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究竟为何以失败告终?

张同天


导读:郭松龄其实是一个不成熟的三民主义者。他早期参加同盟会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对国内军阀混战的情形非常不满。但是他的冲动不成熟也导致他的反奉起义不但没有起到推到军阀、抵御日本的目的,反而让日本进一步完成了对东北的渗透。严格意义上说正是郭松龄的冲动和冒失才诱发了日后的皇姑屯事件的爆发和日本殖民满蒙的后果。至于他的失败是注定的,带领着所谓七万没有革命思想的所谓精锐,攻打自己的衣食父母老张家,在奉系和日本的双重打击下直接奔溃。


郭松龄其人

郭松龄在近代史上也算有一号的,在单田芳老爷子的《乱世枭雄》中更是有重点刻画。当然如果站在以张作霖为主角的评书当中郭松龄做事确实不太讲究。而实际情况是郭松龄是个早期加入中山先生同盟会有初步革命思想的人。

1906-07年郭松龄在当时东北总督赵尔巽创建的奉天陆军学堂学习军事,他也是从这里开始接受同盟会成员的初步民主思想的熏陶。毕业参军后再调防四川的这段时间内加入了同盟会。在中山先生组织护法运动期间曾经投奔国中山先生,后因护法失败只能返回老家奉天。

返回奉天后郭松龄在东北讲武堂做了老师传授自己的军事知识,由此和张学良结识为后来的反奉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朝夕相处中,这对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郭松龄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的向张学良渗透自己的进步思想。


其实郭松龄最原始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影响少帅张学良当少帅接班后顺理成章的完成军阀向爱国军队的转变。但是郭松龄的冲动和自大打破了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实行武力兵谏,结果被张作霖和日本关东军联合绞杀。


郭松龄反奉失败的具体原因


第一:打的旗号不对

也许郭松龄也明白自己的带领兵谏的这七万人都是奉系出身,从后勤给养和装备来说都是张作霖的。即使郭松龄在军中的威信再高是不是也不能摆脱不仗义的前提啊。况且张学良是非常信任这个亦师亦友的郭松龄的,所以才放心的把部队交给他。这时候他在起兵叛变,这本身在道义上就有师出无名的亏欠。

郭松龄也怕自己的威信不足,所以叛变的时候打的是少帅张学良的名义。都是老张家人,儿子反对老子也不是不能接受总归是肉烂在了锅里吗?但是当张学良明确自己的态度,并且旗帜鲜明的和张作霖一起宣布郭松龄是叛军的时候军心何在?


第二、郭松龄所谓的起义部队民主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渗透。

作为加入过同盟会并有较民主思想的郭松龄来说,他没有把这些先进民主思想在军队中推广开来,更别提以民主思想武装军队了。也许他根本没办法推行,按照张作霖的治军策略,肯定是军队要完全服从和忠诚于老张家。这是毋容置疑的,也绝对不会给郭松龄传播进步思想的机会。

没有现进思想武装的奉系军队面对敌我力量悬殊且后路被友军冯玉祥切断的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必胜信念。


第三、结盟对象冯玉祥不给力

本来郭松龄在反叛前和西北军阀冯玉祥商量好的共同对付张作霖,在出关作战的同时郭松龄留下李景林镇守直隶看家。但是当郭松龄打出山海关进攻奉天的时候冯玉祥趁机从背后占领热河并进兵为郭松龄守家李景林所镇守的直隶。

郭松龄前方吃紧,后方同样被队友冯玉祥给抄了后路焉能不败。


第四、张作霖的有援军,尤其是日本关东军

郭松龄起兵确实打在了张作霖的要害上,首先关外张宗昌被郭松龄和李景林截断无法抽调。奉系还有其他的庞大的黑龙江和吉林需要驻防,所以在奉天收编只有少量的部队所以张作霖只能电告前线的张作相父子坚守马上就会有援兵。

