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车别中国历史三部曲:颠覆认知,刷新你的历史观!

杜车别中国历史三部曲:颠覆认知,刷新你的历史观!
杜车别中国历史三部曲:颠覆认知,刷新你的历史观!

编辑的话:杜车别“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思想”三部曲均为功底扎实、思想敏锐且可读性强的重磅作品,致广大而尽精微,富于原创性和系统性。对于正确认识真实的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思想,极具启发性和建设性。

01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增补本)

杜车别中国历史三部曲:颠覆认知,刷新你的历史观!

第一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原名“明朝灭亡的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入选2017年军事历史联合书单荐书,《三联生活周刊》官微19次推荐。

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思想,中国历史不停滞!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以中国自战国至明两千年的制度演变为背景,在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对比中,立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身的自新与嬗变,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代亡于专制腐败是想象而非事实。明代晚期军事危机源于财政危机,财政危机源于税收结构的畸形,而税收结构的畸形源于科举制度造成实际掌控政权的文官集团及士大夫阶层绝大多数是私人工商业者(也即西方所谓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言人。在他们的掌控下,国家无法合理调度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把繁荣发达的社会经济转化为强大的国力。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资产阶级过早控制国家政权。虽然宋明两代在皇帝和文官的博弈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制度惯性,但面临大规模战乱和灾害爆发,都未能顺利渡过难关。

澄清明代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明代本身,更在其关乎如何评价华夏文明本身的价值,并从中寻找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一意义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02

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

2018界面年度荐书,儒家网2018年大众类十大好书!

杜车别中国历史三部曲:颠覆认知,刷新你的历史观!

《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通过细腻缜密的理论梳理和充分的史料证明中国古代皇朝周期性盛衰灭亡实质并非停滞轮回,恰恰是社会发展高度活跃的标志。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毛佩琦长序推荐;经济学者李子旸、李晓鹏作序推荐。

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基础篇,澄清诸多对儒家思想的扭曲丑化,解答儒家究竟是什么,揭示了儒家体系固有的锋芒锐气。指出儒家核心理念不是压制,而是张扬人的个性;不是保守僵化,而是推动变易革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透彻解析《庄子》内七篇之思想主旨,揭示庄子思想和儒家理念之内在联系。庄子思想实为儒家思想精髓要害所在,庄子可与孟子并列为战国儒家之双翼。

第二是深入篇,分为性论、由论、人的进步论,涉及儒家体系里一些最为深刻,也历来较难理解的概念思想。无此,对儒家之理解,只能停留在皮毛。性论之实质是发现体认自我,明白我之所以为我;由论之实质是社会进步非改造人,而是激发每个人的自我;人的进步论是如何从社会的层面帮助人们实现、弘扬自我(简短概括,可以说性论是体认自我,由论是激发自我,人的进步论是实现自我)。

第三是时代篇,以儒家核心理念应用于当今之时代。通过交易、交易成本等概念的分析和推广,引入交易纯粹度、交易控制度的概念,打破经济问题上的一些成见。指明儒家体系在解决当今一些弊端问题上所具有的潜力,在推动现代社会进步方面所可能发挥的作用。

03

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

杜车别中国历史三部曲:颠覆认知,刷新你的历史观!

第三部《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澄清诸多对儒家思想的扭曲丑化,解答儒家究竟是什么,揭示儒家体系固有的锋芒锐气。对庄子和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儒家性命观等核心概念思想有全新的深入剖析,并将儒家核心理念应用于当今之时代。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作序推荐。入选2018界面年度荐书,儒家网2018年大众类十大好书。

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毛佩琦五千字长序推荐;经济学者李子旸、李晓鹏作序推荐。

中国古代皇朝周期性盛衰灭亡实质并非停滞轮回,恰恰是社会发展高度活跃的标志!

