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氨氮還是控制懸浮物?專家學者把脈巢湖綜合治理

11月12日,第二屆巢湖綜合治理專家諮詢峰會圓桌會議在合肥舉辦。圓桌會議圍繞四個議題展開——如何深入推進巢湖治理工作,合理確定階段實施目標;如何處理好河湖關係,合理確定入湖河流水質標準;環巢湖地區水生植物如何恢復到建閘前狀態;如何建立巢湖治理課題研究體制機制。幾十位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圍繞議題各抒己見,進行了精彩的討論。

控制氨氮還是控制懸浮物?

一直以來,控制氨氮總量是巢湖流域治理的主要思路,但是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餘增亮看來,“控制懸浮物比控制氨氮更重要”。他認為,與控氮、控磷比較,控SS(懸浮物)投入小、效果顯著。

餘增亮以歐美35個湖泊經過5-35年跟蹤的結果為論據,認為若以只控制氮和磷的方式實現藻型生態系統到草型生態系統的轉變,困難大,時間長。而他的實驗表明,控SS(懸浮物)可能是富營養化治理的新途徑。為此,他建議在巢湖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明確提出入湖河流“清水”工程,再去湖區試點。

要不要制定地方標準?

巢湖流域綜合治理一直備受關注。那麼,對巢湖流域進行綜合治理,要不要制定地方標準?這也是與會人員討論較多的話題。

中國環科院儲昭升認為,巢湖流域的治理可以考慮單獨制定地方標準,但是標準不能過於死板。他提到引江濟淮工程,“引江濟淮之前定一個標準,之後再定一個標準”。在他看來,引江濟淮前後湖泊各項指徵會改變,需要多做模型,及時調整標準。同時,他還提到了可以針對暴雨期制定標準。“大標準很難控制,但是可以考慮制定汙水和小河流的控制標準。”儲昭升在會上表示。

與儲昭升的看法一致,會上也有其他學者支持制定地方標準,並認為為了治理巢湖流域,地方標準可以走在國家標準的前面,地方標準需要更加嚴格。

不過,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胡維平則認為,是否制定地方標準,需要謹慎考慮。他指出,目前巢湖治理應以滿足國家斷面考核標準為目標。

退墾還湖還是退墾還溼?

退墾還湖還是退墾還溼,在此次圓桌會議上,這也是一個焦點話題。胡維平以江蘇省的經驗為例,指出退墾還湖的優勢。不過,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針對他了解到的情況,認為退墾還溼可以保證更大的防洪調節的空間。

事實上,在此之前,合肥市提出“環巢湖一公里”計劃,針對被要求退田退墾的農民,按每畝補助600元的標準,進行巢湖流域的生態保護。黃陂湖退墾環湖水面20.1平方公里;南淝河出口的十八聯圩,則實施退墾還溼,退墾面積近3萬畝、搬遷人口1.2萬人。可以說,不管是退墾還湖還是退墾還溼,合肥早已有所嘗試。

巢湖研究院應該發揮什麼作用?

2018年1月30日,巢湖研究院第一次亮相。作為以開展基礎研究、戰略研究、集成研究、示範研究、試驗研究為主的專業科研場所,巢湖研究院受到了參會者的關注。

市城鄉建設局負責人認為,包括巢湖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內的水環境研究者,研究的課題不應侷限於技術方面的研究,對於流域管理的研究也很重要。

“巢湖研究院可以把已經踐行的做法進行凝練,形成方法和標準,從而發揮指導作用。”市發改委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此外,他建議巢湖研究院可以就一些已經落地的項目和實現的成果進行跟蹤,總結經驗。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趙佩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