其实哪里有援兵啊,原水不解近渴啊。当张学良率领的残兵败将逃回奉天这才又攒鸡毛凑掸子凑了几万人;同时黑龙江督军吴俊生率领几个骑兵师前来支援才勉强顶住。日本关东军趁火打劫联络双方想在一方获胜后获取东北利益,但是郭松龄断然拒绝。这让日本关东军非常生气。

这时候枭雄本质的张作霖哪管那一套,日本提的条件先答应下来过了这关再反悔。反正他这么做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他那里知道就是这次郭松龄事情过去后他断然拒绝履行条件才惹来了杀身大祸-皇姑屯事件。

当日本的要求被口头满足后,关东军介入了战争。在南满铁路的运动下,关东军和奉系军队得到了迅速的调动和布防。前有飞机和大炮重型武器的围剿;后路被冯玉祥截断,缺少棉衣的郭松龄部终于崩溃。郭松龄夫妇被抓后被处死。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奉军内部有三大派系。

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这一派,是张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与张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张作霖的信任。但这些老家伙打仗不行。碰上硬仗,不堪一击。

第二大派系,是以杨宇霆为首的留日派。这些人,全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科班出身,打仗有一套。而且年轻力壮,是奉军中的少壮派,与元老派分庭抗礼。

第三大派系,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陆大的前身,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最老牌的军校,很多军阀都出自此校。

和留日派相比,陆大派一直势弱,不太受到张作霖待见。

但随着张学良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郭松龄进入讲武堂做教师,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郭松龄傍上了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毕业后,郭松龄便与他捆绑在了一起。两人亦师亦友,随着张学良不断升迁,郭松龄也是水涨船高,在奉军内部的地位越来越高。

陆大派和新兴的讲武堂派合二为一,团结在张学良身旁,成为新的派系——少帅派。

因为有了张学良做靠山,少帅派后来居上,成为力压元老派和留日派的奉系第一派系。

大家知道,少帅的私生活比较丰富。所以,带兵打仗的事情,全都仰仗郭松龄。少帅派如日中天,也就是郭松龄如日中天。

元老派倒是没什么意见,因为他们傍的是老帅张作霖。但留日派不满意了。因为他们是是靠能耐吃饭,眼看着以前的对头郭松龄傍上了少帅,如日中天,便开始眼红,便在老帅面前给郭松龄上眼药。

老帅呢,对此其实也不太满意。他觉得应该是少帅驾驭郭松龄,而不是相反。张作霖曾经提醒张学良:你俩都快穿一条裤子了。

但张学良并不以为意。

郭松龄与老帅以及留日派的矛盾,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激化。原因是,立功最大得郭松龄,受赏太小;反而是立功不大得留日派,大受封赏。

郭松龄一怒之下,带着张学良的部队造了反。

一开始,张作霖以为是张学良反了。后来才发现,反得只是郭松龄,儿子还是忠诚的。

即便如此,郭松龄叛军势如破竹,眼看着就要打到奉系的老巢奉天。张作霖甚至不得不做好搬离大帅府的准备。

当然,后来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的介入。

日本人帮助张作霖平叛。但张作霖不得不答应给与日本人诸多好处,并签字画押。

后来,张作霖赢了,便步认账了。因为当初签字的是杨宇霆。张作霖便说,这是杨宇霆自己的主意,与他老张无关,所以他不认账。

日本人哪儿能吃这哑巴亏了,便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

说到底,郭松龄死于张作霖之手,而张作霖又间接死于郭松龄之手。


趣谈国史


郭松龄原本是张学良的老师,他也是张学良以一人之力捧红的奉军将领,他毕业于河北保定军校,毕业后转战于各个军阀之间,最终确立了帮助张学良,经介绍郭松龄成为张作霖创办讲武堂中的一名教师,他非常擅长于山地作战,在二次直奉大战中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因此成为了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张作霖对此不闻不问,他相信张学良还是能够降的住郭松龄的。

