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更高“里子”更实——高新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笔

“颜值”更高“里子”更实——高新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笔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伟通讯员李建方楚诗韬

  36条胡同全部采用混凝土硬化,每条胡同建设4米硬化路面,两侧建设绿化排水设施……走进高新区许营镇汪庄村,整洁漂亮的村容村貌让人耳目一新。“环境美了,大伙儿的精气神也足了,村风越来越和谐。”村党支部书记邓培超说。

  环境美,百业兴,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高新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按照“平清种增改”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高标落实、高速推进,全面完成阶段性整治任务。目前,辖区125个村庄全部进行了整治,累计平整土地、坑塘、废旧宅基等419处950余亩,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万余吨、农业生产废弃物0.67万吨,新完成了53个村庄的胡同硬化,累计铺设胡同70多万平方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让人神往。阡陌田野、广袤乡村,一幅“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崭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三级联动

  ——环境整治全民参与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全员发动、全民参与是基础。

  长期以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条件一直困扰着韩集乡前姜村。“原先胡同都没有硬化,打扫卫生困难不说,一到下雨天,稀泥巴到处都是。”

  村民渴盼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后,韩集乡因势利导,采取政府投资、群众投劳的方式,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村里给买了砖,平整了胡同,我们自己把砖铺上,比以前干净多了。”村民姜玉勇高兴地说。

  区乡村三级联动,是高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之源。该区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用于支持村庄“平清种增改”自主治理活动和胡同硬化。同时,发动农村党员参与义务劳动,党员群众累计投工投劳2.8万人次。特别是在胡同硬化过程中,一些乡镇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采用“政府投资+群众动手”模式,既节约了投资,又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显著提高了工作推进效率。

  动力,来自压力。高新区组织各乡镇普遍开展查访活动,对照“平清种增改”内容,查访到每条街巷、每处片荒、每个坑塘、每处废弃院落。对查访发现的问题,拉出责任清单、限期整改完成。同时,实行常态评比,乡镇对各管区每周一排名,对排名后3位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组织约谈;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每月抽查39个村庄,根据考核情况对各乡镇打分评比。

  严格的考核评比,真正考出了压力、评出了动力,形成了环境整治“大合唱”。

  权责明晰

  ——工作推进“一体三翼”

  “要钱给钱,要料给料,按标准干好就行。”在许营镇五排村的胡同硬化现场,到处可见全胡同村民一起劳作的身影。五排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国介绍,村里将全村街道、胡同划分责任区,由党员干部分包,并发动群众自发清理房前屋后垃圾,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原来村里没有下水道,一下雨就淹,不少村民家中出现倒灌。现在,村里31条胡同全部硬化,沿街铺设了下水道,大伙彻底告别了‘雨害’。” 刘金国高兴地说。

  把环卫一体化、水系保洁、道路保洁“三大块”交给市场化公司,村庄对村域环境卫生有监管权限,并组织好胡同卫生保洁……在高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各项工作谁来抓、谁来管,权责明晰、一目了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推进效率?高新区重点打造“一体三翼”工作体系,“一体”就是以村为主体,“三翼”就是构建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三大体系,即城乡环卫一体化、水系保洁、道路保洁。

  “一体三翼”中,调动村级的积极性是基础。高新区紧扣“自主”二字,积极组织、广泛动员,但坚持“帮办不包办”,由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发动群众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区、乡两级抓好指导,并按照平均每村2万元的标准进行支持,解除各村的后顾之忧。

  “三翼”,则是注重向市场要效益,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打造运转高效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水系保洁、道路保洁体系。特别是在水系保洁方面,高新区招聘158名河管员,成立了全市首支专业化河管员队伍,负责四新河、班滑河、赵牛河及其他乡村沟渠的保洁、绿化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河管员很敬业,捡拾垃圾、清除水草、巡查堤防,什么都干。现在的四新河,都成了大家游玩的景点了。”谈起河管员带来的变化,崔庄村的崔玉奇老人赞不绝口。

  聚焦长效

  ——村庄颜值长期“在线”

  走进许营镇李楼村,每个胡同口悬挂的责任监督牌格外引人瞩目,巷长、监督员、保洁员的名字均记录在上面。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该村12个胡同均设立了巷长,对胡同卫生负总责,每条胡同设立一名党员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督,雇佣1名保洁员常态保持卫生,确保村庄颜值长期“在线”。

  道路天天扫、垃圾天天清,每条街巷、每个角落都有人管、有人问,这在高新区的各个村庄已经成为常态。

  面对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村庄环境“有人打理、缺人管理”的问题,高新区全面推行“巷长制”,党员干部带头担任巷长,包片负责环境卫生。许营镇还积极创新,

  为各村绘制出平面图,制定了村庄网格化管理责任牌,对胡同、坑塘、空闲地进行编号,实行领导干部联片、包户、包巷,实现了全域环境整治无死角、全覆盖。

  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是走出村庄“环境治理怪圈”的治本之策。高新区学习借鉴潍坊、北京、河南等地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推广利用村民生活中的果蔬垃圾、田间地头的瓜秧菜秧制作环保酵素,既避免了垃圾堆放形成的二次污染,又达到了改良土壤、净化水质、净化空气的效果,实现了变废为宝。目前,该项工作已在许营镇崔庄村、贾庄村试点实施。该区还引入环保公益组织,在许营镇崔庄村启动实施了“零垃圾村”创建工作,目前村庄已完成为期两周的集中清理活动,正在组织实施“垃圾不落地”工作。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伴随着乡村面貌的日新月异,高新区人的幸福感正不断升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