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被宁浩看中?至少得符合三个标准:创新性、本土性、当代性

想被宁浩看中?至少得符合三个标准:创新性、本土性、当代性

继著名编剧刘恒之后,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的大师班,又出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宁浩。而除了众人熟知的导演这个身份,宁浩还是今年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之江电影新导演计划”导演创投单元的评审委员会主席。更让很多青年导演向往的是,宁浩还是“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创始人。去年创下30.7亿票房、引爆社会话题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其导演文牧野,正是这个“坏猴子72变”计划中宁浩一手挖掘出来的新人导演。

想被宁浩看中?至少得符合三个标准:创新性、本土性、当代性

昨晚,在富春山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的大师班现场,台下的青年电影人连连抛出“怎么才可以和你合作”“你挑选青年导演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青年导演值得签约”等问题,祈求能找到让宁浩另眼相看的一条捷径。

很有意思的是,宁浩给出的答案与前一晚刘恒给青年导演的建议不谋而合:“我的人生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千万不要想着把命运交给一个能改变你命运的人,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只要你的能力够了,你就会遇到机遇。”

我不是一夜成名

我的人生就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众人皆知,宁浩自幼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就在一家中专学校学习美术,但毕业后又转方向开始学习摄影,之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导演。入行后,宁浩的导演才华很快崭露头角,2001年,他就凭其学生电影《星期四,星期三》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6年,一部《疯狂的石头》更是让宁浩一下就以新人之姿挤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

而《疯狂的石头》票房大火之后,很多人也都问过宁浩这么一个问题:有没有觉得自己一夜成名?宁浩的回答是:“其实我内心真觉得没有任何不同,我知道我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才能走到这一步,没有意外。”

想被宁浩看中?至少得符合三个标准:创新性、本土性、当代性

现场有一位青年编剧,大胆开口向宁浩祈求一个合作机会,说自己生怕错过昨天这个机会,此生就再无机会。但宁浩当场拒绝:“千万不要想着把命运交给一个能改变你命运的人,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是上不存在的。只要你的能力够了,你就会遇到机遇。机遇其实一直存在,过去未来都在,在家写好剧本,干好自己的事,准备工作做充分了,自然就有机遇了。我的人生就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宁浩更是强调:“你放心,不会错过任何机会,一个人一生会有很多机会,不要过分看中一个机会!在这个行业。我没有看到被埋没的人才。你真有才华,你总会出线的。”

创新性、本土性、当代性

宁浩挑选青年导演的三个标准

从“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最近推出的几部作品里,不难看出宁浩对现实题材的喜好,《我不是药神》关注的是不合法却有效的平价仿制药,最近上映的《受益人》关注的是网红、代驾司机以及保险诈骗。

昨天大师班现场,宁浩也公开了他挑选青年导演的三个标准:“一定要创新性;一定要本土性,你是中国导演,不是好莱坞导演,所以要讲中国的事,中国人的事,不要拷贝好莱坞电影的框子;还有一定要当代性,能反映当下的问题。”

宁浩说他每年都会去看戏剧学院的汇报演出,有时候就会看到学生们在排莎士比亚的戏,戴着假发,说着译文台词,他就觉得特别奇怪:“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自由恋爱在当时的欧洲是先锋性话题,但现在我们还要去探讨自由恋爱吗?拍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

但宁浩也善意地提醒青年导演,不是拍点青花瓷就是中国文化,他以自己的《疯狂的外星人》为例说,虽然是科幻题材,但内里依然是中国文化,黄渤沈腾和外星人把酒言欢的场景,就是基于中国视角,“在中国文化里,有什么不能吃饭解决吗?把外星人泡酒这种事,外国人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我不喜欢拍续集

创新,是创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最近几年,甚至十几年,电影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续集之作,很多知名大导演也不停地开拍续集。而一手制造了“疯狂”系列的宁浩却说,他不太喜欢拍续集,“创新,就是创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宁浩说自己不管是被认可还是不被认可,都会更愿意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尝试更多可能性,“我每次在想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在想,我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来做这么一件事?不管是创作剧本,还是当导演,还是做72变计划。我都在想是不是能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宁浩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说自己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正好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我最早上中专,学画电影海报,毕业后本来是要分配到电影院绘制海报的,但是毕业后出现打印机,就不需要我了。后来,我去学图片摄影,然后胶片被淘汰了。我好像不停地在追赶世界,但不断被世界抛弃。所以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主动尝试新的东西,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青年导演拍戏最重要的是

想怎么拍怎么拍

“记住想怎么拍怎么拍就行了,把自己最想拍的发挥到最好,就好了。不要背任何包袱,想着要去电影院放。我一直觉得艺术是比长处的,只要能把最想拍的东西拍出来,就是你的长处。”作为新生代导演界的成功人士,宁浩给青年导演的建议也很简单,就是拍自己想拍的,不要背负太多包袱,“我就不同意用票房来衡量一名导演,一部作品的价值,这漠视了电影的艺术性,不科学。票房好,就一定是个好的艺术作品,不一定。很多青年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也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有青年导演曾问我,电影要不要剪短一点,方便排片?我就告诉他,你刚刚起步,脑子里不要装那么多市场问题,如果你觉得,你想表达的,必须要那么多时间,那就别剪短。”

而当你真想拍一部戏的时候,就算自己掏钱也要拍。

宁浩人生的第一部《星期四,星期三》,花了8000多元,第二部《香火》,花了3万多元,第三部《绿草地》则大概花了50万元,都是他自己掏钱拍的。包括后来让他声名鹊起的《疯狂的石头》。虽然入围了“亚洲新星导计划”,从刘德华手里拿到了300万的投资。但宁浩说,当时拍到后期,钱就花完了,只能自己垫钱继续。

宁浩回忆说:“那个年代,对于一位电影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把钱忽悠来,我记得那时候还有专门有讲座,教你怎么跟投资人谈钱。但我交际能力不太好,所以一边自己拍广告,一边把继续拿出来拍电影。朋友就批评我说,这种农民式自己自足的方法是难以维系下去的,但我觉得这代表了你愿意为电影付出多少,你要是连钱都不愿意花,谈什么爱电影?”

不过,宁浩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当你没有经验,也没有资源的时候,你可以依靠的就是毅力和哥们。”

想被宁浩看中?至少得符合三个标准:创新性、本土性、当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