郭松龄为何反奉

郭松龄是非常聪明的将领,但奉军中除去张学良没有一位手握重权的人看的起他,因此他心中不服,例如:第二次直奉大战,军功卓著的郭松龄曾经与张作霖的心腹杨宇霆不和,最终京榆驻军副司令的职位,对于这件事情郭松龄咬牙切齿,张学良为认为这件事情不公,可在奉军中张作霖说什么就是什么。


杨宇霆的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孙传芳将其打败后,张作霖并没有做任何处罚,此时的郭松龄认为张作霖用人特别不公,加上自己张学良非常信任郭松龄的原因,京榆驻军他名义上是副司令可由于张学良不管事的原因,他有着领导全军的能力,张学良的大本营并不在京榆这也更加让郭松龄独掌大权。


大权在握的郭松龄不满足此前的现状,杨宇霆丢一个省张作霖不处罚,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还是一个副司令,不久后冯玉祥与张作霖不合,大战在即,郭松龄做出了清楚的判断,他认为自己继续给张作霖卖命,最后的功劳还是会算在杨宇霆等张作霖亲信身上,还不如乘自己手握军权,反奉。


郭松龄成功了就是东北王,并且当时京榆驻军装备精良,自认为是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加上冯玉祥的挑拨离间,郭松龄心中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与冯玉祥站在统一战线,一起对战张作霖,张作霖根本没有想到郭松龄会反,张学良也一定没有想到,冯玉祥也没能相信郭松龄能反。

郭松龄为何能打到奉天城下

装备精良,郭松龄是非常聪明的,反奉开始就给自己立了一杆大旗,为张学良获得东北王的位子,当时京榆驻军的人都是张学良一手带出来的,自然希望张学良做东北王的位子,战斗开始,武器装备精良的京榆军,拼了命的与奉军作战,加上郭松龄军事能力一直是屡战屡胜。


可张学良开始并不知道,张作霖以为张学良要反,准备与张学良的京榆驻军展开殊死搏斗,后才知道郭松龄自己反叛,与张学良无关,并且有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大怒直接找日军领事馆,许诺去在东北的各种特权,希望日军能够帮助奉军击溃京榆叛军,日军答应了下来。


这也是郭松龄能够屡战屡胜的原因,那就是其之前联系日本人,许诺其在东北的铁路权,却没有想到张作霖居然把大批的特权全部送给日本人,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将东北送给了日本人,对于这种做法又加大了郭松龄的声势,但日军的军队是在是训练有素,郭松龄根本抵挡不住。


此时的张作霖自然也看到了敌我双方的差距,并且利用完日本人后,一脚踹开,早已忘记了当初的承诺,才会有了皇姑屯事件。

郭松龄败北的原因

日本人直接介入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日本帮张作霖则张作霖胜,日本帮郭松龄则郭松龄胜,由此可见日本当时对中国军队的影响,这就在于郭松龄给的好处多还是张作霖给的好处多。


张作霖的头脑比较灵光,虽然答应了日本人,但不一定兑现,而郭松龄古板,答应下的事情一定会办,因此日本人当初要是帮助郭松龄,说不准东三省当时就丢了,而自命军事家的张作霖,不仅利用了日本人平叛,还获得了很多好处。


郭松龄政治头脑不灵光也是他败北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冯玉祥并没有按照约定好的计划一同发动进攻,郭松龄腹背受敌,虽然七万军,但这都是张学良的,张学良利用飞机发文书,告知京榆军张家人不打张家人。军心一散郭松龄只能失败。

郭松龄的能力很强,可政治头脑太过于简单,兵败后郭松龄被枪决。


挚滗画畫紅尘



说打到奉天,那是言过其实了,是打到新民的巨流河,就受到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阻击。

