60多分,肯定答题时各个板块都漏洞百出,“狼烟”四起。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就循序渐进,按照由易到难、由背诵默写到理解感悟的过程来提升。

第一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这类题一般10分左右。七年级上期共有十二首古诗词,并不是很多,每周背默两首应该不成问题。特别注意的是这类默写要求很严,错、漏、增一字均不得分。

第二是文言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翻译。词语的理解各地命题范围不同,有的地方只考重点实词,有的地方还考重点虚词。词语的意思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在七年级上期的语文教材中,像《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中的一些句子理解难度较大,必须按照老师的讲解或课文中的注释背诵译文。不少同学对文句的理解一知半解,答题望文生义,不仅得不到分,还把诸葛亮或孔子气得拍棺材板!很多同学担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做不好,只要课内滚瓜烂熟,这个担心就是多余的,因为其中考到的词语、句子和思想内容绝对是你在课内学过的、理解过的。

第三是现代文阅读。这是分值最重丢分最多的板块,不少同学阅读题目颗粒无收。现代文阅读训练孩子自己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依靠老师的针对性训练指导。七年级阅读以记叙文为主,考点并不是很多,大致有重要词语的理解、重要句子的内涵或作用(赏析)、关键段落的作用、文中事件的概括或重要信息的提取、标题的作用或拟题、按要求补写或续写、对主题的理解、结合个人或社会实际谈感悟启示等等。老师可以在正常教学的同时,每周穿插一节阅读课,每课时着重解决一个考点。我在学校教语文时,都会使用自己编撰的阅读教程,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总结出每个考点的答题要点和答题思路,要求学生做类似题时一定要参照着“仿写”,这样就先解决好他们有东西可答的问题。在这基础上再考虑答题语言组织问题,就比较简单容易了。

现在也有很多老师注重答题公式套路之类的整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能否读懂阅读文本的问题。其实绝大多数阅读题目都与文章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题都不清楚,做题就是盲人瞎马,“危机”四伏!所以,文本的“读懂”训练才是阅读训练的第一步。可以按“事件、人物、意图、情感、写法”五个方面去逐步培养学生快速读懂文本的能力。

第四是作文训练。作文是语文试题中得分最不稳定也最难训练的板块。总成绩60多分,想必作文基础也是非常薄弱。首先可以考虑作一个作文训练计划。大体上按照“主题明确——选材切题——叙事明了——结构完整”的思路来逐步训练,这样可以保证先得到作文基础分,再考虑对文章的选材、构思、语言进行优化提高。其次增加阅读时间。可要求孩子每周读一两篇优秀作文,然后让他复述范文的内容,说出范文的妙处,品味范文的语言。三是大胆鼓励学生作文时多借鉴、移植所阅读的优秀例文,逐步教会他们“嫁接”优文的方法技巧。

最后强调的是书写,如果您的孩子书写严重不良,马上开始练字!书写不合要求,是语文成绩的严重“杀手”。

不少家长和孩子认为语文成绩提升不易,其实是把语文学习“妖魔化”了。语文成绩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并非虚妄之谈,只要有意为之,科学为之,它一样能“破茧成蝶”。


语文阿里之门


我家孩子也读初一了,语文成绩从四年级的70多分到现在的99.5,(全班第一名),把我们这些年的学习历程分享一下。


我家孩子小学三年级之前一直是语文考不过数学,小学三年级在语文方面其实是一个转折,开始注重阅读和写作了。

有一次我看着孩子73分的语文试卷,阅读题和作文就丢了近20分。阅读题失分主要是孩子练的比较少,答题不全面,不能抓着重点回答问题。作文就是不能灵活运用典例,死搬硬套之前读过的作文,说到底,就是平时阅读少,练习的少了。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对症下药。

