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文化內涵豐富,啟示未來人生

商鞅,出生於公元前395年,卒於公元前338年,活了約57歲。他是戰國時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曾經輔佐秦國孝公,實行變法革新(史稱“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強大的戰國七雄之一,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商君書》:

商鞅

商鞅主要的思想在他的《商君書》裡面,其中有一句話一直為後世爭議:"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顧名思義,這句話的主要意思:要想成就豐功偉業,不必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只要自己認準了,努力去幹事業就行了。

居士認為表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我們可以觀察下古今中外的一些有所成就的名人,但凡是做出偉大貢獻青史留名的,哪一個不是具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就拿秦國變法的功臣商鞅來說,他在分析了戰國時期各國的形式後,果斷提出了變法圖強的政策,並進行了田地,軍事,民政,賦稅等改革。一開始,秦國的那些保守勢力哪一個不反對?比如甘龍、杜摯。因為這些改革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啊。
《商君書》:

但是商鞅這個人內心極其強大,他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原本就想變革的秦孝公。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獨特的變法得以在秦國迅速開展,短時間內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併為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為了變法,商鞅一開始還耍了個小計謀。眾所周知的,他在城南門放了一根木頭,說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給十金。一開始人們並不相信。商鞅又增加到五十金,有個壯漢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搬過去了,商鞅給了他五十金。如此,迅速地讓商鞅成名,變法在秦國順利推進。

試想,如果商鞅當初不堅持自己獨特的思想,獨立的精神,秦國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啊。這告訴我們只要認定了的事情(當然不要違法亂紀)不要輕易被外在所影響。要堅持獨特的思想,獨立的精神!

看看現在社會的一些大佬們,哪一個不是具有獨立思想,自由精神的?馬雲當年創建阿里巴巴,是因為他以獨到的眼光看到了互聯網在中國巨大的市場啊。中國沒有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尤其是沒有電子商務,那就努力實現啊。如果當初他聽信別人的勸告讓他放棄,繼續當他的英語老師,那估計現在的馬雲也只是個普通的老師,而非互聯網的巨頭。

而相反地,如果一個行業,或者一件事情,太多人去做,必然會導致這個行業,這件事情的迅速飽和,那我們再去不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嗎?

2. 對於認準了的事情就一個字:幹!並且努力堅持。儘管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思想,但是如果沒有行動力也不行。
《商君書》:

商鞅變法是正兒八經付出過實際行動的,並且堅持下去才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大道至簡,只有實踐過了才能有實際的效果啊。就好像學游泳一樣,教練將理論講得再多,如果不下水遊一遊,怎麼能學會游泳呢?

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別人的冷嘲熱諷,打擊報復,或者突發事件,磨難重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意志不堅定是很容易放棄的。譬如,我們做頭條自媒體,一開始肯定是比較艱辛的,尤其是兼職創作者,又要忙於工作,還要照顧家庭,還要保證每天回答悟空問答的問題,時間精力根本不能保證。這時候,或許就有人告訴你做自媒體純粹就是浪費時間精力。如果放棄了,那真是啥也沒有了。青雲計劃,問答收益基本上就沒希望了。

曾經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死在明天的晚上。也許他們離看見後天的太陽才隔了幾個小時。不過很可惜,他們放棄了啊!

古聖先賢早已告訴了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做好都不容易,必須要有堅持的毅力啊。

《商君書》:

3. 聽大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即使是貴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得聽聽臣子的意見啊。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諫官魏徵,因為他敢於進諫,一代賢帝李世民才不至於過多的犯錯誤啊。甚至當魏徵去世後,李世民還痛惜地說失去了一面鏡子。

不謀於眾,並不等於不要聽別人的意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容易變成獨斷專行,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正確的做法是,在形成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判斷以及行動前,聽許多人的意見,瞭解別人的想法,並且認真傾聽和思考。做到“胸有成竹”。

在瞭解了別人的想法後,和少數信得過的、和自己親近的人商量,把意見彙總。意見彙總會,最後做決定的是自己。這才是最關鍵的。自己要有敏銳的眼光和判斷能力,慎重做出決定後就去行動了。

不謀於眾,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當我們有獨特的秘密,這個時候是不能輕易向外人說的,如果說了,反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正如一些行業的商機一樣,不會對外公開的。秘密嘛,總是少數人知道就行的。說出來,大家都知道了那就不好了。 

《商君書》:

正如我們做頭條自媒體,居士認為這是一個互聯網發展的好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掙點收益。在我們瞭解了這樣的信息後,和親戚朋友商量後,做出做自媒體的決定,這說明我們是有眼光和判斷力的。

總之,對於《商君書》裡的:"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其蘊含的文化內涵,並吸取其中精髓啟示我們未來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所走過的道路也不一樣,關鍵是我們要通過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汲取養分,指導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