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地產大米 難用“高青大米”促銷 稻農心頭迷茫

高青地產大米 難用“高青大米”促銷 稻農心頭迷茫

  作為與西湖龍井茶、庫爾勒香梨等151件農產品一起獲批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認證的高青著名特產,高青大米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一直在消費市場保持著良好的口碑。

  與“沂源紅”蘋果、“博山獼猴桃”等國家地理標誌商標不同,當地米業機構所售大米的品名、商標卻是五花八門,群雄逐鹿,品牌難成合力。

  “包裝上不能印‘高青大米’4個字,因為涉嫌侵權。”當地米業機構的負責人表示。

  高青產的大米為何不能有“高青大米”的標籤?制約當地米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高青地產大米 難用“高青大米”促銷 稻農心頭迷茫

△遠道而來的消費者在選購高青本地大米。

日漸稀缺

產區面積縮減 稻農轉行出走

  看著晶瑩剔透的米粒,懷揣對新異農作物的好奇,面對比小麥、玉米更高的收益。如今,讓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回憶40年前的耕種往事,在難免的支離破碎中,上述情景依然刻骨銘心。

  11月10日,高青縣蘆湖街道辦事處太平魏村。

  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民,66歲的魏美春的記憶可以說與高青大米直接相關,天上來的黃河水、交往穿梭的平板車,但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眾人沾滿泥漿的手腳。

  在魏美春看來,忙碌於眼前這片沿黃土地上的青年們,並不一定了解那段歲月,以及歲月在他們這代人身上留下的印痕,更無法體會這種印痕積聚的複雜情感。

  “咱們這裡是北方,種植水稻在當時可是件稀奇事,只有腦子靈光、膽大心細的年輕人才敢嘗試。”

  思緒所至,種了半輩子莊稼的魏美春用驕傲的語氣向記者反覆強調著自己口中的關鍵詞,“注意,我說的可是水稻,不是旱稻。”

  不可否認,高青大米的由來與魏美春這個年齡段的當地農民直接相關,一馬平川的地理條件,引黃入淄的後天優勢,讓這片處於北方的平原產出了遠近聞名的優質水稻,令人刮目相看。

  魏美春回憶說,自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近30年的努力,至2010年前後,當地農民種植水稻的熱情達到空前高漲,這與當時的米價與高青大米的名氣直接相關。

  “一畝地大約能產1000斤稻穀,一斤稻穀出七兩米,售價比小麥、玉米高,關鍵是名氣大了貨搶手,外來的拉米車都得排隊等。”

  而這還不是魏美春記憶的全部。

  在過去的幾年裡,隨著引黃工程基礎建設在高青當地的規劃佈局,沿黃區域的高青大米主產區開始了自己的“讓路”之旅,為的是確保下游居民、企業的生活、生產用水。

  “我原本有近3畝稻田,目前都被引黃工程的沉沙池所佔,我們村有近半數村民的情況與我相似,雖然不能種水稻了,但每年領著補貼,再出去打點零工,一年的收入算下來,比從前還要多。”

  如魏美春所說,受規劃佔地、種植比較效益等因素影響,高青大米主產區覆蓋的多個鄉鎮,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了轉行和出走,也讓原本就物以稀為貴的高青大米顯得更加稀缺。

高青地產大米 難用“高青大米”促銷 稻農心頭迷茫

△在常家鎮一路邊,當地米商設置的廣告牌。

孤軍奮戰

種植成本高企 品牌難成合力

  11月11日,高青縣蘆湖街道辦事處道堂李村。

  48歲的李希瑞在剛剛落成的兔舍中忙得滿頭大汗,作為一名在當地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的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投資兔業的目的依然是為了水稻種植。

  “主要是為了收集兔糞,用有機肥種植有機水稻是我未來發展的方向。”

  李希瑞介紹說,他的合作社平均一年可銷售十幾萬斤大米,這些大米主要產自道堂李村,他將自己所售大米的名稱命名為“道堂李大米”。

  “近幾年,普通大米的市場價格不高,但有機大米卻有著不錯的市場前景。我準備明年從村民手中承包土地,開始著手有機水稻的規模化種植。”

  李希瑞坦言,雖歷時多年,他的“道堂李大米”的知名度卻一直不高,高青大米雖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但他的大米包裝上卻不能印“高青大米”4個字,因為涉嫌侵權。

  11月12日,在位於高青縣常家鎮的淄博荒土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多前來採購大米的外地客商也在質疑著同樣的問題:既然賣的是高青大米,為何米袋上卻沒有“高青大米”的字樣?