那个暑假我去市图书馆办了借书卡,先让孩子读完了所有中国古典小故事和典故,让孩子对我们的古典文化首先有所了解。也拓宽知识面。

紧接着又开始读国外的一些儿童书籍,丰富孩子的眼界和阅历。

一个暑假下来,读了大约四十多本儿童书籍,当时就是不管他懂不懂,只要能看懂故事情节,就一直读书,读的多了,自然也就懂了。

读书的同时,一天会看一到二小时的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为后期的古文和文学常识打基础。


四年级上学期时,孩子的语文提升还不是很快,到四年级下月期,能考85分以上了。

五年级的暑假,我专门给他借的古文笑话书,其实就是想有意识的培养他对古文的兴趣和爱好,厚厚的一本书,全是古文,刚开始看不懂啊,但是又想看上面的笑话讲解,于是就自己找译文翻译,就这样一篇篇的看下去,不知不觉背起古文也轻松自入了。

后面就开始鼓励他读四大名著了,因为之前都已经看过电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也知道些大概了,所以孩子再看四大名著就没有读天书的感觉。现在我家孩子提起四大名著的各个人物,各处场景,如数家珍一样。时不时还会来句古书上的段子。


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们孩子的语文成绩到六年级时,已经稳居班级第一第二名了。初一的语文成绩从来没下过95分,其实学习语文就在于积累,在于一时一日的潜移默化。

你说你孩子初一语文考60分,我建议你细看孩子的试卷,肯定需要补充的不仅仅是古文方面的知识吧。了解孩子缺失的是什么,然后帮助孩子一起赶上来。

如果需要补充古文方面的知识,我建议你天天让孩子看会(水浒传)一类的电视,规定时间段,然后一天一句话,陪孩子读(论语)。我们家目前孩子一天是必须背二首古诗和一句(论语)的。

初一还来得及,努力帮助孩子积累起来,先让孩子爱上语文,然后拥有优秀的语文成绩就指日可待了!

大家好,我是热爱育儿工作的梵飞飞,如果你也在育儿的路上,欢迎关注梵飞飞!右上角点关注哦!欢迎点赞留言和私信!


梵飞飞


我孩子目前初二,去年刚上初一的时候语文曾考过几次60分+,这里结合我的经验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孩子今年刚上初一,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没有正式月考,期中考,可能孩子经历的只是开学摸底考,或者分班考。依照我的经验,这两次考试是属于“下马威”性质的:直接用了类中考的题型,好多题型孩子们小学根本没接触过。这样考试的目的是给孩子们先泼点冷水,挫挫孩子们的浮躁和轻浮气。我们孩子去年这两次摸底考都是60分+,他班里孩子们普遍都是60、70分,而孩子们小学语文基本都是80、90分+,这天悬地隔的成绩难免会让父母焦虑。

基于此,刚升初一的语文考试成绩低的话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孩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初中语文考核的重点,思路和题型都不同于小学,家长和孩子们需要适应的过程。



其次,谈一下语文学习方法。

我在孩子经历了初一语文刚开学时成绩的“”滑铁卢”之后,通过对他试卷的分析,主要从三大块加强了训练和引导。

第一、阅读理解环节。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这两个环节采用的练习题型都是中考真题(开始主要用的参考书是53,后来就用了中考专项。)具体路径为:周末或寒暑假,采用固定频率让孩子定期练习。现代文阅读每周2-3篇,古文一周4-5篇。现代文阅读先让孩子自己做在一张空白纸上,做完后对照答案自己琢磨错点在哪里,然后再完整抄写正确答案。古文阅读由于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孩子的文言文阅读积累,词汇量都远远不够,所以我开始采用的是我带孩子导读的方式:先让孩子答题阅读一下,然后不懂的我和他一起查阅字典,直到弄懂全部意思和重点词汇。



这样坚持了一年的结果:孩子的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孩子的踩分点技能在不断提高。最近初二的一次开学考,孩子的现代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环节,几乎没有失分。