郭松龄的这支部队,是奉军最精锐的劲旅,总司令是张学良,副司令是郭松龄,由于郭松龄是张学良的教官,而且张学良和郭松龄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张学良最信任的朋友,郭松龄的权利,是由于张学良的举荐,得到了张作霖的批准才得到了副总司令的爵位,张学良放权,把一切指挥大权交给了郭松龄,这样郭松龄在这支部队就有了一定的指挥和说话权。



这话的从第二次直奉战争说起,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败给了吴佩孚手下,但张作霖那样的人能甘心吗?于是他又休养几年,进行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调集了25万部队,分五路进攻山海关,天津,河北,北京,赤峰等地,其中最难打的就是山海关九门口,这一路军由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他们经过几天的激战,由于张郭有空军优势,奉军的空军狂轰滥炸,还有海面舰艇的炮击,吴佩孚的部队彻底失败,吴佩孚由秦皇岛坐船逃走,奉军占领天津,热和,并挤走了先占领北京的冯玉祥,张作霖成了中华民国的统治者,号称陆海空大元帅,设立文武大臣总理等人,并在各省市设立直隶总督,张忠昌为山东直隶总督,汤玉麟为热和直隶总督,并在江南一带和上海设立了直隶总督。



在封官时,郭松龄由于战功卓著没有得到及时封赏,可能张作霖会另有安排,郭松龄还是副总司令,在他的心中就产生了怨气,于是他就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叫静难清君侧。带走7.5万劲旅从天津一路出发,打得很顺利当时,张学良不在部队中,张学良是在沈阳,当郭松龄的部队打到锦州以后张作霖组织人马叫张学良到巨流河一带去阻击,由于张学良的喊话,叫奉军不要打奉军,很多部队外逃,或归降,还有郭松龄的参谋长,不愿自己人打自己人,叫炮兵团放空炮,所以张学良这边的部队损失很小。



还有很大的原因就是部松龄要打到奉天,得经过南满铁路,日本的关东军出来干预,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最后,郭松龄夫妇逃到辽中的一个村庄,藏到地窖里,被人举报抓了出来,他们夫妇都被枪毙,暴尸奉天的小河沿七天,供人观赏。

实际上,郭松龄不应该反奉,他的权利是张作霖爷俩给的,而且他的部队也是张作霖的部队。他为了权利是不仁,不义,不忠,也是罪有应得。



辽北老代


1925年11月22日,张作霖帐下五大将之一郭松龄突然武装反奉,起兵滦州,七万大军迅速占领了锦州,营口,直逼奉天。张作霖知道这件事后,几乎都要收拾家当北逃旅顺。但是郭松龄最后却失败了,这各种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郭松龄这次反奉其实是一时冲动,热血上头,一场私人情绪的彻底爆发。郭松龄先祖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所以郭松龄身上一直有着父辈留下来的复兴祖业,爱国奉献的热情。他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参加过护发运动,所以骨子里有着“三民主义”的执着。他和夫人在考察日本的时候,听说张作霖购买日本武器,和日本有来往密切。没有一系列的细致调查,郭松龄义愤填膺的回家起兵反奉了。后来,一些细节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张作霖其实并没有要为了自身利益卖国,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姑屯被炸死。


还有郭松龄在讲武堂作为张学良的老师被张学良介绍给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张作霖对郭松龄十分赏识,郭松龄的才华也在张作霖处得到了展现。第一次直奉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作为司令,有着出色的表现,深得张作霖,张学良信任。所以郭松龄反奉时,他的兵和将都是张作霖的,所以当时有“吃张家,穿张家,跟着郭鬼子造反真冤家”。(郭松龄身材高大,浓眉白净,长的像俄国人所以叫“郭鬼子”)所以张学良喊出“张家人不打张家人”时,郭松龄军心就已经散了。在情义上,郭松龄过不去。


