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拍攝中的全景接片是什麼?怎麼操作?

有識部落


大場景的接片是什麼?怎麼操作?

當遇上氣勢恢宏場的景時,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拍下更寬廣的畫面,或者是試圖以更寬或更高的畫面,記錄下理想的場景。但是,由於鏡頭本身的視覺侷限,根本無法達到目的,即便是使用相對寬廣的短焦距廣角鏡頭,也會感到鞭長莫及。這個時候,運用接片手段就能達此目的。

以下,我們以一個學生軍訓場景為例,講述接片拍攝的基本步驟方法,以及後期接片的過程。

一般地,這種手段的運用,都是在自然風景的拍攝上,但是,只要掌控恰當,大場面人文活動場景,也能得心應手。

接片拍攝一般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

第一、上三腳架。上三腳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相機的平穩和整體的水平,保證連續拍攝的平穩過渡與銜接,只能重疊,不能間斷,拍攝的每一張圖片是水平放置的,才能保證接片畫面的整體水平放置。但是,如果你的拍攝經驗足夠老道,手持拍攝也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這裡舉例的拍攝,就是在很短時間內手持完成拍攝的,如果是練習初期,還是建議上三腳架拍攝。

第二、選擇好拍攝點。我們拍攝一個場景,往往需要拍攝機位處於一個理想的“中心點”位置,這一點很重要,只有如此,才能保證畫面的足夠“工整”和穩定。但是,這裡涉及的“中心點”,不是單張的中心點,必須是整個接片、整個“大片”的中心點。拍攝之前,必須做好足夠的預見和統籌。在“心中”形成了整個接片的畫面之後,需要找一個大片的對焦點,以這個對焦點為準,使用自動對焦後保持對焦不動,然後將鏡頭的自動對焦改為手動對焦,目的就是將剛才的對焦“固定”下來,保證整個大片的對焦距離固定不變;如果你很有經驗,也可以直接用手動對焦。

第三、相鄰兩張圖片中,留有必須的重疊。這個重疊是必須的,一般保留單張畫面長度的1/4到1/3左右。

在完成上面的各項準備之後,你必須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組片子的拍攝,時間間隔過長,不能保證後期接片的成功。

為了保證接片的成功率,一般需要拍攝兩到三組甚至更多的片子,以備選用,這一組不行,說不定另一組會能成功,東方不亮西方也許會亮。

以上講說的是橫向接片,對於豎向接片的操作,原理完全相同。

以上從左到右依次為1、2、3、4四張,留待後期處理。

接片的軟件,我們使用PS。

第一步、打開PS軟件。

第二步、導入原片,我們命名為1、2、3、4。

第三步、確認選擇的圖片,其他參數選擇“默認”。選擇之後,我們的任務就是等待,一般需要幾分鐘時間不等,這個期間,軟件會將圖1到圖4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連接,並作出自動的修補和調整,力爭做到“天衣無縫”,提供給我們一張滿意的接片。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大片,但是,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片,還沒有完成合成,只是四張圖片的簡單堆積。

第四步、完成合並,實現“四合一”。

完成了上面四步,也就實現了四張圖片的接片。

對於整張圖片,我們還需要進行很多的修正和裝飾,那都是後話了。


拍客張光林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全景接片是風光攝影中比較常用的後期製作方式,為攝影師創作帶來更多可能。

全景拍攝中的接片是因為相機無法拍攝出更加廣闊的畫面,需要通過後期拼接圖片來在一張照片上展現宏大廣闊的場景。

前期拍攝時,一定要保證接片照片之間有1/3左右的重合部分,這樣才能保證接片順利完成。


接片分類

根據接片方式不同,全景接片可以分為一下3種:

1、橫接片

根據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是將多張照片橫著拼接成一張照片,終於展現左右橫向壯闊的景色。如下圖,是橫著三張夜景照片拼接而成。

