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甲骨文是怎么被“读”出来的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0月22日起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这是国博首次向公众大规模展示馆藏甲骨。

站在这穿越4000多年的文物面前,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发现、介绍、研究甲骨文的前辈学者,正是他们薪火相传的努力,才向世界讲述了这种古老文字的故事……

百年来,甲骨文是怎么被“读”出来的

▲刘鹗编纂《铁云藏龟》

从锡拉胡同到《铁云藏龟》

谈及甲骨文,大部分人会想到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遗址。确实,这是“甲骨”曾沉睡数千年的地方,但说到“甲骨文”的发现,那就要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锡拉胡同说起了。

光绪年间,锡拉胡同里住着一位颇有威望的文官王懿荣。某天,王懿荣突然发现买回家的药材“龙骨”上有一些不寻常的划痕。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这个猜想激发了王懿荣的热情,他立刻着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这种有特殊符号的“龙骨”,短短时间内竟然积攒了1500多片。

1900年王懿荣身故以后,其次子王崇烈(字汉辅)为偿债务,将父亲所藏大部分“龙骨”出售给刘鹗。刘鹗是一个嗜古成痴之人,在购得王懿荣旧藏后,他花了大力气收藏甲骨,委托古董商乃至派出自己的儿子到各地购买,数年之间收集了5000多片。这些甲骨质地不一,有的比较脆弱、难以保存,刘鹗便决定将这些文字拓下来,不仅能够保存资料,也能让更多人看到。好友罗振玉在看到这些拓片后大为惊叹,提出希望将拓片编印成书,刘鹗欣然同意。1903年,刘鹗从自己的甲骨收藏中精选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本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共6册)。

刚发现甲骨文时,大部分人更注重甲骨的古董价值,也就是对其时代和产地更感兴趣。零散的甲骨藏品,也难以让人琢磨出这种古老文字的读法规则。《铁云藏龟》的出版,让许多精研文字语言的学者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其中就包括晚清朴学大家、“清末三先生”之一的孙诒让。1904年,孙诒让撰写了第一部甲骨研究著作《契文举例》,将甲骨文分为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10篇,成为系统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读懂甲骨文,各家有绝招

在《铁云藏龟》的自序里,刘鹗写出了他认出的40多个字,这也是首批被释读的甲骨文字。孙诒让则读出了185字。1905年,他在《名原》中,提到自己在《契文举例》中所用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古文字字形比较与偏旁分析,这是很经典的文字学方法。促使《铁云藏龟》面世的罗振玉,凭借其扎实的朴学考据基础与古碑研究经验,也成为了重要的甲骨文研究者。

1914年,罗振玉出版《殷虚书契考释》,标志着甲骨文进入了考释时期。他“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穷其蕃变,渐得指归”,前后共释读出了571字,占今天所释读全部甲骨文的四分之一还多。相较于孙诒让的相互比较,罗振玉用了更为简捷的逆推法,从《说文解字》的字形倒推到金文以至甲骨文——《说文解字》以秦小篆为主,字形基本来自战国大篆,而战国大篆又与商周文字一脉相承,因此可以通过《说文解字》来逆推甲骨文字的含义。

运用逆推法,罗振玉最早释读了一些殷商先王先妣的名号,并反过来用甲骨卜辞证明《说文解字》存在讹误。

1917年,王国维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甲骨文进入新的史料时期。王国维在《毛公鼎考释序》提到:“苟考之史事与制度文物,以知其时代之情状;本之《诗》、《书》,以求其文之义例;考之古音,以通其义之假借;参之彝器以验其文字之变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则于字之不可释、义之不可通者,必间有获焉。”王国维的方法已不是单纯的文字考证,而是将文字放在具体历史语言环境里,结合所有辞例释读甲骨文字。

考古、历史与文字学

1928年,董作宾开始主持小屯殷墟考古,并于1933年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甲骨文断代的10项标准,并将甲骨文分为5期。他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新文字释读,而是将已释读文字甲骨分期断代。
1930年至1931年,郭沫若相继发表《卜辞中之社会》与《甲骨文字研究》,标志甲骨文研究进入综合论史时代。郭沫若“就诸家所已拓印之卜辞,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社会的古代”,成为第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如在《释祖妣》中,郭沫若联系到早期婚姻,认为“祖妣”为“牡牝”的初字,来源于生殖神的崇拜;如在《释臣宰》中,郭氏又联系到奴隶社会,认为“臣”是首俯目竖的奴隶,“宰”是屋下执事的罪人,等等。

但真正将考释甲骨文字的理论系统化的学者,还是后继的唐兰与于省吾。

唐兰是首位把甲骨文字纳入到古文字学领域的学者,他在《甲骨文字释读》中总结出辨明古文字形体的四种方法,即对照法或比较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1935年,唐兰写作《古文字学导论》,建立了与传统“六书说”不同的“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形声。1949年,唐兰根据其古文字研究成果出版《中国文字学》。

除了唐兰之外,于省吾对甲骨文字理论方法也有较大贡献,在1979年的《甲骨文字释林》中,提出不少文字形旁互用乃至语法现象的归纳,并揭示出了“独体象形字”“原始指事字”,相较唐兰的“三书说”又更进了一大步。他们各自都释读了数十个字。在他们之后,张政烺、裘锡圭也各自释读了数十个字。

为啥它们这么难辨认

时至今日,甲骨上的3500个文字,也只有过半数被考释出来,而不少地名、人名、族名之类的专名,则难以释读。另外,对于已考释出来的文字,含义理解也存在一定争议。

甲骨文为啥难辨认?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蒋玉斌表示,主要是因为时间久远,至今已长达数千年,文字的形态和使用情况发生不少变化。“我们对当时的语言文字状况和历史文化面貌了解还很不充分,现在发现的文字材料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另外,甲骨文中异体字很多,一个字可能会有好几种写法。例如‘孕’字就有好几种写法,腹中胎儿可以用写得比较小的‘人’表示,也可以用‘子’表示。另一方面,不同形体间只有很细微的差别,却可能是不同的字。”蒋玉斌举例道。

对甲骨文的破译问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表示,一个甲骨文文字的考证,往往会牵涉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释读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论证出来的,甲骨文考证需要一代代学者努力。

“虽然未识字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名地名等,或者是出现次数很少的字。”蒋玉斌说,其中有一些是比较常用的、对理解文辞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字词,“这些关键字如果考释出来,对研究文字、语言和历史文化的作用就很大。”(来源|读者报 作者|王丁 桂娟 双瑞 林屋公子 上官云)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读者报》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