还有郭松龄反奉的时候联系了冯玉祥 ,但是冯玉祥临阵倒戈,没有作为,反而自己占了不少地。郭松龄致电日本等外国使馆,不要插手。本来已经选择中立的日本在张作霖答应了延长铁路和在东北地界给予诸多好处后,出兵攻打郭松龄。郭松龄在盟友不作为,日本人夹击的窘境下兵败。但是时候,张作霖对日本开始赖账,这也为后来他在皇姑屯被炸死埋下伏笔。

最后郭松龄反奉的旗号打的是自己的学生“张学良”,意思就是要张学良逼老父亲下位,为此张学良差点被张作霖枪决。所以师生陈兵巨流河最后一站的时候,张学良对当初和老师一起模拟的巨流河地形了如指掌,郭松龄的兵其实也是张学良的兵,因为两人多次以正副司令的身份出现在战场,张学良自然在气势上占优。郭松龄反奉之前,枪决了同为张作霖五虎将的姜登选。姜登选为人仗义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爱戴,姜登选不愿反奉,甚至骂郭松龄忘恩负义。郭松龄便将其枪决,这无疑伤了一部分士兵的心。



反奉失败,郭松龄夫妇被枪决。


红雨说历史


1925年 11月21日,郭松龄对外发出讨伐张作霖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张作霖下野,法办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11月23日,郭松龄将所部整编为5个军,合计七万余人,他亲任总司令,然后率大军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自此,郭松龄倒戈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说起这位郭松龄,就必须提张学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两人的关系,就如同是韩信和萧何,郭松龄的快速崛起,张学良功不可没。当时人们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总而言之,郭是张的灵魂”。张学良自己也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但是,就是这样两人亲密无间的人,最后却兵戎相见,当时在张作霖和冯玉祥交战时,郭松龄却暗中与冯玉祥往来,他还拉拢奉系高级将领李景林,三人结成攻守联盟,一同对付张作霖。



最初,郭松龄因为准备充分,且时机又抓得好,再加上还是打着张学良的旗号,说是要替张学良获取东北王的位子,当时京榆的驻军都是张学良一手带出来的,自然也希望张学良能执掌东北。

在这种背景下,郭松龄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一口气直接打到奉天城外。 但后来,张学良得知消息后,便亲自写信劝阻郭松龄,但被郭松龄拒绝。于是张学良便派飞机在郭军上空投撒传单,揭露郭松龄盗用自己名义倒戈反奉,并告诫郭松龄的士兵,总而言之,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见此,郭松龄就不再盗用张学良的名义,而是以东北国民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通电,同时还把自己的部队也更名为“东北国民军”。

这样一来,郭松龄麾下的士兵终于知道,搞了半天,原来是郭松龄自己想当东北王。由此,郭松龄的军心开始出现涣散。



紧接着,当郭松龄与张作霖父子的战斗处于白热化状态时,正需要他的盟友冯玉祥和李景林的声援。但就在这个时候,冯玉祥却突然率军大举进攻李景林的部队。

原来,冯玉祥觉得如果支持郭松龄统一东北,自己根本讨不到什么好处。因为,这相当于就是送走了一个张作霖,又来了一个郭松龄。

在这种背景下,冯玉祥便觉得,还不如趁东北军在关外打得热火朝天之时,赶紧抢占奉系在关内的地盘。当时,奉系在关内的地盘,主要就是直隶省、天津和热河省,其中直隶省和天津是郭松龄盟友李景林的地盘,而热河省则是郭松龄心腹阚朝玺所掌控。

于是乎,冯玉祥便直接率军进攻进攻李景林,抢夺了直隶省的地盘,并霸占了天津作出海口。这让郭松龄开始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紧接着,冯玉祥又趁这个机会突然出兵,夺取了热河,这下直接把郭松龄的退路都给断了,这样一来,形势对郭松龄越来越不利。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又跑来给了郭松龄最后一刀。本来,在郭松龄起兵之初,他特意与日本人达成和议,许诺其在东北的部分铁路权,日本则保持“严守中立”和“不干涉”。但是,在战争进行到此事时,日本觉得有利可图,便又再次找到郭松龄,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

