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之說:蔣介石敗退臺灣也要帶走的那個廚子

1949年,對於蔣介石來說,就如同西風凋碧樹,在做出撤退到臺灣的決定之後,他便忙碌了起來,黃金要搬走、國庫要搬走、檔案要搬走、武器要搬走、能帶走的設備統統要搬走,兵士要帶走、科學家要帶走、文人墨客要帶走、一切對“黨國”有用的人統統要帶走。

1949年7月的一天,長沙和平解放的前夕,風聲已經很緊的,蔣總裁“一輩子耍碼頭”(毛澤東語),湖南的程潛和陳明仁最終卻耍了他的碼頭,“事已不可為,權宜之下,弟自作主張。”面對陳明仁的最終回覆,蔣介石知道最終討價還價的時候到了,能帶走的全部都帶走,陳明仁最終還是讓蔣介石派來的飛機著了地。半個月之後,蔣總裁似乎又想到了什麼,於是找來了前行政院長翁文灝,拿出一張機票,“湖南還有一個人我要帶走,你安排一下。”翁問:“什麼人?”蔣答:“一個廚子!”

慶之說:蔣介石敗退臺灣也要帶走的那個廚子

蔣介石要帶走的人,確實是一個廚子,他曾對人說:“湖南有兩寶,一個是齊白石留在了大陸;一個彭長貴來了臺灣,我和共產黨平分秋色!”什麼樣的一個廚子,竟然讓蔣委員長如此念念不忘,臨去臺灣,都想著帶上他呢?

彭長貴,1918年出生,湖南長沙人,1930年,12歲的彭長貴因為家中貧窮,沒飯吃,去學了一門手藝,也許是因為常年餓肚子的緣故,他決定學一門不餓肚子的手藝——廚師。機緣巧合,他拜在了湘菜大師曹藎臣的門下,曹藎臣,這個名字或許很陌生,但提起民國第一吃貨——譚延闓,大家一定不陌生,而曹藎臣就是譚延闓的家廚。1945年秋,彭長貴作為湘菜大廚已經小有名氣,光復之後不久的南京,曲園酒家,宋子文宴請蔣介石,一向清淡口味的蔣總裁在吃過曲園酒家的湘菜後,滿心歡喜,決定見見這個廚子——掌勺的就是彭長貴。

既然蔣委員長喜歡,那末,大家都得喜歡;既然蔣總裁吃了說好,那末,大家吃了都得說好。於是彭長貴從曲園酒家的主廚,搖身一變成了政要名流的私廚,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孫科、李宗仁等政要家中設宴時,爭相請他主廚,蔣總裁和宋美齡去廬山避暑時,也不忘帶上他隨同,這時的彭長貴就如明星趕場,穿梭於各種民國要人之間,好不風光!

慶之說:蔣介石敗退臺灣也要帶走的那個廚子

好景不長,景山落日、西風碧樹,1949年,31歲的彭長貴拿到了蔣委員長派人送來的飛機票,想都沒想,就登上了去往臺灣的飛機,走時,身上連一個銅板都沒帶。“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廚子為吃貨投奔怒海,也不失為一段佳話!我甚至疑心一貫口味清淡的蔣委員長,不是捨不得彭長貴做的湘菜,而是不想把這麼好的湘菜廚子留在大陸,因為他的對手毛澤東,比他更喜歡湘菜,既然“敵人”喜歡,就一定不能留下,帶走!帶走!哪怕帶到臺灣去做BBQ,也不能給毛澤東留下!

來到臺灣的彭長貴,依舊做他的廚子,依舊給蔣介石做菜,也給蔣介石的客人做菜。1952年,臺灣國民黨海軍司令梁序昭宴請來訪的美國海軍上將雷蒙德,蔣介石派了彭長貴去給美國人做菜,梁序昭為了拍美國人的馬屁,要求廚子三天內菜色不能重樣,為了換口味,彭長貴將雞肉切大塊,先炸成金黃焦狀再下醬汁佐料炒,沒想雷德福品嚐後,很高興地問起菜名,臨時抓瞎,哪裡什麼菜名!脫口而出“左宗棠雞”。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湘人,做的又是湘菜,左宗棠是湘軍將領且善戰,有“常勝將軍”一說,這道菜叫這個名有個好彩頭。死了67年的左宗棠泉下有知,得聞自己成了“雞”,不知做何感想!


慶之說:蔣介石敗退臺灣也要帶走的那個廚子

這道“左宗棠雞”頗受追捧,名揚海外,被譽為美國人眼中的“中餐第一菜”。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中餐外賣必點的就是這道菜。上世紀80年代,彭長貴到美國開了一家名叫“彭園”的餐廳,有一個叫基辛格的老爺子,經常跑到他的餐館“混吃混喝”,也是鐵桿的“左宗棠雞”粉,全然忘記了在北京的中國國宴裡,還有一道叫“基辛格雞”的名菜!

彭長貴的自創菜,除了“左宗棠雞”,還有“紅煨羊掌”和“彭家豆腐”和“富貴火腿”,其中的“紅煨羊掌”尤為出名,因為在過去的湘菜裡,完全就沒有這道菜的影子。初到臺灣的彭長貴,發現臺灣當地的山羊蹄和羊腿中間部分的肉沒人吃,丟掉了怪可惜的,他覺得這裡有文章,於是撿來很多羊蹄子,拿回去研究,又因為臺灣盛產竹子,他想到了用竹香來掩蓋羊肉的羶味,創意出竹筒紅煨羊腳,也就是現代湘菜中的名菜——紅煨羊掌。據說,彭長貴在臺灣開餐館,就是把這道菜作為招牌菜,生意火爆,因此賺得了第一桶金。

蔣介石去世後不久,彭長貴回過大陸,各種原因沒有能留下來,後來輾轉去了美國,在那邊開餐館,繼續他的廚子生涯。2016年11月,彭長貴去世,活了98歲。

彭長貴1949年離開大陸時,留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彭崇立,也是個廚子,80年代,彭崇立在長沙八一路上的長城賓館辦了一家“彭園湘菜館”,不知道今天還在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