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第一名將不是白起王翦,而是他:司馬錯

縱觀戰國曆史,秦之統一無疑是劃時代的一筆,讓中國歷史進入了封建王朝時代。而秦之一統,憑藉著便是其傲世天下的軍事實力。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軍事實力大增,名將層出不窮。其中司馬錯是秦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不得不提的人物。

秦國第一名將不是白起王翦,而是他:司馬錯

司馬錯

談起秦國當代的名將,許多人給出的第一答案就是白起。白起其人手段狠辣,為秦王朝樹立戰功累累,殲滅的敵軍數量也讓他被後世廣泛地稱為“殺神白起”。比起白起這樣純粹的武將,司馬錯為秦國作出的貢獻更大。司馬錯的利害之處在於,為秦國作出了很多關鍵性的決定。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司馬遷的八世祖,學屬縱橫家。在歷史上,司馬錯和白起、王翦,一道被稱為秦國的三大名將,輔佐三朝國君。他不僅軍事方面厲害,政治方面也絕不亞於赫赫有名的商鞅。

商鞅變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社會、經濟、政治基礎,司馬錯伐蜀則為秦統一中國打下戰略基礎,二者在某種意義上具有同等之功的。

秦國第一名將不是白起王翦,而是他:司馬錯

秦滅巴蜀之戰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並恐怕韓國可能會前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

司馬錯與張儀在秦惠文王面前爭論不休,張儀主張應先攻打韓國,司馬錯力排張儀之議,認為攻打韓國將導致諸侯聯合對抗秦國,攻打蜀國則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還可佔據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打楚國。秦惠文王採納司馬錯的建議,決定出兵攻打蜀國。同年秋天,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今四川廣元)交戰,蜀王兵敗逃到武陰(今四川彭山東)。同年十月,秦軍滅亡蜀國,將蜀王貶號為蜀侯,而任命陳莊出任蜀國相國。秦國吞併蜀國以後,更加富庶和強盛而輕視周圍各國。

秦國第一名將不是白起王翦,而是他:司馬錯

司馬錯與張儀論伐蜀

司馬錯攻楚之戰,開創了我國戰爭史上早期的戰略大迂迴戰例,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預言。

其實早在之前,司馬錯就已經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戰略主張,他認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佔據上流,俯緲楚國,對楚國擁有絕對的戰略主動地位。所以,司馬錯打的是一張連環牌。在其消滅蜀國,徹底平定蜀地後,公元前280年,司馬錯便率大軍由隴西進入四川,然後增補巴、蜀軍隊10萬,接著乘坐大船萬艘,載米600萬斛,從巴地延涪水南下,進攻楚國。秦軍戰勝重重困難,翻越今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雲貴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國後方。

秦國第一名將不是白起王翦,而是他:司馬錯

白起伐楚

當時,楚軍主力集結西北部秦、楚邊境前線,後方空虛,遭司馬錯突然進攻,楚軍猝不技防,損失大片土地,秦軍攻佔楚國黔中郡。楚頃襄王被迫獻上庸和漢水以北地區給秦以罷兵。

這場戰爭無論是戰術決策,還是戰役指揮都到達了超乎尋常的地步,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一場大迂迴機動戰爭,可是它的軍事意義被後世嚴重低估了。而後事情的發展果如司馬錯預測的那樣,之後的秦國大將白起伐楚更加驗證了這一點。

當別人都把精力放在為秦國東出六國而追名逐利擠破腦袋時,只有他默默無聞的在蜀地埋頭苦幹著,做著既沒名聲,又無實利別人都不願乾的事情。可是他的付出卻換來了巨大的回報,司馬錯滅蜀成為僅次於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大業。秦國消化蜀國後,從此國力大增,一騎絕塵。雖然他沒有白起那樣輝煌的戰史,也沒有王翦那樣卓著的戰功,但他的滅蜀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質基礎。

秦國第一名將不是白起王翦,而是他:司馬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