第二、基础知识环节。这个我是从两方面帮助孩子强化的。第一方面是告诫孩子紧跟老师步伐,听好课堂内每一节课,对老师强调的基础知识,做到100%无盲点。第二方面是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让孩子做一些中考基础知识真题,比如修改病句,选词填空,标点符号等,对孩子错的地方及时讲解,重点标注,以便以后重点复习。



第三、作文环节。我现在对孩子作文环节的指导是,平时让孩子尽可能地多练习,认真对待学校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孩子写完初稿后,我会给孩子在遣词造句上进一步完善润色,力争把孩子的每一篇作文都打造成范文模板,然后到考试场上套用。

相比较于其他科目,孩子语文相对是他的弱项,所以我也特别关注语文学习方法的摸索。经过实践,上述方法我认为比较有效,孩子语文成绩虽然还会有起伏,但稳定了很多。孩子初一期末语文考试成绩是89,全班第二。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语文好不好,本质是阅读的问题。

1.我自己身边朋友,只要是喜欢看书的,语文成绩没有差的。上高中也是,语文是不需要学的一个科目,每次考试基本都排在前面,这得益于从小喜欢阅读,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没有书连姥姥的圣经都看。所以成绩一直没低过,身边喜欢读书的朋友也是如此。

2.拓展阅读。不要知让孩子读固定的书本,认为杂书没用。初中还是尽量让孩子多一些阅读量,有宽度,只要他感兴趣的就好。就怕一点阅读兴趣都没有,只要带字的都不看,只看带图的。

阅读量上来了,理解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慢慢的都会好起来。

3.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养成不容易,最好是一起来做。一边让孩子读书,另一边自己玩手机,肯定没有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

自己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有趣的观点,新的知识。说的再多,不如去做有效果。

4.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在还不晚,一起开始阅读吧!!


李老爷后院的猫


语文考了60分,应该是语文各部分成绩都不太好,而不单单是文言文阅读。可见,学习方法有问题,语文科长期以来没有好好积累。文言文阅读,关键是要熟悉文言的规范,就像闻一多说的一样,带着镣铐跳舞,熟悉了文言风格以后,就能熟练读写。很多小学生能够写出很高明的文言文作文,就是一个例子。

大话套话不说,直接上干货。

1、文言文要学好,背诵少不了

不习惯文言文,就让孩子背诵吧。我初中的时候,一开始文言文也学不好,完全不懂文言文的意思,从字到词到句子,到故事,全部熟悉。后来老师让背诵,没办法,背吧,一字一句,一段一段,痛苦地背。背一段忘一段,再掀开书对照看。思考,为什么不会背呢,因为看不懂,于是看注释,想意思,慢慢地,看明白了,能背了,也就学会了。

2、文言文要看懂,就要下死功夫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很奇怪,句式、语法也不同,这些都要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吃透知识点,做练习,一点点学会,没有好办法。特别是要注意注释,一条一条对照看。你孩子考试文言文没考好,你可以随便拿出课本一篇文言文来,肯定是大部分都没看懂,学会,记住。基本上,课本上的文言文会了,考试没有大问题。

3、文言文要学好,可以从诗词开始

诗词朗朗上口,比古代散文好学,鼓励孩子先背诵唐诗300首再说,一首一首背,监督孩子完成任务。背诵唐诗的过程,就是理解对称对账、词义词性、语境语感的过程,哪个孩子真正背熟了唐诗300首,再看文言文,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如鱼得水的畅快感。

总之,学好文言文,是初一孩子必须要过的门槛。攻克文言文,可以从背诵、理解、诗词这三条进行,三条路通了,文言文也就通了。

----------------------------

朋友们多支持啊,有时间关注牛娃专列,一起加油。我会结合我的所学和经历,努力提炼好的学习方法,支持父母和学子们更上一层楼。你的留言我都会一一回复,希望和大家多交流,谢谢大家!


