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湖镇:打造三水村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

“现在,茶叶种植培训开展两期了,接下来怎样让村民更好地参与到茶产业的发展中来?”日前,在第二期茶叶种植培训后,博罗县湖镇镇三水村“第一书记”袁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佛生,村委会副主任陈天荣等村“两委”干部围坐在一起共同谋划村里茶产业的发展。

  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发展有了新气象,村民有了新盼头。三水村是省级贫困村,去年因村“两委”班子不够团结、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被列为全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经过一年多整顿,如今三水村完成了蜕变,村党支部坚强有力,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村里找到了发展路子,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博罗湖镇:打造三水村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

湖镇三水村打造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

  强化组织

  配强“头雁”,扭转支部“软、散、乱”局面

  三水村是湖镇镇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示范点,让村民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并自觉参与其中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为此,每位村干部分别包两个村民小组,负责入户宣传。村干部拿着宣传资料走村入户的身影成为该村一道靓丽风景。

  村干部忙碌的身影、接地气的讲解,让村民对村干部的印象有了大改观。村民陈伯说:“以前,村干部很懒散,大家心都不在一块,工作拖泥带水,现在就不一样了。”

  在村民看来,这一切改变与驻村“第一书记”袁勇的努力分不开。去年7月,袁勇来到三水村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在进行全面“诊断”后,将“软、弱、涣、散”整治重点放在“人”上面,以党建工作的重点,配强班子、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

  “头雁”决定村“两委”的战斗力。在湖镇镇党委的支持下,通过及时调整支部班子,选好了“头雁”,配齐了班子,并加强党员教育学习,全村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观念不断增强。在选强班子方面,将有情怀、有能力和有担当的老党员陈佛生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陈佛生说:“我奋斗了一生,做企业也算事业有成了,我要用做企业的干劲,将村里发展好。”配强了“领头雁”,村里“软、散、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

  本着“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原则,县、镇组织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依法依规对能力差、不作为、不团结的原村委会主任以及2名原支委委员进行调整撤换,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和优秀年轻党员腾出位置,遴选了两名有干劲、有闯劲的年轻人加入到村支委。1995年出生的陈思思便是其中一个。原本志在外面闯一番事业的她,被村干部的诚心打动。最终,她放弃了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她的活力与创意,给村“两委”带来了新力量。

  针对村支部党员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三水村党支部从本村优秀青年中物色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去年成功培养两名党员,今年确定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村党支部党员队伍增添了新活力。袁勇说:“村支部已经连续7年没有新进党员了,新党员的加入优化了队伍。”

  脱贫攻坚

  村企合作,打造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同样,村干部、党员齐心,村里发展迎来新面貌。如今,村里的每一项工作,村干部都一起商讨,一起谋划,合力推进。“班子团结共事,村民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终于形成了。”在三水村驻村蹲点近两年的湖镇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智敬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是村里的一个重点。袁勇和市工信局派出副科长、扶贫“第一书记”李观赐以及村干部一起担当。如今,村里不仅基础设施建设大变化,有了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篮球场,道路完成拓宽,立面完成改造,新建了主干道,村里还有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要产业兴。如何谋划村里特色产业的发展,亟待村“两委”解题。“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主动谋划,以三水村拥有1.2万亩山地的独特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历史悠久的茶叶种植文化为底蕴,谋划茶产业的发展。

  袁勇说,三水村现有茶园500亩,又有恒大集团的资金、设施援助和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发展茶产业可谓大有可为”。于是,围绕茶产业做文章,引导村民改变以往“靠山吃山,要想富、种桉树”的惯性思维,砍掉桉树腾出山地资源发展茶产业,打造涵盖茶文化、茶旅游、茶民宿、茶康养在内的神山田园综合体。

  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袁勇心底酝酿了一项振兴计划。“通过开展村企合作,打造千亩紫芽茶种植生产基地。”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目前,茶产业的发展计划正一步步实施。没有资金,袁勇拿着自己的策划方案四处奔波,打动了惠州市投融资协会会长叶柏林,解决了前期投资问题;没有技术,带领村干部和茶农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门学习紫芽茶的种植方法;没有土地,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现在第一期60亩土地的合约已经签好。

  与以往村民种茶不同的是,首期茶园便是个综合体,集休闲、茶文化、茶产业于一体。同时,该村还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专门协议,10年间,周边地区该所的中叶紫芽茶苗由三水村供苗。惠州市神山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天才说:“中叶紫芽茶有着养生价值和经济效益,符合未来的发展标准。”

  该村还实施“千亩茶园捐赠计划”,9月26日,该项计划正式启动。活动现场,75220部队捐赠40万元,惠州市神山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惠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惠州市鼎冠塑胶玩具有限公司等一批爱心机构也捐赠了不同金额善款,用于建设该项目。目前,共募集资金200万元,每一万元捐建一个紫芽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