  淄博荒土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朝霞告訴記者,幾年前,她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了580畝土地,其中300多畝地用於種植水稻,將出產的大米命名為“花田米”,貼“荒土地”商標。做職業農民的這幾年,讓她體會到了高青大米規模化種植的不易,原因是種植成本太高。

  孫朝霞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流轉土地的承包費每畝1100元,育秧、插秧、肥料、農藥、水電、人工費等加起來,每畝約2500元,加工、包裝費用每畝約300元,粗略計算,產一斤大米的成本在4.5元-4.8元。

  “即使賣到五塊錢一斤,綜合算來也是微利經營,但對於大米產業者而言,高青大米的口碑終歸還是需要延續。”

  提及高青當地產的大米包裝不能印“高青大米”字樣一事,孫朝霞用“孤軍奮戰”4個字概括了自己的心聲。

  “其實,大家都想通過共同努力,將高青大米這一國家地理性標誌產品推向更高、更廣的平臺和市場。”孫朝霞說。

高青地產大米 難用“高青大米”促銷 稻農心頭迷茫

△精包裝的高青本地大米已成為市場新寵。​

高青地產大米

難用“高青大米”促銷

  與“沂源紅”蘋果、“博山獼猴桃”等國家地理標誌商標不同,在對高青大米產區的走訪中記者發現,當地米業機構所售大米的品名和商標可謂五花八門,群雄逐鹿,品牌難成合力。

  為何“高青大米”4個字不能為當地眾米業機構所用?

  11月12日,高青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李斌告訴記者,作為國家地理性標誌產品的高青大米因引進黃河水澆灌而得名,是高青縣的著名特產之一。2008年12月,高青大米與西湖龍井茶、庫爾勒香梨等151件農產品一起獲批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認證。

  “當年,‘高青大米’這一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認證是由農業局牽頭註冊的,後因歷史原因將商標授權給了當地一家企業使用,目的是為了將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

  李斌介紹說,此後,通過品牌化、公司化運作,不僅提升了高青大米的內在品質,更使高青大米有了輸港的經歷和進入都市商超的資格。同時,品牌建設使商品增值,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眾所周知,地名商標是指將行政區劃的地理名稱或其他地理區域的名稱、歷史地名或者開闢的新城作為文字商標的內容或主要內容進行使用或予以註冊的商標。《商標法》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如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註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同時,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制約高青大米產業發展的,不僅僅是當地米業機構群雄逐鹿,品牌難成合力的問題。

  11月12日,高青縣農業農村局綜合業務科主任張軍告訴記者,根據數據顯示,早在2010年,包括蘆湖街道、木李鎮、常家鎮在內的沿黃種植區水稻的種植面積約為3萬畝,至2017年,該區域的水稻種植面積減縮至2571畝。

  “在2017年以前,當地農民種植水稻可以領到每畝地10元錢的稻種補貼,隨著種植面積的逐年縮減,自2017年後,政府停發了這項補貼。水稻種植面積縮減的主要原因是大米種植比較效益低,在沒有財政支持的情況下,農民自然會選擇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農作物。”張軍說。

  近年來,高青縣將生產安全優質的綠色農產品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品牌農業建設和優質農產品開發已步入快車道。在綠色農產品日漸成為消費市場新寵的當下,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高青大米不僅擁有多年來的良好口碑,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深耕產業、做大做強,不僅是當地米業從業者的心聲,也是當地百姓心中的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