牛娃经


作为语文老师,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人问题。文言文距离我们现在的年代比较久远,学习他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要学会翻译,把它译成现代文也就读懂了。下面我就结合初中课文的文言文,讲一下如何翻译。


第一,翻译的方法。

保留:保留名词,各种专用名词,时间名词,官职名词,书名,年代名词以及各类专用名词,翻译的时候直接保留,不用翻译。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陈太丘就是一个人名,翻译的时候就直接腾下来,不用翻译。

再比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就是一个年代名词,没翻译的时候不用翻译。

组词。这是翻译的时候最常见,也最有用的办法之一。结合古代汉语中的字,把它组成现代汉语的词,带进去看,符合上下文就是这个意思。例句:陈太丘与友期,这里的这个友,现代汉语组词:朋友,友谊,友情。把这三个词带进去看,只有朋友是最符合的,所以就是这里的有就是朋友的意思。例句:学而时习之。学就是学习,时就是按时,习就是温习。

补充:补充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了宾语和主语。

例句:《狼》为例:投以骨,投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以骨投之,翻译:把骨头投给狼。复投之,复的前面省略主语屠夫,翻译:屠户又把骨头投给狼。

调整:主要是调整语序,这个主要是针对倒装句,初中阶段代表性的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句。

定语后置句:《马说》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千里马,之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意思:能行千里的马。

状语后置句:《曹刿论战》战于长勺,正常语序:于长勺战,翻译:在长勺作战。

宾语前置句:初一下册《爱莲说》: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翻译:有什么简陋呢。

主谓倒装句:《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你太不聪明啦!

删除:《狼》久之,目似瞑。之,助词,补足音节,不翻译,翻译时直接删除。

第二,多背课文和课下注释。


教师资格证持有者


未来是大语文时代,语文很重要。语文这门学科只要练习的多,阅读量足够大。成绩一定不会差。可以从这3方面下功夫。

第一,大声朗读。文言文初学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语感和现代文不一样,现代文比较符合我们平时说话时的节奏,一两遍就能读通顺并理解。文言文相对要困难一些。如果每天都读15分钟,效果一定会有。

第二,借用注释。有时候我们读了很多遍,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候可以借用注释再结合文章重新梳理一遍。

第三,多查字典和勤做笔记。不明白字意的时候,要去查字典,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文言文水平一定会高起来。


糖果果学教育


文言文阅读不得分,就是古文底子太薄,孩子在小学阶段,古诗词基本功不扎实,好在现在刚上初一,因为初一的文言文都是最简单的,我数了数,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十课,只要家长用点心,孩子配合一些,即使到期末前没有成绩,一个寒假也应足够补上来,不需要上辅导班,只要买一本教材全解就行。

带孩子学文言文之前,首先要搞明文言文阅读的本质,是以已知推断未知,根据语法猜测词义,战略重点在于熟读甚至记诵文言文课本,我简略解释一下什么叫以已知推断未知,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思而不学”接近白话文孩子一定知道,那就让孩子想想则罔,则殆是什么意思就成了,带孩子逐字逐句学习,每个字每个词都要搞清楚。

第二,根据语法猜测词义。这学期有“何陋之有”是“有何之陋宾语前置,”“莲之爱,菊之爱”也是如此,解释为爱莲的人,爱菊的人。

第三,一时半会儿掌握不了,那就熟读多背,就如同三字经似的,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翻译,背得滚瓜烂熟,所有的句子都通了,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辨”就是这个道理。



清风晓筑514


多阅读多读书。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提供给您一些思路与方法:一、买多多的书在家里。供孩子选择的书类越多越好,并不是只买孩子能看的书。养成定期买书的习惯,如3个月入一批新书。跟我们进入书店一样,开始不知道想看什么,翻翻选选之后,总会在书店有所收获。坚信:家里藏书多,读的书也多。 二、多带孩子去书店。安静的环境,认真的书友,都能让人更快沉浸在书的海洋。 三、在一定时间内,推荐同一类的书籍给孩子。读三本类似的书之后,你会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共性,带动思考。 四、父母参与读书活动。对于一些读书快的孩子更要多多询问,问问她书中的情节或对人物的看法。分享是双向的,请跟孩子一起读书。 五、订一份期刊给孩子。每个月的等待对于他们,既是一份礼物,又是一份欣喜。 六、设定亲子时间。让孩子讲个小故事给你听。 七、去借朋友家的图书给孩子。规定的还书日期,可以促使他早日读完。办一张图书借阅证也行。

语文的提高主要就是阅读的多,古文古诗适合早上起来晨读,朗诵。平时多找经典名著给孩子看。中午或者晚上跟孩子交流一下。

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希望可以帮到您!


