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車別中國歷史三部曲:顛覆認知,刷新你的歷史觀!

杜車別中國歷史三部曲:顛覆認知,刷新你的歷史觀!
杜車別中國歷史三部曲:顛覆認知,刷新你的歷史觀!

編輯的話:杜車別“重新認識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思想”三部曲均為功底紮實、思想敏銳且可讀性強的重磅作品,致廣大而盡精微,富於原創性和系統性。對於正確認識真實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思想,極具啟發性和建設性。

01

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增補本)

杜車別中國歷史三部曲:顛覆認知,刷新你的歷史觀!

第一部《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原名“明朝滅亡的原因和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發展”)入選2017年軍事歷史聯合書單薦書,《三聯生活週刊》官微19次推薦。

原創性的新思路、新觀點,重新認識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思想,中國歷史不停滯!

《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以中國自戰國至明兩千年的制度演變為背景,在與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進程的對比中,立足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本身的自新與嬗變,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

明代亡於專制腐敗是想象而非事實。明代晚期軍事危機源於財政危機,財政危機源於稅收結構的畸形,而稅收結構的畸形源於科舉制度造成實際掌控政權的文官集團及士大夫階層絕大多數是私人工商業者(也即西方所謂資產階級)的利益代言人。在他們的掌控下,國家無法合理調度社會上的人力物力財力,把繁榮發達的社會經濟轉化為強大的國力。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發展,資產階級過早控制國家政權。雖然宋明兩代在皇帝和文官的博弈中逐漸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制度慣性,但面臨大規模戰亂和災害爆發,都未能順利渡過難關。

澄清明代的歷史,意義不僅在於明代本身,更在其關乎如何評價華夏文明本身的價值,並從中尋找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這一意義上,歷史是最好的老師。

02

元亨論:祛除中國人的思想自卑

2018界面年度薦書,儒家網2018年大眾類十大好書!

杜車別中國歷史三部曲:顛覆認知,刷新你的歷史觀!

《中國歷史停滯嗎?:對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再探討》通過細膩縝密的理論梳理和充分的史料證明中國古代皇朝週期性盛衰滅亡實質並非停滯輪迴,恰恰是社會發展高度活躍的標誌。中國人民大學資深教授毛佩琦長序推薦;經濟學者李子暘、李曉鵬作序推薦。

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基礎篇,澄清諸多對儒家思想的扭曲醜化,解答儒家究竟是什麼,揭示了儒家體系固有的鋒芒銳氣。指出儒家核心理念不是壓制,而是張揚人的個性;不是保守僵化,而是推動變易革新。並在此基礎上,通過透徹解析《莊子》內七篇之思想主旨,揭示莊子思想和儒家理念之內在聯繫。莊子思想實為儒家思想精髓要害所在,莊子可與孟子並列為戰國儒家之雙翼。

第二是深入篇,分為性論、由論、人的進步論,涉及儒家體系裡一些最為深刻,也歷來較難理解的概念思想。無此,對儒家之理解,只能停留在皮毛。性論之實質是發現體認自我,明白我之所以為我;由論之實質是社會進步非改造人,而是激發每個人的自我;人的進步論是如何從社會的層面幫助人們實現、弘揚自我(簡短概括,可以說性論是體認自我,由論是激發自我,人的進步論是實現自我)。

第三是時代篇,以儒家核心理念應用於當今之時代。通過交易、交易成本等概念的分析和推廣,引入交易純粹度、交易控制度的概念,打破經濟問題上的一些成見。指明儒家體系在解決當今一些弊端問題上所具有的潛力,在推動現代社會進步方面所可能發揮的作用。

03

中國歷史停滯嗎?對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再探討

杜車別中國歷史三部曲:顛覆認知,刷新你的歷史觀!

第三部《元亨論:祛除中國人的思想自卑》澄清諸多對儒家思想的扭曲醜化,解答儒家究竟是什麼,揭示儒家體系固有的鋒芒銳氣。對莊子和儒家思想的內在聯繫、儒家性命觀等核心概念思想有全新的深入剖析,並將儒家核心理念應用於當今之時代。中央黨校劉餘莉教授作序推薦。入選2018界面年度薦書,儒家網2018年大眾類十大好書。

中國人民大學資深教授毛佩琦五千字長序推薦;經濟學者李子暘、李曉鵬作序推薦。

中國古代皇朝週期性盛衰滅亡實質並非停滯輪迴,恰恰是社會發展高度活躍的標誌!

