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0-12岁是儿童感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家庭又是孩子早期成长的主战场,所以,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状态。

有相当多的孩子,本身感觉统合的发展并没有问题,但却因为家长的错误带养,或家庭当中的一些不利因素而逐渐表现出了感统失调,甚至越来越严重。

所以,现在我们就主要来讲解一下家庭环境与儿童感统失调的关系。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01.小家庭化-导致孩子感觉学习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就了无数个独生子女家庭。

这种情况,导致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人,尤其是同龄人非常有限,能够获得的感觉刺激也非常有限。

比如,以前的多子女家庭,一群孩子日日在一起嬉戏打闹,身体接触非常多,而现在的孩子,除了父母或祖父母,很少接触到外人。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尤其上班一族的父母,经常早出晚归,另外还有一些全职妈妈,常常忙于家务而无暇陪伴孩子,这些都会造成孩子早期感觉学习不足,尤其是触觉学习不足。

而我们都知道,触觉是神经体系最重要的“营养”,触觉“营养”不足,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

02.家长过分讲究卫生-导致孩子感觉学习受限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普遍有所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穿着卫生也是非常重视。

但因为孩子们穿得整洁卫生了,家长就不愿意再让他们去玩耍或摆弄那些容易把他们身上弄脏的东西,比如沙土,比如水,甚至连路边的栏杆都不许摸一下。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各种各样的限制,导致孩子的感觉学习也大大受限。而在6岁之前,孩子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觉刺激,他的大脑怎么有机会在不断整合加工处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

03.家长过分溺爱-爬行不足造成的感统失调。

来自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但是,如果这关爱过了量,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最大阻力。

比如,现在的很多家庭,几个大人一起照顾一个或两个孩子,对孩子那叫一个呵护备至,能抱着绝不让孩子坐着、爬着。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孩子的爬行属于人体控制运动的本能发展,当孩子的脑部发育到达一定程度,周边神经系统连结也达到阶段性需要,脑神经及肌肉协调都足够成熟,又没有外力限制的时候,宝宝自然就开始学爬行。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怕孩子磕着碰着而不让孩子爬,就容易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

04.过早对孩子进行认知性教育-违背孩子感统发展自然规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所以,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打着为孩子未来做打算的旗号,过早地(6岁之前),强迫孩子接受繁重的认知性教育。

然而,6岁之前,孩子的大脑主要是一部感觉处理的机器,孩子必须要亲身体验各种感觉信息,才能促使大脑在感觉刺激的作用下实现神经网络的连结,并顺应性地做出动作反应,也就是说,6岁之前,主要是“感觉-动作”组合发展的阶段。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只有让孩子充分地去听,去看,去做,去感受各种各样的事物,才能实现大脑感觉统合的良好运作,为日后的读书,写字奠定基础。

可是,如果孩子在六岁之前,经常都是被要求认字,学数数,背古诗,那么,他还哪里有机会去实现”感觉—动作“组合的发展?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而感觉统合是孩子一切能力发展的根本,孩子感统能力有欠缺,如何在六岁之后的学龄期更有效地进行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所以,家长过早对孩子进行认知性教育,不但无助于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倒是违背孩子感统发展的自然规律,属于本末倒置,最终要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05.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限时间-妨碍孩子感觉统合正常发展

电视、电脑、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几乎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标配,有些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的孩子,因为眼睛一直追随屏幕上跳动的画面,眼部肌张力一直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当他转而去观看周围静态的环境时,就会不适应,容易变得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又比如,孩子看电视,看手机属于被动接收信息,时间长了,孩子的大脑就会习惯这种信息接收形式,而不能再很好地主动地去接收外部信息,如此,当然不利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总而言之,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育官,倘若家长不能为孩子创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身心发展障碍。

上面的几种错误的带养方式,你中了几个?当孩子感统失调时,往往会有以下几个的表现。

触觉失调的常见表现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① 情绪不稳定,不喜欢被触碰,容易紧张,爱哭,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愿上学;

② 有分离焦虑,孤僻,不会交朋友,爱惹人,粘人,固执,缺乏耐心和恒心;

③ 情感焦虑(吃手指、咬指甲、咬嘴唇);

④ 爱玩弄生殖器官,挑食,偏食,厌食等,进而影响情绪人格的健全发展。

前庭觉失调的常见表现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① 好动不安、容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

② 方向感不好,晕车晕船等,久转不晕或者一转就晕;

③ 影响视觉空间,常常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因此会因为太靠近人或者碰撞他人,而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的情况;

④ 阅读中容易跳字、漏行、很多遍仍然无法流利阅读,写字时部首常颠倒;

⑤ 不容易辨别图像中的细微差异。

本体觉失调的常见表现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① 本体觉失调,大脑对肌肉的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精细运动差的表现;

② 对手指的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写字容易不在格子里面,大小不一;

③ 手眼不协调的孩子看到的东西和写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常常抄错题,偏旁部首写反;

④ 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系鞋带等惊喜动作较差。

视听觉失调的常见表现

家长常做的5件事,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真凶,可惜很多人都做错了

① 阅读时容易跳字、跳行,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

② 不会做计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如:把9写成6,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抄漏题;

③ 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

④ 害怕某种声音,理解指令能力差;

⑤ 对巨响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不知如何与人沟通,甚至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不佳等情况。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