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过渡期临近,各类人员去向已定,32类事业单位转企

我国约有126万个事业单位,涉及3000多万的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推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距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所制定的总体目标的时间点2020年越来越近了。

事业单位分类即将完成,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人员出路不同。各类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怎么样了?人员何去何从?一起来看。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

首先改革最彻底的要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了。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有哪些(共32类)

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开发类科研、商业性地质勘査、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


5年过渡期临近,各类人员去向已定,32类事业单位转企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

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这个去向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对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人员可转为公务员,但编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后,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其人员也随之分流。

5年过渡期临近,各类人员去向已定,32类事业单位转企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遵循人员安置三条原则:

1.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安置。连人带编一起随职能整合,职能整合到哪里,人员编制一起调整到哪里。

2.招聘的合同制管理人员自主择业。

3.临近退休人员可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提前退休的政策各地执行政策基本统一,都是工勤人员工资满20年、干部工作满30年,距离退休不足5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事业单位改革在稳妥推进,而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提升思想认识,不要再抱着吃一辈子“编制”的想法工作了,不断提升自己,迎接即将到来的改革,才是稳妥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