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积食"真凶"!提醒:孩子脾胃怕三样,父母别大意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是家里的小公举小皇帝。

吃顿饭好几个大人伺候着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轮番上阵,有时候妈妈觉得孩子吃饱了,奶奶觉得还不行又再喂点。

刚吃完饭,又给孩子来点饭后水果;一会爷爷奶奶带出去溜达,又吃炸鸡、雪糕,各种零食。

终于找到积食


结果身体就出现问题了,脾虚,积食都来了,弄不好还经常生病,发育迟缓。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消化饮食就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

脾主升清,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食物化成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胃气以下降为顺,把初步经过"消"的饮食(包括食物残渣)继续推向下行,也就是所谓的"降浊"。

《内经·经脉别论》记载:"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就脾升胃降而言,脾升,既能让饮食之精微输布周身以及升托内脏,又能协助胃气下降,使浊气得以下行。而胃降,不仅能使水谷之浊气下达小肠,而且又能协助脾气升清,使水津四布。

如果胃的功能不正常,胃气不下降,就会导致食物停在中脘、胀满,脾不升清、也会有肢倦乏力的表现,若脾气不升,不仅运化会失常,湿浊中阻,还会出现因脾不升清而致胃气不降的嗳气、呕吐等症状。

终于找到积食

儿科主任提醒:孩子脾胃"怕"三样,作为父母别大意

第一样,肉类、菜类无法代替主食的地位

医生在喂养自己的孩子时,不要精细到每餐吃什么,也不会规定每天的饮食内容,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荤素搭配,主食与菜皆要吃,食物一定丰富多样。有些孩子比较挑食,不爱吃某类的食物,其实很多时候是脾胃不佳导致的食欲差,而父母便觉得不吃主食也可以,多吃些菜、鱼肉瓜果,其实这是不对的。

终于找到积食

第二样,绿豆水

绿豆属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消炎杀菌、促进吞噬功能等药理作用。其籽粒和水煎液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素、植物甾醇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绿豆水能去胃火,有一些宝妈觉得宝宝口气重(积食)是有内热,所以给熬一些绿豆水喝来"降火",其实绿豆水在中医上是偏凉性的,给宝宝服用反而会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

另外,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而孩子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一般来说,婴幼儿脾胃功能不健全,2岁前最好不要给孩子喝绿豆汤;2至3岁开始吃粥时,可适量加点绿豆。6岁过后,才可饮用成人量。

终于找到积食

第三样,吃饭不够专心

现在很多小朋友不爱吃饭,家长为了哄骗小朋友吃饭就会拿着手机、iPad或者电视放着动画片给孩子看,其实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为当我们专心吃饭时,会细嚼慢咽,食物会顺畅地降到胃肠下面去,彻底消化吸收。如果我们吃饭不够专心,尤其在看东西并且大脑在活跃时,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就会给我们的脾胃"抢气血",这样我们的脾胃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这些食物,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另外,当孩子把精力分散给电视时,也容易囫囵吞枣,食物没有细嚼慢咽就进入脾胃,会增加脾胃负担。还有一种情况是:看电视的过程中很容易意识不到自己吃饱了,所以容易吃的过多。

终于找到积食

孩子已经积食了怎么办

1、化积健脾

容易积食的孩子可以平时吃一些小米和山药,小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山药能健脾益气,其中所含的淀粉酶能加快人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排空,非常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小朋友食用.

对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积食,父母朋友也可以给小朋友们多吃一些含有猴菇锌棘类的食物帮助改善积食,同时如果孩子已经发生积食,要减少喂食的量,多活动,也可以将猴菇锌棘倒入辅食中添加食用,补充所需营养,促进发育,提高孩子睡眠质量。

终于找到积食

2、掐四缝

四缝穴位于宝宝从食指到无名指,四个指头的第二指节指缝处。如果宝宝有积食,观察他的第二指节接缝处,会发现隐隐若现的青色血管。在血管显露的部位,用指尖将每个指缝连续掐十次到二十次,四个指头横掐过来一遍,就叫"掐四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