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近日,《重庆养老服务发展蓝皮书》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了719.55万,占总人口的21.1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516.24万,占比为15.17%。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同比2017年增加了1.15%。

预计到2020年,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8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4%。

还有一个数据绝不能忽视,那就是老年抚养比,重庆2018年达到了21.09,即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负担21.09个老人。这个数据,近些年重庆同样是在节节攀升。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当然,你可以说重庆这个数据,比起某些城市,比如上海,还是好了一点。

的确,单说数据,2018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34.4%,比重庆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但这里笔者特别强调,是户籍人口!从上海满大街的外来人口就可以看出,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其实已经降低了它本身的老龄化率。但整个大重庆,却是个人口流出严重的大市。根据《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重庆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77.44万人。由于外出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为主,所以按常住人口比计算,重庆老龄化率则可能更加堪忧。

虽然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但即便在拥有800多万人口的重庆主城区,其老龄化率,同样不容乐观。

根据《2018年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重庆主城九区,仅渝北区,低于重庆市平均值。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重庆主城各区60岁以上老龄化程度)

此外,根据重庆市卫健委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户籍人口出生19.46万人,和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2.13万人,增速-9.87%。常住人口出生20.36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0万人,增速-9.11%。

与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相比,出生人口处于下降趋势。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还有一个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据第一财经数据显示,重庆市2018年小学生数量,比2008年反而下降了6.6%,低于全国平均值。

2018年重庆市小学生数量约209.54万人,占比6.8%。

与常住人口等抽样调查相比,小学生数量基本靠“数人头”数出来,其数据更为精确。

再加上小学教育是绝对义务教育,录取率为100%,所以它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人口流动趋势和城市活力。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而根据以上三则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城市,并不见得很年轻,相反,它越来越老了。

人口老龄化,除了会增加家庭结构、老年人养老负担等问题外,也会对整个城市发展造成诸多不利。

比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要选择落户城市,肯定会考虑其老龄化率。

不然招不到年轻人才,怎么搞创新?

原因不必多说,你可以看看深圳。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再比如,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影响房地产需求的正向因素也同样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增多、居住改善、政策刺激”等三大因素在对冲人口老龄化,在延缓房地产总需求回落上都有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此次《重庆养老服务发展蓝皮书》刚一发布,就有重庆地产人高呼到:重庆再过十年二十年要腾空出多少房子呀?

当然,这个惊呼有点夸张,但老龄化率肯定对房地产有所影响。

有专家认为,新一线城市想改善人口结构,吸引人口回流,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比如郑州,因为引进了富士康,就因此引进了大量年轻劳动力。

老年人口超20%!重庆该如何让城市变年轻?

就此,笔者查询了相关数据。

根据《2018年河南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960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606万,老龄化率16.7%,预计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700万人以上,老龄化率将达到17.8%。虽然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但都低于2018年全国17.9%的平均值。要知道,河南可是一个劳动力输出的大省,其2018年全省总人口达到了10906万人。

郑州引进富士康的模式,的确是一种吸引年轻劳动力的方法。但笔者认为,如今对于绝大多数新一线城市来说,除了年轻劳动力,具备更多知识的年轻脑力,也是需要引进的。因为具备创造性的人才,才可能研发出具有制造基础的产品原型,因此才可能招揽来更多具有创意及制造基础的人才和人力。

如今正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四川、陕西等传统人口输出大省,其优惠力度更加明显。

但其实,

人都是跟着产业走,这所谓的人,包括各种年龄层、各种阶层、各种学历、经历等。无论推出怎样的人才政策,拥有适合青年人才发展的产业,才是吸引年轻劳动力,甚至年轻脑力的根本。

重庆正值发展转型期,高端制造业、智能化产业等,都是这转型期的布局。

而这些,本身就是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