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在大運河的滋養哺育下,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崛起。運河沿岸的文化景觀、民俗文化和文人墨客都顯示出獨樹一幟、底蘊深厚的大運河文化。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

在中華遼闊的國土上,縱橫流淌著無數的巨川大河──長江、黃河、淮河、海河……但它們都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產物,唯有橫貫我國東部,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是由我國勞動人民用血與汗、靈與肉開鑿出的一條舉世無匹的人工水道。

大運河兩岸如明珠般鑲嵌著一座座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能夠體現這些城市文化底蘊的,首先是凝固在它們身上活生生的歷史——文化景觀

北京、天津、鎮江、蘇州、揚州、杭州……大運河兩岸如明珠般地鑲嵌著一座座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而作為這些城市象徵,或者說能夠體現這些城市文化底蘊的,首先是凝固在它們身上的活生生歷史——自然風光和人文精神渾然一體的文化景觀,而這些文化景觀,許多是由大運河的“文化之水”滋養哺育的。

古稱“東昌府”的山東聊城,當年京杭大運河的九大商埠之一。位於舊城中央的光嶽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古聊城的標誌。其獨特的風格絲毫不遜色於岳陽樓和黃鶴樓,只是由於未出現崔顥的《黃鶴樓》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那樣的千古名篇,才未顯其名。而蜚聲海內外的海源閣,曾是聊城文化發達的象徵。海源閣系清代江南總督楊以增創辦,是我國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其規模之大,只有江蘇常熟的鐵琴銅劍樓才能與之相比,有“南瞿北楊”的美譽。海源閣藏書多為極其珍貴的宋元刻本和抄本,還有不少為海內外孤本。

另有一座坐落於聊城的古建築物山陝會館,是大運河暢通時代的文化產物。會館興建於清代漕運盛期,那時,聊城為南北客商的雲集之地,其中尤以山西和陝西的商人居多。為了聯繫情感,互相扶持,兩地在聊城的商人攜手共建了這座會館。會館與神廟、古戲臺、鐘鼓樓、南北碑亭、春秋閣等古建築,構成了建築風格獨特和藝術精湛的古建築群。

古城揚州(邗城),不僅自然風光秀美宜人,而且歷史文化遺蹟甚多。與大運河關係最密切的當數瘦西湖。瘦西湖是當年隋煬帝沿運河巡遊,設在揚州行宮的御花園。它西北環繞蜀崗南麓,東南與大運河相通。經過隋唐以後千餘年的不斷興建,相繼營造了不少樓、臺、亭、閣、橋、塔、苑、池,成為揚州的著名遊覽勝地。

在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東方威尼斯”的蘇州,柔順的運河之水,溝通了蘇州內外的縱橫河道,將蘇州裝扮得嫵媚動人,也使蘇州的園林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奇葩。建築者往往在雕樑畫棟的廳堂之間,因窪疏池,疊石為山,建閣造榭,綴以花草樹木,給人以“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美妙享受。

大運河不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讓許多文人墨客流連忘返,而且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豪和藝術家

大運河兩岸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與山東濰縣楊家埠是我國三大木刻年畫的產地,其中楊柳青和桃花塢均坐落於大運河畔。

京杭大運河,文化大運河

位於天津市西南、南運河畔的楊柳青古鎮,不僅以楊樹亭亭、柳絲依依、河水清長的美麗風景著稱,更以它獨具特色的年畫享譽中外。楊柳青年畫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感情豐富、熱愛生活,“家家都會點染,戶戶全善丹青”的楊柳青人,運用象徵性寓意和誇張的手法,採取木刻套印與手工彩繪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以精巧的構圖、濃烈的色彩,將萬般風光景物,躍然紙上,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年畫。

年畫的內容多取吉祥富貴、歡樂平安之意,既有延續經典的大胖娃娃,也有窈窕淑女和膾炙人口的戲劇人物等等,它們都寄託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和生活情趣。楊柳青年畫畫法精細、生動,內容樸實,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歡迎,並以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在全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廣泛流傳。

另外,說起豐富多彩的運河兩岸文化藝術,不能不提到北京的京劇、天津的“泥人張”、河北吳橋的雜技、揚州的評話、蘇州的崑劇和評彈、杭州的越劇,還有揚州精美的木板刻印、玉雕、漆器工藝等,可謂五彩繽紛,美不勝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林中的珍寶。

大運河兩岸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大運河文化之水的滋潤下,運河兩岸誕生了許多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化傑作。科學家中僅為大運河開鑿和管理做出卓越貢獻的水利專家就有數十人之多,著名的有宇文愷、郭守敬、宋禮、陳瑄、徐有貞、潘季馴、靳輔、陳潢等。文學家如《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三言》的作者馮夢龍均誕生在大運河河畔;而《金瓶梅》、《紅樓夢》,更是在大運河滋養下產生的不朽之作。

繪畫大師如“吳門畫派”、“揚州八怪”的丹青妙手,飽蘸大運河“文化之水”浸潤的生花妙筆,畫出了一幅幅風格獨特的作品,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開封的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更以其反映運河大都市——汴京(今開封)繁華氣象的天才傑作——《清明上河圖》而飲譽古今中外。音樂家如生長在無錫水鄉的民間音樂家阿炳,在無錫惠山清澈甘甜的“天下第二泉”旁萌發了藝術靈感,創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傑作——《二泉映月》,以行雲流水般委婉幽揚的曲調,細膩而逼真地再現了江南水鄉優美的風光和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

大運河不但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豪、藝術家,而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從李白、杜甫,到蘇軾、辛棄疾……他們紛紛以大運河為孔道,或南下或北上,不但在大運河兩岸留下了暢遊的足跡,更留下了許多傳誦千古的佳篇絕唱和趣事軼聞,為大運河文化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