对此,性格刚直的郭松龄直接明确拒绝,于是日本人转而与张作霖接触。在此危急时刻,张作霖慌不择路,便向日本人表示,只要能保住他的地位,一切要求都好商量。日本人乘机提出增筑吉会等7条铁路、获得商租权等诸多要求,张作霖为一时之急,同意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双方订立了反郭密约。

随后,白川司令官将辽阳、奉天、抚顺、铁岭、开原、长春等14个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划为禁止武装部队进入区域,禁止郭松龄的军队通过。同时,日本还假借“护桥”、“换防”的名义,从日本国内和朝鲜紧急调入两个师团来帮助张作霖,还派出飞机轰炸。

在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郭松龄的大军很快兵败如山倒,他本人也被抓起来枪决。事后,张作霖对日本人所作的承诺全部反悔,日本人怀恨在心,便在皇姑屯将其炸死。至于冯玉祥,则成为最大的赢家,他趁机拓展了自己的地盘,东起天津、西迄兰州,长城内外的草原牧场,尽成他冯玉祥国民军的天下。


我是赵帅锅


说起郭松龄这个奉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左膀右臂。


但在1925年,手握重兵的郭松龄突然起兵叛乱张作霖父子,率领7万精锐部队,打的张作霖节节败退,甚至打到了奉天城下。但是虽然郭松龄的反奉运动声势浩大,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那么郭松龄为何最终会失败呢?像素以为有以下三点,而且郭松龄的失败是必然的!


第一点、郭松龄虽有7万精锐部队,但反观张作霖盘踞东北已有十数年,早已根深蒂固,真正实力要比郭松龄大的多得多。郭松龄在前期之所以可以压着张作霖父子打,主要在于郭松龄突然反叛让张作霖猝不及防。

此外张作霖的人马上并不比郭松龄少,还有就是张作霖物资充足,拥有补给上的优势;而郭松龄可以说所以物资供给都跟不上。例如在大雪天里穿着单衣和张作霖的部队作战,能不吃大亏么?还有就是吴俊升偷袭了郭松龄的仓库后,那时郭松龄的部队士气已然遭到了沉重打击,在等到张作霖的援军赶来之时,败局已定。

第二点、张作霖忽悠日本人给予了更优厚的条件。一开始日本人对郭松龄开出了条件,郭松龄也答应了日本人在东北的利益,这也是郭松龄敢反叛的先决条件。不过郭松龄没想到的是,张作霖向日本人开出了更高的条件,最终日本毁约,转而出兵帮助张作霖平叛,最终在日本人的干预之下郭松龄兵败。

但是在平定郭松龄叛乱之后,张作霖就反悔,无论日本人说什么,张作霖打死也不承认当初为了平定郭松龄叛乱许下的承诺,写才有了后来的皇姑屯事件。

第三点、郭松龄其主要依仗的还是第三军团,虽说这7万的精锐部队,是郭松龄带出来的,但说到底还是张学良的直系部队,所以这其中有很多人本就不愿意跟着郭松龄一起反奉。

所以在郭松龄反奉的过程中,这七万人就已经在主和、主战之间闹分歧,所以在张学良用飞机在巨流河撒传单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脱离了郭松龄,回到张学良的身边,特别是这一点瓦解了郭松龄的势力。

综上所述,这三点说明了郭松龄为何会输,失败其实是必然的,当然不乏有日本人的助力、内部的瓦解,供给的跟不上等等。


像素说历史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于滦州统帅7万精锐奉军倒戈,反奉。

郭松龄军一路克山海关,占锦州,下新民,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张作霖巢穴奉天城(今沈阳市)近在咫尺。攻下奉天城,推翻张作霖旧军阀穷兵黩武的暴政,实现早年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就有的民主思想。

