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錢人愛存錢,窮人反而借錢多?

在11月12日的財經年會2020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稱,中國十年前儲蓄率達50%,現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金融業所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最主要是體現在住房抵押貸款上。住房抵押貸款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可以大致地解釋為:高收入的人存錢多、低收入的人借錢多。特別高收入的人買房直接拿現金,低收入的人必然要依靠抵押貸款。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它也是一個收入再分配的角色。

為啥有錢人愛存錢,窮人反而借錢多?

說到這裡,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不解了,曾幾何時中國是有名的儲蓄大國,當年中國人凡是發了工資必定把錢存到銀行,甚至不惜排隊的地步。然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已經發生了今非昔比的變化,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了中國金融業的大發展,民眾們除了傳統的存錢之外,有了很多的投資渠道,從股票證券,到黃金期貨,再到房地產,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也正是因為投資渠道的極大擴展,很多人都以為中國的儲蓄率已經不高了,特別是最近幾年關於房地產債務槓桿的話題比較火熱,很多人都忽視了曾經關注的儲蓄率問題,直到周小川再把儲蓄率的話題提出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也沒有大規模下降過,但是似乎現在大家消費的更多了,投資的也更多了,儲蓄率的變化還不大呢?

為啥有錢人愛存錢,窮人反而借錢多?

其實,要解釋這一點就需要從中國的銀行儲蓄到底從哪裡來開始說起了,中國的銀行儲蓄其實大多數都來自於人們日常的存款,但是這個存款結構卻很講究,10月30日,經濟日報發佈了這份最新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根據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長了7.49%,增長速度高於人均GDP增速(6.1%),按照統計口徑可以理解為“平穩較快”。《報告》顯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分佈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高達88%,接近九成。而在這些儲戶當中又有非常明顯的二八分化,大部分的儲戶實際上存的錢並不多,反而有錢人或者說銀行所謂的高淨值人群才是最有錢的那一部分,所以我們會有一種錯覺,就是好像最近大家都不太存錢了。

為啥有錢人愛存錢,窮人反而借錢多?

那麼,我們又必須問第二個問題了,為啥有錢人愛存錢,“窮人”反而借錢多呢?

這是因為對於中國家庭來說,越是有錢的家庭其實越希望保證自己財富和現金流的穩定,這個時候有錢的家庭就往往會選擇將家庭財富保持在一定程度的現金流流動上,其實我所說的高收入人群,往往並不是指最頂尖的那些富豪,因為他們的收入往往是資本利得,而大多數高收入人群還都是自己工作所得,而這些人往往都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面對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狀態,往往都需要留足足夠的資金以備家裡的不時之需,比如說老人生病,比如說小孩上學,其實都是大額支出項,這才是為什麼高收入人群往往愛存錢的原因。

為啥有錢人愛存錢,窮人反而借錢多?

而為什麼說窮人借錢多呢?這是因為中國人存在安土重遷的思想,買房成家是很多中國人的普遍思路,在這個時候買房就需要貸款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的最早購房年齡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原因之一,而貸款特別是房貸也就成為了大多數人借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