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醫學影像,XXX學與XXX技術區別在哪?

同樣是醫學影像,XXX學與XXX技術區別在哪?

很多學生在報考時注意到了諸如醫學影像學與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醫學與眼視光學、口腔醫學與口腔醫學技術之類十分相像難以區分的專業,並且一不小心成功掉坑,從此踏上與之前設想完全不同的大學旅途。這些看似兄弟實則大不相同的專業究竟有什麼差異,其就業方向又在哪裡,且看本文助你成功避雷。

涉及專業

臨床醫學類:醫學影像學、眼視光醫學

口腔醫學類:口腔醫學

醫學技術類: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學、口腔醫學技術

教學培養

醫學影像學、眼視光醫學屬於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屬於口腔醫學類

學制五年,畢業後獲得醫學學士學位。由於畢業後是“醫師”需要考執業醫師資格證,並進行規培後上崗。課程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為基礎,以專業主幹課程為核心。

主幹課程:

醫學影像學: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影像物理、超聲診斷等。

眼視光醫學:人體解剖學(含組織胚胎學)、生理學、診斷學基礎、藥理學、基礎眼科學、視光學基礎、眼視光特檢技術、內科學、外科學、驗光技術、臨床眼科學、眼鏡技術、配鏡學、角膜接觸鏡驗配技術等。

口腔醫學:物理學、生物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等。

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學、口腔醫學技術屬於醫學技術類學制四年,畢業後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由於是“技師”,沒有處方權,畢業後考技師資格證。之前在很多專科院校開設,後來根據相應政策改為本科專業。課程同樣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為基礎,以專業課程為核心,與醫師的課程幾乎一樣。

主幹課程

醫學影像技術: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等。

眼視光學:細胞生物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學、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衛生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

口腔醫學技術:

物理學、生物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等。

就業情況

一、學歷要求

醫院對技師的學歷要求不高,本科就可以在三甲醫院就職,招收這個專業研究生的學校十分有限,因此本科可視作就業時此專業的最高學歷。

但是對醫師的要求還是很高的,畢竟與病情診斷密切相關,碩士以上仍是醫院的用人趨勢。

二、就業方向

醫學技術類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以後主要與專業相關的機器打交道,不負責進行病情的解讀與診斷。基本不需要上夜班,操作機器製作工藝,難與病人扯上糾紛。

醫學影像技術的學生主要負責拍片(超聲、CT等,在不用開刀的前提下,檢查、診斷出疾病所在),有輕微輻射,女生慎報。但缺點是和醫學影像學的學生職能重合,很多醫院更傾向於醫學影像學的學生,能拍片子能寫報告。所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學影像技師就格外重要。這需要技師對醫學知識熟稔於心,又能夠操作高端儀器,需要學生在學校、實習階段就不斷為自己爭取機會。

眼視光學的學生畢業後主要負責驗光、視功能檢查。由於不能考執醫證,一些眼視光醫療設備不能碰,進醫院有所限制。但目前各大眼鏡店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各種眼鏡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而且配鏡有一定的專業性,就業沒有太大問題。

口腔醫學技術主要進入工廠製做義齒、進行假牙的加工

。這個專業是不進入醫院的,但是從收入上看是比較吃香的,與牙醫共生,且重要性不言自明。口腔醫療工藝需要數控操作,並具有一定的口腔醫療知識。

同樣是醫學影像,XXX學與XXX技術區別在哪?

醫學技術類專業就業行業分佈情況

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進入醫院後,實際上既可以拍片也可以做診斷,因為是醫學學位,考取執醫證就擁有診斷權,負責為病人讀片子,寫診斷。

眼視光醫學專業學生就是眼科醫生、視光師,經過五年的系統訓練比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更有眼視光方面的專業性。眼視光方面的專業都比較新,溫州醫科大學在這方面是開拓者。

口腔醫學:牙醫。把它單獨作為一個學科大類而且臨床醫學的學生無法進入這個科室,也說明了其專業性之強,差異性之大。而且性價比極高!不用加班不用值夜,收入也非常不錯。

同樣是醫學影像,XXX學與XXX技術區別在哪?

各專業薪資分佈情況

從各專業的薪資分佈情況可以看出,口腔方面的專業無論是醫師還是技師都有不錯的收入。眼視光方面的專業比較新,學生剛步入社會不久,薪水的小船還需要時間的歷練。醫學影像方面則中規中矩,而且由於醫學影像學的學生比醫學影像技術的學生要晚畢業一年,並經歷三年規培,四年掙錢時間讓財富積累有一點差距。但是醫學影像學的學生在長遠的職稱以及長期的醫學交流與學習方面都有很大優勢。

報考建議

“醫師”類專業自不必說。如果分數夠,家庭條件能夠提供學生五年內甚至八年內的開銷,而學生自身有足夠的毅力,能夠不斷跨越醫學的重重高山,那麼,成為一名醫師是最好的選擇。

院校選擇可以直接參考臨床醫學類和口腔醫學類院校排名,但如果不考研考博,學校其實更大程度上與以後的就業地點掛鉤,本科基本就在當地的縣及以下級別醫院就職。如果準備考研考博,那麼可以考研時往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軍醫大學等醫學頂尖院校努力。

如果學生和家庭更希望能夠儘快進入社會賺錢,那麼醫學技術類專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實際上,很多學生報考醫學技術類專業之後之所以想“轉專業”或是“勸退他人”,一是對“技師”的身份感到恐慌,感到低“醫師”一等,而且求職競爭者大多是專科院校的學生,感到高分考到醫學本科卻成了“技師”是最大的浪費;二是理學學位限制大,就業情況與預期不符;三是無緣診斷權,與醫學夢徹底錯過。

但同時,醫學技術類專業與醫師們相比,也有競爭壓力較小、不加班、無糾紛、更快進入社會積累財富、本科畢業就能進入好醫院等優點。而且進入醫療系統,具有一定的專業性。

隨著高新科技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種高端醫療設備和醫療工藝不斷向縣及縣以下醫院普及,需要大量的醫學技術優秀人才,使得教育培養與行業就業形成供不應求的態勢。醫療技術類專業的人才缺口實際上是很大的。


考生要切實根據自己的實際興趣與家庭條件進行選擇,不要盲目聽信他人的經驗之談。每個專業在修煉的道路中都有無數個“坑”在前方妥妥的等著,看似輕鬆的專業有掙扎的就業前景,看似光明的專業有漫長的學習旅途。所以,聽憑本心,看清需要、目光長遠,是在瞭解專業、進行報考時最為重要的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