严寒的东北,缺衣少食的郭松龄叛军,在张学良的宣传招降下,倒戈大半。郭松龄苦苦期盼的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的联合出兵遥遥无期。在被郭松龄拒绝合作的日本关东军换上东北军的军装炮火攻击下,郭松龄军兵败巨流河。

郭松龄夫妇被俘,于奉天小河沿遇害。




缤扬


郭松龄兵败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直接介入,导致他功败垂成。

郭松龄反奉的原由

郭松龄原本是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教官,后来因为当时在讲武堂读书的张学良赏识他的才能,所以大力提拔。此后郭松龄又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时表现出色,所以很快成为奉系干将之一。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张作霖击败吴佩孚,控制了北洋政府大权,并夺取了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盘。郭松龄在战争期间也是表现不错,立下了不少战功,本来也想着去捞个督军当当。

然而张作霖的心腹杨宇霆和郭松龄一直不和,在他的撺掇下,郭松龄最终一无所获,只得了一个京榆驻军副司令的职位,统帅部队坐镇滦州。京榆驻军司令名义上是张学良,不过因为他一向把军务交给郭松龄处理,所以实际上是郭松龄以副司令的名义统帅全军。

奉系的大举扩张最终引起了其他军阀的联合反对,孙传芳出兵攻打江苏、安徽。奉系将领杨宇霆和姜登选大败,两省地盘全部被孙传芳夺走。郭松龄原本就因为杨宇霆和姜登选从自己手里抢走江苏、安徽地盘有所不满,此时更是觉得张作霖用人不公。

而张作霖为了和冯玉祥争夺河北、绥远地盘,有意对冯玉祥开战。郭松龄认为自己卖命不过便宜了杨宇霆等人,而此时的直隶军务督办的李景林也担心战事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两人于是逐渐走近。最终郭松龄、李景林和冯玉祥达成联合反奉的协议。

起兵之初,郭松龄占据了绝对优势

郭松龄起兵依靠的就是他统帅的京榆驻军,京榆驻军下辖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两个炮兵旅,共计7.5万人,是奉军最精锐的一支军事力量。

而此时张作霖虽然号称有40万大军,但是在江苏的奉军已经被孙传芳打的大败,暂时失去了战斗力。山东的张宗昌又忙着应付日益逼近的孙传芳部队。直隶李景林已经和郭松龄达成了默契。再扣除京榆驻军,张作霖手下还有大约11万,数量虽然比郭松龄要多一些,但是质量差距甚大,而且分散在东三省和热河驻守,一时间难以聚集。挡在郭松龄和沈阳之间的奉军,仅有4个步兵旅、1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旅。

因此在1925年11月24日,郭松龄通电反奉时,在局势上占据了绝对优势。27日就攻占了山海关,12月3日夺取了兴城,5日突破奉军在连山的防线,随即占领锦州,可以说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所以在12月6日时,局势大为不利的张作霖召开军事会议,考虑主动宣布下野。

日本的干涉给了张作霖喘息之机

然而一直把东北当作自己势力范围的日本,却将此次事变作为干涉东北的大好良机。日本一面宣布严守中立,增派军队前往东北,一面派出代表去会晤张作霖和郭松龄,对他们进行拉拢和要挟。

最终郭松龄拒绝了日本的要求,而张作霖却全部答应,日本于是决定全力支持张作霖,并迅速付诸行动。日本以中立为由,禁止郭松龄部使用南满铁路和在南满铁路附近活动,迟滞郭松龄的进军速度,同时却以南满铁路将吉林和黑龙江的奉军运到前线,加上从连山败退下来的部队,奉军很快集中起了6万多人。

为了加强奉军的战斗力,日本关东军还抽调大批现役军人去奉军充当顾问,甚至直接加强到奉军作战部队中去,在奉军的炮兵部队里,就有大量的日本炮兵直接操作大炮,参加了之后的战斗。