2、豎接片

豎接片就是多張照片豎向拼接,用於展現縱向的景物。如縱橫的河流、瀑布等等。我這裡沒有樣片,所以就不做展示了。

3、橫豎接片

橫豎接片即一張全景照片既有橫向也有縱向一起拼接而成。這種接片需要保證照片橫向和豎向都有1/3左右的重合部分。下面這張照片一共用了10張照片拼接而成,上半部分5張主要記錄天空和部分地面,下半部分5張記錄地面景物,最終拼接而成。

接片方法

1、手機接片

部分手機app也支持全景接片,但接片精細度不夠,這裡不過多說明,有興趣可以嘗試。

2、 PS接片

PS接片是非常實用、精細程度非常高的像素級別的接片,操作不很簡單,系統整理拼接。

用Camera Raw進行接片,將需要接片的RAW格式照片一起導入Camera Raw,選擇所有需要接片的照片,單擊右鍵選擇合併全景圖選項,按照提示即可自動完成接片。不需要換照片先後順序,系統自動識別,也不需要前期調整照片,系統自動調整讓接片沒有反差。

用PS接片,打開PS—文件—自動—Photomerge—瀏覽導入圖片,根據提示完成操作也可以自動完成全景合成。


以上是我對全景接片是什麼和怎麼操作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愛攝影的一眼繁星


簡單介紹一下吧!

一,簡易接片:常用的手機、索尼APS_C幅微單,都有自帶的接片程序。特點是簡單易行,但是效果一般。僅僅供玩用,距離商業應用是不夠的;

二,普通接片:

相機設置高速連拍上,手持相機橫向移動,最後運用軟件接片。適合旅行攝影運用。缺點是接片會有接縫痕跡,甚至還會出現斑塊色差,以及地平面帶有弧線的畸變。

下面介紹適用於高端印刷衝闊,和商業廣告應用的接片:

第一,儘量要用三腳架;

第二,相機上安裝L型快裝板並讓相機側立;

第三,確定你要拍攝圖片的起點,和終點;

第四,從起點開始轉動雲臺,留下重疊部分;如果雲臺上有刻度線,就更好了!每次轉動一定的度數;

第五,相機要設置成RAW格式;

第六,拍攝好以後,運用16/32G內存條的電腦,打開PS軟件中的ACR導入(高像素相機攝影,多幅RAW接片,對電腦有要求的。檔次過低、內存小的電腦,會憋死!——我個人運用至強處理器CPU芯片,32G內存電腦);

第七,進入ACR,“打開圖片——全選——合併全景圖片,保存DNG格式圖片——再從DNG文件中導出JPG格式”圖片應用。

第八,鏡頭的選用,儘量不要用大廣角變焦鏡頭。因為大廣角鏡頭會有畫面畸變的。

我通常應用手動定焦、或者定焦自動鏡頭。

經過這樣合成的接片,沒有常規接片痕跡、弧度彎曲,和斑塊色差的。





江千里2014


我經常接片,有幾點體會。焦距35_55比較合適,超廣很難接;保證曝光一致,不會在接口處明顯留痕;豎拍儘量平穩,搭接1/4即可,三腳架更有把握,我用手接片成功率也不錯,不必全景雲臺。軟件,我用佳能相機自帶的全景接片軟件就挺方便,不過要先轉換成JPEG格式。先按順序把照片放入,然後一鍵即可接片。PS或LR更專業,高手使用更好。


手機用戶50040561378


全景拍攝






用戶中國文旅攝影領域


手機拍的全景,前三張是P30拍的,後面六張都是米MIX拍的😄😄最後四張是剛學著用全景時拍的,剛開始拍的不好哈😄











DLDLGD76184118


在拍攝寬闊的大場面的時候,由於信息容量大,必須採用廣角、超廣角鏡頭拍攝,這時往往伴隨著帶來四角發暗、邊緣匯聚變形、細節不清、畫面上下方向空域過多的弊病。若是採用617中畫幅拍攝,不但調焦不便,也存在有畫面中央與畫面邊緣距離差異過大,影響聚焦效果的毛病,而使用大畫幅機拍攝有較為複雜,不是人人都方便學會的,另外大畫幅拍攝的開支也較大。