歷史進步是多因素、各環節互相配合,連鎖互動之結果。一定階段,影響思想交流深廣程度的科技因素起關鍵作用。特定技術條件未成熟時,商業發展不足以推動社會實現飛躍性突破,相反,上升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破壞性作用,導致社會崩潰重組。

而當技術條件成熟時,先進社會更易於通過累積實現進步的因素,卻可能與其他因素不同步而造成脫節,使社會陷入更脆弱,更易於被外敵侵略破壞的狀態。由此,更先進更活躍的社會,卻隱伏著陷入落後之危機;進步所受阻力更小,卻更易夭折於野蠻外力之打斷。但不能因此把先進視為落後,把進步視為反動。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如果說《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一書橫向截取明亡的歷史關鍵節點,剖析展現此理,那麼《中國歷史停滯嗎?》則是縱向梳理,揭示先進與落後,強大與衰弱,互相轉化催生,起伏波動背後的深層原因。

作者對中國長期重農抑商、缺乏資本主義精神、儒家思想阻礙發展、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等流傳甚廣的偏見,做了有理有據的分析駁斥。定義並區分了星火意識和燎原意識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指出判別資本主義萌芽的核心標準在於是否存在資本主義經濟因素催生的星火意識上升為燎原意識的過程,由此解決圍繞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理論困惑。

分析歷史發展,難免中西對比。作者通過具體理論和事實分析,釐清兩個社會發展的共通性和不同性,指出西方歷史發展和中國歷史真正合理的對應,破除那種認為中國古代皇朝更替不過是停滯輪迴的觀念。

關於作者

杜車別,1978年生。上海嘉定人。真名孫海寧。畢業於上海大學數學系,獲碩士學位。已出版著作: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歷史的走向》(2013年,三聯書店)。

《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明朝滅亡的原因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發展)(2017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入選2017年軍事歷史聯合書單。

《明末清初人口減少之謎》(2018年,中國發展出版社)。

《元亨論:祛除中國人的思想自卑》(對中國傳統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正本清源的分析梳理和再認識,由中央黨校劉餘莉教授作序)(2018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入選2018界面年度薦書,儒家網2018年大眾類十大好書。

《中國歷史停滯嗎?:對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再探討》(2019年,世界知識出版社),由中國人民大學毛佩琦教授作序。

另著有《民族理論綜述與明清評價問題》《生產積極性變革理論》等。

名人推薦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杜車別的《中國歷史停滯嗎?》是一部大書,是對一系列關於中國歷史成說的質疑,他認真追尋這些成說背後真實的歷史,並對其做出全新的論斷。許多歷史的真相被揭露出來,許多為人深信不疑的成說被顛覆。作者展示了一部不一樣的中國歷史,在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上,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作者通篇都在講一個道理:歷史研究,不能概念先行、教條先行,只能史實先行。所謂不能“以論帶史”,而要“論從史出”。不能讓歷史去適應概念,而應該在紮實、真實的史實基礎上去推導結論。同時,對於前人研究的結論必須予以尊重,但也允許大膽地提出懷疑,這是學術進步的需要,也是學術發展的規律。心結必須解開,思想必須解放,禁錮必須打破,讓歷史回到真實,後人一定會超過前人。陳寅恪先生說,一代有一代之學術,在這個意義上也是適用的。

許蘇民(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 )

每讀一本好書,我都會像蒙田一樣地問自己:“你知道什麼?”更深感洛克所說的“每一個明白事理的人都是抱著幾分懷疑來主張己見”的見解之深刻。《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正是這樣一本能使我獲益,能使我為之讚歎並掩卷深思的好書。你也許不完全同意其個別觀點或提法,卻不能不正視書中提出的翔實論據,不能不承認作者豐富的知識背景。從本著作中,我讀出了一種理性探索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當今中國學界最需要的。

劉餘莉(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果一本書能在諸多方面突破固有的偏頗認知,為讀者帶來不偏離道的新啟發,激發其對某些問題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元亨論:祛除中國人的思想自卑》堪稱這樣一部著作。

李子暘(羅輯思維撰稿人之一,出版有《市場的力量》《經濟學思維》等)

今天,我們關注和研究中國歷史,是在一個宏大問題的背景下,這個宏大問題是:中國為什麼能如此迅速和成功地復興?意味深長的是,此前,人們關注和研究中國歷史,同樣也是在一個宏大問題的背景下,那個宏大問題是:近代以來的中國為什麼如此貧窮落後?

這本《中國歷史停滯嗎?》推翻了人們認為中國古代長期停滯的成見。我向讀者推薦這本書,並且希望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深入思考這個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趣的問題——中國古代史中包含著哪些因素,讓中國文明能一次次實現復興?

李曉鵬(經濟學博士、《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作者)

杜車別的許多文章提出了很多原創性的新思路、新觀點,吸引並啟迪了無數歷史愛好者。這部《大明王朝是被誰幹掉的》體現了杜車別一貫的研究功底紮實、邏輯推理嚴謹的風格,圍繞明朝為何滅亡這個重大歷史主題,對整個明朝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都進行了別開生面的闡釋,行文波瀾壯闊,引用廣泛有力,中間有許多發人深省、啟迪思想的好材料、好觀點,是一本難得的有關明史和中國歷史的著作。希望每一個關心中國歷史的朋友都能夠閱讀這部書,也一定能夠從中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