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秦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霸主地位的?

说起春秋战国,就不得不说到秦国;说到秦国,就不能不提起秦穆公。

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秦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霸主地位的?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代雄主,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击败强晋,俘获了晋惠公。他独霸西戎,灭掉西戎十二国,为秦国开拓了千里疆土。

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秦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霸主地位的?

秦穆公求百里奚

秦穆公成就了秦国的霸业,成为公认的春秋五霸之一,为后代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秦穆公死后,秦国却一步步丧失了霸主地位。直到春秋时代结束,秦国在历史舞台再也没有过突出的表现。

那么,从秦穆公到秦献公,这二百多年的历史,秦国到底经历了什么?秦国的春秋霸主地位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呢?

一,殉葬陋习,大量优秀人才被用来陪葬,传承数代竟然习以为常

秦穆公死后,用了一百七十七人为其殉葬,这些人并不是寻常的宫女、侍从等下人,更不是战犯、俘虏,而是秦国的优秀人才。

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秦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霸主地位的?

西安古秦国殉葬坑

其中,当时以善良、勇武著称的子舆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也为秦穆公殉葬。国人对此悲痛万分,做《黄鸟》之诗,来表达心中的悲痛。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然而,这种殉葬制度并不是君王生前所迫,也没有受到贵族们的反对和排斥,而是被当做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被当做了一种忠君尚义的精神。

如此传承数代之后,秦人对君主死后的殉葬,早已习以为常。

从秦穆公开始,直到秦献公废止殉葬制度,中间经历了200多年,共有15代君主。可想而知,这中间,有多少贤者能人都成了君主死后的殉葬者。

二、子孙庸碌,才能平平,无所作为,坐视楚、晋强大

秦穆公一生共有四十个儿子,然而,这些儿子们,没有一个像样的,典型的虎父犬子。

他的儿子秦康公继位之后,并没有秦穆公那般东出称霸中原的雄心。秦康公在位十二年,与晋你一拳我一脚,交手并未未分胜负。

接着,秦穆公的孙子秦共公继位,秦共公做了五年君主就撒手人寰,貌似一辈子没做什么事。史书只留下了一句话“共公在位五年死”。

秦穆公的曾孙子秦桓公,开启了秦国衰败的历史。他在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吃了晋国无数败仗,临死前一年,被晋国打到了泾河。

秦穆公的五世孙秦景公,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更加超出一成。晋国多次主持会盟,联合诸侯伐秦。

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秦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霸主地位的?

晋国不仅渡过了泾河,而且打到了秦国的棫林。秦景公在位的四十年,秦国已经沦为二流国家,丧失大片国土,再也无法与强晋抗衡。

秦穆公六世孙秦哀公,在位三十六年,毫无作为,跟他的曾祖父一样,在史书上留下了类似的一句话“哀公在位三十六年死”。他的孙子秦惠公他很像,同样留下了一句话“惠公在位十年死”。

紧接着,碌碌无为的秦国君王,一个个登场,都留下了“在位XX年死”的一句话。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五六代人,这些平平无奇、毫无雄才的君主们,一步步葬送了秦穆公创下的基业。秦国的春秋霸主地位一步步地丧失殆尽。

三、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内政混乱不堪

在秦献公继位之前,秦国频繁更换国君,从秦怀公以来,不到50年的时间里,秦国共换了五个国君。在位最长的15年,在位最短的仅仅2年。上一个国君的位子,还没有坐热,就被下一个国君顶下去。可想而知,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强盛?

秦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朝政完全处于混乱,君臣名分失次颠倒,国力日渐衰落。

晋国趁机夺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而河西之地失去之后,秦国又花费了三代人的时间,直到秦惠文王时期,才完全从魏国手中夺回。

秦孝公十分痛心地在《求贤令》中写道: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这句话,颇有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味道。

就这样,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他的十几代子孙一次次地丧地辱国。甚至,三家分晋之后,曾经强大的晋国不复存在,秦国都没有能东出争霸,再没有能够重振雄风。

秦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1、君主平庸,人才匮乏

纵观秦国历史,凡是强盛的时期,都是君王霸气、文臣贤能、武将强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这几代秦君都是如此。

而秦献公之前的秦国,君主平庸,国内人才匮乏,也没有大胆重用外来之人。秦国日渐衰落,兵败地削,不足为奇。

2、缺少有效的政治和法治制度

在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更多的是人治,而非法治。秦国的政令大都掌握在势力很强的贵族手里,他们不但可以左右朝政,甚至可以新立君王。

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里,秦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霸主地位的?

秦孝公与商鞅

秦国缺少一套有效的法治制度来保障稳定的统治,而政治和法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的保障。

商鞅变法就是以法治制度来治国、治军、治民,秦国新法是一套完整的富国强兵之道。

3、邦交无信,违背盟约而处处被动

从秦景公、秦哀公开始,秦国开始了反复无常地结盟、再违背盟约的历史。邦交无信,致使秦国孤立无援,处处被动挨打。

这样的行为,不仅对当时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而且给秦国后世二三百年造成了恶劣影响。以致于,蔺相如说“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纵观秦国历史,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鼎盛时期,君强臣更强;衰败之时,君弱臣亦弱。

秦穆公死后的二百多年,秦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君弱臣弱”时期,“诸侯卑秦”也不足为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