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區塊鏈帶來深度變革 政務、金融領域或率先落地

傅明:區塊鏈帶來深度變革 政務、金融領域或率先落地

■本報記者 邢 萌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在加速區塊鏈產業化中,又有哪些領域將率先受益?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區塊鏈人才專家智庫專家(區塊鏈人才專家智庫歸屬於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所,該研究所致力於建設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培育、評價、服務等工作)、國際數權經濟合作聯盟執行主席傅明。

“上鍊行動”

取得諸多成果

《證券日報》:據瞭解,2018年11月份,您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發起了“上鍊行動”,致力於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速區塊鏈產業化。如今啟動已整一年,可否分享“上鍊行動”在推動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傅明:“上鍊行動”計劃旨在“促進全球數字治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開展政策與法規調研、技術與應用研究、標準與規範制定、測評與認證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資本與產業鏈接、技術與應用推廣、人才教育培訓等工作。

整體來看,“上鍊行動”計劃發起至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8年12月份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新能源上鍊行動啟動,併發布了《2019數字經濟-新能源產業藍皮書》;2019年1月份農業上鍊行動啟動,召開了2019數字經濟“上鍊行動”農業產業研討會;與中信梧桐港中民投、京東冷鏈、百信銀行等數十家單位共同發起農業“上鍊行動”,並打造“上鍊行動”示範區;2019年3月份,結合廣州黃浦區的區塊鏈1.0、2.0產業政策,聚焦廣州實體經濟的優勢,開展“上鍊行動”計劃;並與廣州區塊鏈產業協會成員一起,與重慶、雲南、湖南、湖北、山東等地政府共同推動“上鍊行動”計劃。

《證券日報》:您曾表示,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一定不是簡單的1+1=2或者是1+1>2,它是對現有制度深刻變革。怎樣理解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帶來的“深刻變革”?

傅明:區塊鏈的應用是“數學”+“哲學”的命題,同樣,區塊鏈的應用對現有制度的“深刻變革”,是個比較大的社會命題。簡單說,可以從“誠信社會”這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信任成本”問題為社會發展至今面臨重大問題,區塊鏈技術出現的目的之一就是探索如何打造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誠信機制,約束由於制度制定和執行導致的信任危機。

由於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真實不可篡改、加密算法、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技術特徵,可以充分應用在社會的“徵信、誠信”監管等方面,由此,對個人重塑人生的軌跡、對社會重塑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方式,使誠信價值得到尊重,使打造價值社會和誠信社會成為可能。

從這個思考的角度出發,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塊鏈對現實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而是制度的深度變革。目前,區塊鏈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成果有限。但區塊鏈的信仰者和實踐者們充滿信心,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區塊鏈發展需要

具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證券日報》:在推進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您認為區塊鏈未來在哪些領域有望率先落地規模化應用?

傅明:任何創新技術實現大規模的應用,應該能夠滿足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區塊鏈與實際經濟深度融合中,我比較看好政務、金融、民生、智慧城市領域。具體來說,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將大規模爆發,目標之一是打破政務數據孤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金融領域還會延續引領區塊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監管機制也會逐步完善;在民生領域,大數據、信息化發展具備優勢的教育、醫療、食品藥品安全、精準扶貧等方面,會結合區塊鏈的應用,打造出創新模式,並帶動創新發展;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領域,借力國家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證券日報》:近期區塊鏈行業持續火熱,行業內供需失衡的現狀和豐厚的薪資也讓有些圈外人躍躍欲試。那麼,您認為一個優秀的區塊鏈人才需要具備哪些方面能力?

傅明:我們知道,區塊鏈不是簡單的技術,區塊鏈是自帶價值的技術,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談到區塊鏈,我們首先會想到“價值、生態”等關鍵詞。首先,區塊鏈人才應該有價值觀,對區塊鏈有高度信仰;其次,區塊鏈人才應該是複合型人才、跨界人才,不僅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還應該是能夠充分理解行業的人才,能夠在行業應用中具備頂層設計的能力,具備打造生態體系能力的人才。

最後,區塊鏈人才應該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合作能力。創新技術的國際交流和引進已經在中國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底層技術的研究需要我們汲取互聯網技術的教訓,借鑑國際經驗,打造中國自主可控的底層技術。這對國內的人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敬請期待下期 “區塊鏈大咖面對面”: 福建省區塊鏈協會會長陳意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