李景林的态度转变削弱了郭松龄的力量

而此时李景林的态度也起了转变,郭松龄起兵以后,岳维峻的国民二军进攻河北。而国民二军在北京政变时曾经是冯玉祥的盟友,所以李景林认为这是岳维峻要和冯玉祥一起要抢自己地盘。加上日本也派代表游说李景林,明确告知会支持张作霖,所以李景林决定转而支持张作霖。

于是李景林一面禁止冯玉祥部通过天津去增援郭松龄,一面扣押了郭松龄存放在天津的后勤物资。郭松龄因此不得不分兵驻守山海关,防止李景林攻击自己后路,而且郭部经过长途行军后,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冬衣又被李景林扣押,冻伤、患病者不少,这么一来,实际上抵达巨流河,和奉军展开决战的郭松龄军,数量已经不足5万,反而少于了奉军。

而且郭松龄军中有些人也和张学良偷偷联系,参谋长邹作华更是命炮兵部队不要瞄准奉军阵地开炮,这种情况下,郭松龄最终遭到失败也就很正常了。

结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郭松龄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日本干涉,给了张作霖喘息之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不沉的经远


郭松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郭松龄自身的原因,也有冯玉祥和李景林的原因,同时还有日本人的原因。


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也是张学良的好朋友,张学良和郭松林的关系非常好,张作霖曾经评价说:

“你除了不能把老婆给郭松龄,什么好的东西都能给他!”


张学良能够在两次直奉战争中立功,主要都是靠着郭松林的帮助。郭松龄名义上在张学良帐下做副手,实际上是张学良部队的总指挥,两个人搭档打了很多打仗,郭松龄也因此成为奉军名将。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郭松龄在战场上立功最多,张作霖却没有给他应有的封赏,郭松龄因此心怀不满。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张作霖和冯玉祥是同盟的关系,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想要攻打冯玉祥,下令让郭松龄回来整军备战。


郭松龄一直反感军阀战争,希望张作霖能够击中力量抵御外侮,而张作霖一直不停地进行军阀混战。在接到张作霖的命令后,郭松龄便开始联系冯玉祥和李景林,准备举兵叛变张作霖。

1925年11月郭松龄公开起兵讨伐张作霖,他提出了三个要求:

  • 1、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 2、亲日的张作霖下台,

  • 3、张学良主政东北。

郭松龄的部队都是奉军精锐,在郭松龄叛乱前期,张作霖的部队根本不是郭松林的对手。郭松龄军队攻克了山海关和锦州,攻占奉天只是时间的问题,张作霖甚至想要下野让位。此时的郭松龄几乎已经胜券在握,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郭松林的盟友却发生了内讧。冯玉祥为了夺取地盘,攻击了李景林的直隶,又北上攻打了热河的奉军。

冯玉祥和李景林开打,让郭松龄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不过此时的郭松龄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张作霖的主力还没有集结完成。


日本人看到郭松龄的力量削弱,趁机威胁郭松龄出卖东北利益,郭松龄严词拒绝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不允许日本人参与战争。日本人随即去找张作霖谈判,狡猾的张作霖趁机向日本人许诺了大量的特权,获得了日本人的帮助。在日本人的威胁下,郭松龄军队进攻的速度缓慢下来,张作霖趁机集合了数万军队,同郭松龄在巨流河对峙。

张作霖派遣张学良作为前线指挥官,郭松龄的部队都是张学良的旧部,看到张学良出现在对岸,他们都不愿意继续作战。张学良派飞机在郭松龄军队上空撒传单,郭松龄部队军心动摇,张作霖的主力也已经集合完毕。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郭松龄放弃军队逃走,最终被张作霖的手下抓住后处死。

郭松龄选择了错误的盟友,在外交上不如张作霖圆滑,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在郭松龄战败被杀后,日本人向张作霖索要之前许诺的特权,张作霖全部反悔,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将张作霖炸死。假如郭松龄像张作霖一样圆滑,先假装许诺日本人特权,最后再反悔不予兑现,那么郭松龄叛乱很可能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