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一斷奶就出現副豬症狀,怎麼處理?

隨著季節的交替,小豬斷奶階段出現問題的情況頻發,最近遇到不少一斷奶就出現副豬症狀的案例,希望以下經驗對於大家有所幫助!

案例:

這是吉林一個網友發來的案例。


小豬一斷奶就出現副豬症狀,怎麼處理?


斷奶後就出現消瘦、喘的現象,經過剖檢後有典型的副豬症狀,如纖維性滲出等經典現象.......


小豬一斷奶就出現副豬症狀,怎麼處理?


那麼大家遇到這種現象後是怎麼處理的呢?

習慣:

其實很多豬場遇到這種情況後,首先想到的是給豬吃什麼樣的藥物或者注射什麼樣的抗生素治療。

至於所謂的預防方案,其中也習慣性的以抗生素給藥為主。對於單純的副豬問題,這種方案當然有效,但是遇到複雜的情況,就很難得到想要的效果了。

如果我們不能從知其然而知所以然的角度去分析豬場出現的這種問題,並做契合的系統方案,此問題就很難得到徹底的解決。

經驗:

在我們的經驗裡,小豬斷奶就出現副豬的現象,與整個小豬的飼養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豬舍的溼度、粉塵、斷奶應激及營養水平過高及飼餵衛生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如果加上圓環、藍耳問題控制不當的話,問題會更為嚴重。因此,此類問題我們統稱之為條件病。

大家可以看下這些小豬斷奶後的環境,是不是高床式的全漏糞地板?是不是漏糞地板下的環境較為潮溼?而料槽的衛生是否比較糟糕?至於此豬群圓環、藍耳的防控實效及飼料的營養水平,斷奶後應激的程度等等都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要想有效的降低小豬斷奶後出現副豬的幾率,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小豬環境中的溼度問題,即便是採用漏糞地板,也要解決溼度的影響,比如採用高床幹清糞設計,通風輔助,或者給小豬休息的地方採用實心的地板亦或者採用電熱板或者木板的方式隔離溼度的影響,另外就粉塵及料槽衛生的影響等等。

故而,按照我們的經驗,要想徹底的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做的是基礎環境上的改進,其次才是對症和對因治療,在多管齊下的思路下,最終相對徹底的解決此類問題。

重點:

解決此類問題的重點是溼度、小豬休息區地面的乾燥環境及地面溫度問題,其次是合理的蛋白水平及護理支持等等,再其次是對症的敏感性藥物防控以及對於肝腎功能的調理融入方案支持,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據我們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和經驗,如果出現此類問題的豬場一旦在斷奶小豬階段頻繁的出現此類問題,首先要搞定的是溼度問題!溼度是最最重要的一環,一旦溼度搞不定,此類問題就很難徹底得到有效的解決。

所以,如果遇到這種副豬頻發的豬場案例,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梳理引起此類問題的各種條件,然後根據這些條件做精準的調整,再加上合理的防控方案,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如果一味的單靠抗生素治療或者預防,將會很難徹底的解決此類問題。

思考:

隨著養豬行業的發展,我們必定會遇到眾多的挑戰,特別是豬病更加複雜,控制更加困難的實況下,我們更應該發揚踐行精神,通過不斷的嘗試及摸索去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

防重於治,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不僅僅是疫苗,更不僅僅是獸藥及添加劑,而是系統的、基礎的讓豬舒服的環境及細節,加上良好的飼養管理才是正途。

比如在豬生病的時期,特別是副豬這種附帶纖維性滲出的疾病中,我們要採取低蛋白、低能量的飼養方案,而不是採用高蛋白、高能量的日糧而加重豬機體的代謝負擔,反而能收到更好的防控實效。

如果我們去研究人在生病之後的護理習慣的話會發現,我們在豬場上對於護理的認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調理不僅僅是打針吃藥,還有對於豬群本質需求的理解及滿足。

比如在豬腹瀉的過程中,採用糯米山藥粥的輔助營養支持效果絕對比使用高能高蛋白的飼料日糧效果更佳。

養豬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職業,我們面對問題不但要善於思考,更應該善於動手去驗證,隨著習慣的形成,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實戰型養豬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