历史进步是多因素、各环节互相配合,连锁互动之结果。一定阶段,影响思想交流深广程度的科技因素起关键作用。特定技术条件未成熟时,商业发展不足以推动社会实现飞跃性突破,相反,上升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破坏性作用,导致社会崩溃重组。

而当技术条件成熟时,先进社会更易于通过累积实现进步的因素,却可能与其他因素不同步而造成脱节,使社会陷入更脆弱,更易于被外敌侵略破坏的状态。由此,更先进更活跃的社会,却隐伏着陷入落后之危机;进步所受阻力更小,却更易夭折于野蛮外力之打断。但不能因此把先进视为落后,把进步视为反动。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如果说《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一书横向截取明亡的历史关键节点,剖析展现此理,那么《中国历史停滞吗?》则是纵向梳理,揭示先进与落后,强大与衰弱,互相转化催生,起伏波动背后的深层原因。

作者对中国长期重农抑商、缺乏资本主义精神、儒家思想阻碍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流传甚广的偏见,做了有理有据的分析驳斥。定义并区分了星火意识和燎原意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指出判别资本主义萌芽的核心标准在于是否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催生的星火意识上升为燎原意识的过程,由此解决围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理论困惑。

分析历史发展,难免中西对比。作者通过具体理论和事实分析,厘清两个社会发展的共通性和不同性,指出西方历史发展和中国历史真正合理的对应,破除那种认为中国古代皇朝更替不过是停滞轮回的观念。

关于作者

杜车别,1978年生。上海嘉定人。真名孙海宁。毕业于上海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已出版著作:

《明·冤——毛文龙、袁崇焕与明末中国历史的走向》(2013年,三联书店)。

《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明朝灭亡的原因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201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入选2017年军事历史联合书单。

《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2018年,中国发展出版社)。

《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对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正本清源的分析梳理和再认识,由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作序)(2018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入选2018界面年度荐书,儒家网2018年大众类十大好书。

《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201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由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作序。

另著有《民族理论综述与明清评价问题》《生产积极性变革理论》等。

名人推荐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杜车别的《中国历史停滞吗?》是一部大书,是对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成说的质疑,他认真追寻这些成说背后真实的历史,并对其做出全新的论断。许多历史的真相被揭露出来,许多为人深信不疑的成说被颠覆。作者展示了一部不一样的中国历史,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上,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通篇都在讲一个道理:历史研究,不能概念先行、教条先行,只能史实先行。所谓不能“以论带史”,而要“论从史出”。不能让历史去适应概念,而应该在扎实、真实的史实基础上去推导结论。同时,对于前人研究的结论必须予以尊重,但也允许大胆地提出怀疑,这是学术进步的需要,也是学术发展的规律。心结必须解开,思想必须解放,禁锢必须打破,让历史回到真实,后人一定会超过前人。陈寅恪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也是适用的。

许苏民(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 )

每读一本好书,我都会像蒙田一样地问自己:“你知道什么?”更深感洛克所说的“每一个明白事理的人都是抱着几分怀疑来主张己见”的见解之深刻。《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正是这样一本能使我获益,能使我为之赞叹并掩卷深思的好书。你也许不完全同意其个别观点或提法,却不能不正视书中提出的翔实论据,不能不承认作者丰富的知识背景。从本著作中,我读出了一种理性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今中国学界最需要的。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果一本书能在诸多方面突破固有的偏颇认知,为读者带来不偏离道的新启发,激发其对某些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元亨论:祛除中国人的思想自卑》堪称这样一部著作。

李子旸(罗辑思维撰稿人之一,出版有《市场的力量》《经济学思维》等)

今天,我们关注和研究中国历史,是在一个宏大问题的背景下,这个宏大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和成功地复兴?意味深长的是,此前,人们关注和研究中国历史,同样也是在一个宏大问题的背景下,那个宏大问题是:近代以来的中国为什么如此贫穷落后?

这本《中国历史停滞吗?》推翻了人们认为中国古代长期停滞的成见。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且希望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深入思考这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国古代史中包含着哪些因素,让中国文明能一次次实现复兴?

李晓鹏(经济学博士、《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作者)

杜车别的许多文章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观点,吸引并启迪了无数历史爱好者。这部《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体现了杜车别一贯的研究功底扎实、逻辑推理严谨的风格,围绕明朝为何灭亡这个重大历史主题,对整个明朝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进行了别开生面的阐释,行文波澜壮阔,引用广泛有力,中间有许多发人深省、启迪思想的好材料、好观点,是一本难得的有关明史和中国历史的著作。希望每一个关心中国历史的朋友都能够阅读这部书,也一定能够从中获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