所謂接片,就是將實際場景從左到右分解成若干段,每次只利用相機有限的畫幅,拍攝其中的一段。完成全部拍攝後,在後期製作中,再將各個部分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擴放成照片。這樣,就取得了超大畫幅(理論上可以無窮多塊拼接)的超細緻畫面。特別適用於大場景、超寬幅放大圖片的需要。

注意要點:

1.事先做好計劃;

對將要拍攝的景物實現擬定拍攝方案:用幾張來接,每張從何處起到何處止。注意每張接片的兩側邊緣部分要事先選擇帶明顯特徵的標記性景物,這一景物應該不是很遠,有鮮明的輪廓特徵便於PS重疊時辨認;

2.注意搭接重疊部分的多少;

由於每張元素照片的邊緣部分難免有輕度變形,而且一般鏡頭都是中央部分分辨率高、成像距離也是中央部分更為準確,邊緣部分距離稍大而成像銳度稍遜,所以對畫面要求越高,每張元素照片的搭接重合部分應該越多。6×6畫幅可以搭得少些,在1/4左右,把握大可以僅留1/5;而135篇幅以下的相機,搭接一般應在1/3到1/4,不要太少,以免後期拼接不易辨認.

3.最好使用中焦距定焦鏡頭;

因為中焦定焦鏡頭是各類鏡頭中分辯率最高、變形最小的。拍攝接片的鏡頭焦距最低也不要短於35mm。實踐證明,使用定焦鏡頭接片的效果好於變焦鏡頭。必須要使用變焦鏡頭時,要儘量使用其成像質量最高的焦距位置,拍攝機位前後要服從於焦距的使用,不要圖方便任意變焦;因為廣角、超廣角透視變形較大,不利於事後片子之間的銜接。

4.應該使用三腳架,最好採用能水平旋轉角度的雲臺;

這樣拍攝出的元素照片處於同一水平線高度,再加上雲臺有角度刻度,便於均勻轉動相等的角度掌握搭接重合數值(特殊情況下,不必非得每張片子搭接相同的角度);而且每轉一個角度,要記得把雲臺鎖緊再拍攝。

5.使用反光鏡預升和快門線;

這也是風光片拍攝的必須,不算特殊要求。

6.拍攝過程中不要變焦;

不同焦距的元素照片拼接時需要進行比較複雜的尺寸變換,很難掌握。

7.拍攝過程中可以手動控制調焦點

因為在寬闊的視野裡,各個元素的視覺主體不一定在同一個調焦距離上,有的可能在中近距離有需要表現的景物,而換一個角度就只是遠景,中近景是空的,所以各張元素片不一定非要固定在同一調焦距離上。

8.注意各張元素片曝光度的一致性

這也是為了在事後接片時各片的色調、反差趨於一致,便於消滅拼接痕跡。傳統的教材、經驗中都是說,“先把各個角度元素片測光一遍,取平均值改為手動曝光”。但是經過反覆實踐驗證,這種說法需要改變。因為寬闊的場景中有可能某些元素片需要改變光圈以調整景深,還有可能因為較長的拍攝實踐,導致陽光變化或是來了雲彩,這時還抱著固定的曝光數值不放,反倒可能會使拼接失敗。倒不如逐張準確測光,保證張張成功來得好。

9.注意各元素片銜接時間要相同

對於一天以上的拼接拍攝,要注意銜接的時間不要有變化,如果第一張是早晨6點拍攝,第四張變成下午兩點拍攝,拼在一起會讓人有非常奇怪的感覺。

10.注意有計劃地刪節景物

有了一定經驗的朋友,可以利用接片的特點,在考慮周密的前提下,對不利於構圖的景物進行刪節。例如,在寬闊的山景中有一棵非常不合時宜的電線杆,就可以找出旁邊相近似的景物銜接後,把它“跳過去”。當然也可以使用PS技術事後通過剪裁消除。

總之,接片是一個說來容易做來難,主要靠實踐來掌握的技術。特別提醒大家,每次實拍時都最好事前“寫劇本”、事中“留檔案”、事後“做總結”。只要勇於實踐,勤於觀察別人成功的經驗,就能使自己在實戰中得到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