桃李物理


考纲要求

高考语文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选文特点

所选文段大多浅显易懂,体裁多为廉吏、忠臣、义士等的传记,集中在南北朝至宋这一时间段,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是美德独具者,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是古代的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等。这些人物的事迹既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激励作用,思想性高、故事性强、语言精炼简洁。

题目设置

近几年大多设置四道题。第1题考查实词(或虚词)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掌握,第3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第4题翻译句子。考题的设置虽然年年都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调整体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说,考生不可能对所给的材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读得懂,但应能够借助语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进行推断。

解题技巧

读题应为四步走。

第一步:浏览原文,整体感知。弄清材料写的是何人、何事、何地、何时等信息。

第二步:细读题目,了解命题者要考生回答哪些问题。在材料中找到题目所涉及到的部分,做上记号。

第三步:再读材料,联系旧知,逐一甄别材料中相关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等。

第四步:审清题目的要求。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四个步骤都必须坚持从整体着眼,不能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的易错点

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翻译。有些考生对此强行翻译,从而“画蛇添足”。

2.文白掺杂,该译不译。翻译讲究字字落实。有些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3.脱离语境,误译词语。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考生翻译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4.当删不删,成分赘余。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只是语气词,或者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考生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

5.当补不补,漏掉得分点。成分残缺的句子或省略句,翻译时必须添加其残缺或省略的成分,将句子补充完整。

6.句式不明,不合规则。比如,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考生应将其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而有很多考生弄不懂句式特点,从而使译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文言文翻译的得分法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指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高考文言文翻译更注重对词、句式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考查。从高考考查的特点看,各地区的文言文翻译试题都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是一种辅助方式。

2.注意具体语境。文言文翻译,表面上考查的仅仅是对某个句子的理解,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蕴涵着重要的文言现象,或者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考生在翻译时应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

文言文翻译并不难,得分容易失分难。在惜分如金的考场上,掌握好答题技巧方能披荆斩棘、顺利得分。

那么,考场文言文翻译看不懂怎么办?这6招小技巧要记牢!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 “(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 (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0 1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0 1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0 2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0 2课外实例

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解析】“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祸之。

【解 析】“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 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方法三:语法分析推断法

(利用语法结构)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0 3课内实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2、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解析】《促织》 “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4、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解析】“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5、视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解析】“意”作主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

0 3课外实例

1、文过饰非 (掩饰) 严惩不贷 (宽恕)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解析】“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3、自放驴,取樵炊爨

【解析】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4、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解析】“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方法四:语境分析法

(利用上下文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0 4课内实例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解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2、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0 4课外实例

1、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解析】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2、(郭)永以书抵幕府

【解析】“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方法五:成语印证法

(利用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0 5课内实例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言听计从:听从

2、势拔五岳掩赤城

【解析】出类拔萃,超出

0 5课外实例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解析】不速之客 :招致

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解析】日薄西山:接近

3、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解析】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4、吾亦望汝副其心

【解析】名副其实:符合

方法六:课内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0 6课内实例

1、“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

2、“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

3、“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

0 6课外实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 家:定居。

B、君行坏堰 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符合、适合。

【解答】A、家:定居。谓语、动词 B、根据上下文意,不可能是许逖出行使河堰毁坏,而应是许逖行走在已损坏的河堰上,有所感慨,于是下决心重修。因此不能把“坏”理解为使动用法。 C、知:主持、执掌。 例如,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D、可:符合、适合。例如,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