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川大老師擁有“金課祕笈”,他的課堂超有魅力​!快來認識一下

四川大學

這位川大老師擁有“金課秘笈”,他的課堂超有魅力​!快來認識一下

當前,本科教育質量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如何上好一門課成為大學老師們的共同追求。

在這方面,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師李果顯然是成功的,因為他的課堂被公認為“有魅力”。

不過,他並不是執教多年的“老先生”,而是2015年才到川大任教的“新兵”。那麼,他在授課方面又有著怎樣的“秘笈”呢?

轉益多師

對於如何才算上好一門課,李果認為無外乎兩個標準:一是要讓學生充分掌握這門課的教學內容,二是要讓其他同行對本課程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並非易事,尤其對於青年教師來說。在知識儲備方面,他們自然是非常充足的,但由於從教時間短所帶來的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技巧欠缺等,卻常常會讓他們有一種“茶壺裡煮餃子”的感覺。

“要想有高質量的‘輸出’,必須先有高質量的‘輸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李果的第一個秘訣就是轉益多師,學習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技巧。

這位川大老師擁有“金課秘笈”,他的課堂超有魅力​!快來認識一下

平時,去旁聽學校其他老師上課是李果的“必修課”。甚至在與校內外同行聚在一起時,他也時常向別人請教上課的方式、方法以及心得體會。

“在川大,有許多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我在教學上的許多方法都是向他們學習的結果。”李果說,比如每堂課的最後都要留出一點時間帶著學生複習一下本堂課的關鍵知識點,形成完整的教學閉環,就是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閆鋼學來的。

自2015年到川大任教以來,通過轉益多師,李果的教學技能可謂突飛猛進,取得了諸多優異的成績。

他先後獲得四川省高校第24屆新任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優秀學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優秀青年教師獎、四川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第四屆四川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文科組三等獎等榮譽。

以賽促學

說到李果在教學上所取得的諸多成績,就必須涉及他的

第二個秘訣,即以賽促學

以去年舉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為例,李果獲得決賽文科組三等獎的成績可以說來之不易。從5月到8月的整整四個月時間,他一直處於緊張的備賽狀態,即使暑假也不例外。“平時教學、科研、行政的工作都要正常做,只能利用空餘時間忙競賽,常常熬夜到很晚。”

根據競賽要求,原有的教案和課件都要推翻重來,重新整理教學思路、篩選例證和圖片等。從校賽到省賽更是時間緊、任務重,短短半個月內,就要補充16小節的教案和課件。

“整個備賽過程一共寫了五六萬字的內容,提交材料的前一晚,我還在通宵打磨教學設計,第二天早上去食堂吃飯的時候,走路都打晃了。”此時回想起來,李果笑道。

這位川大老師擁有“金課秘笈”,他的課堂超有魅力​!快來認識一下


不過這只是開始,因為緊接著便是一項新的挑戰——試講,“它對時間把控的要求非常嚴格,要反覆練才能準確控制時間”。

具體來說,就是從打開教室門開始計時,一旦超時立刻扣分,20分鐘的時限,最理想的狀態是控制在19分半。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李果每節課最少試講2-3遍,有的教學片段甚至反覆講了10遍。

“長達四個月的備賽,光憑一個人單打獨鬥是完不成的,學校、學院相關領導和老師的大力支持是我最強大的後盾。”李果說,川大先後組織兩次培訓,邀請富有教學經驗、參賽經驗的老師講解教學競賽的注意事項,比如調整教學儀態、教學內容切入等。

“教學競賽不僅是檢驗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錘鍊基本功、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在比賽中學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李果說。

內外交融

在李果看來,每門課都有它自己的特點,課程性質不同,授課風格也要有差異。

但他更提倡“大家不要把課堂上學的知識和日常生活割裂開,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要帶出一抹專業色彩來”,這可以說是他的第三個秘訣

在現代漢語這門課上,他曾半開玩笑對同學們地說:“我希望你看到一句話時,就能用國際音標把它拼出來。”而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為在學生中流傳的“名言”。

現代漢語課上常常會涉及具體的語言現象,李果則總能用恰當的案例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通俗易懂。

比如,講到外交辭令中常用成語“一衣帶水”,李果就引述了《南史·陳後主紀》中的一個典故,即“隋文帝謂僕射高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讓大家品味其中深意。

除此之外,趙本山小品《拜年》中涉及的歇後語、電影《綠皮書》涉及的語體色彩等都會出現在李果的課堂教學中。


李果主講的《馬氏文通》精讀主要面向高年級學生。由於學術性較強,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李果將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及時將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反饋到教學上,介紹最新學術前沿,同時還分享自己的科研經歷,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立體的學科印象。

此外,以每堂課抽點學生朗讀文本的方式督促其預習、以“模擬學術會議”的形式鼓勵學生深入探索等教學方式,也都促進了李果的教學在課堂內外、教學與科研中交融。

除了課堂上的互動,李果還經常活躍在各種課程群裡,與學生線上交流,答疑解惑。

更讓人動容的是,平時,只要李果看到相關的學科資訊、講座筆記、研究心得等,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教學、想到學生,然後把這些珍貴的資料忙不迭地分享給學生。

通過不斷地向其他教師學習,通過教學競賽錘鍊、提高能力,青年教師李果在才教學中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以課堂為中心,將日常生活、科研成果等囊括其中,這更讓李果的課堂變得格外“有魅力”。

這樣的“金課秘笈”,值得學習。


來源/中國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