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梅戲,河南的豫劇,觀眾最熱愛的是豫劇,還是黃梅戲?

萬則紅


各地有各地的地方劇種,人們均喜歡當地的地方戲種,並不是愛豫劇或黃梅戲。比如,北京人愛聽京劇,河北人愛聽評劇,四川人愛聽川劇,上海人愛聽越劇,山西人愛聽蒲劇,晉劇,山東人愛聽呂劇。浙江人愛聽紹劇,西北五省人愛聽秦腔,陝西人愛聽眉戶,商洛人愛聽商洛花鼓戲。為何,地域不同,方言風俗異也。😂😂😂


笑看人生202712927


作為一個河南人,從小就聽豫劇,沒辦法,小時候每當麥忙季節,村裡就會請戲劇班子來唱大戲,再後來就是梨園春,冬天人們都閒下來了,家家戶戶都看梨園春,現在雖說很少聽豫劇,但是還能唱上兩句,花木蘭選段,朝陽溝選段,穆桂英掛帥,卷席筒(小倉娃),拉荊笆等等。黃梅戲也很喜歡,不過聽的比較少。豫劇黃梅戲都是民間文化,別分高低,喜歡就好


用戶4258077652512


說說我的看法。

安徽黃梅戲,河南豫劇,都是影響力很大的地方劇種,也曾湧現出很多名家,如黃梅戲的嚴鳳英、馬蘭,豫劇的常香玉、牛得草等。兩個劇種在央視戲曲節目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說到哪個更受歡迎,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看待:

1:在各自區域內自己的劇種更受歡迎

不言而喻,黃梅戲在安徽境內肯定是最受熱愛,豫劇在河南省內最受熱愛。豫、皖兩省都有眾多的地方劇團,甚至一個縣、市內不止一個。另有很多培訓戲校,可見本劇種在當地的火爆。

2:豫劇比黃梅戲行當齊全

豫劇相比黃梅戲行當更齊全,生旦淨醜各有領軍人物,反觀黃梅戲似乎還停留在“小生+小旦”、“有旦吃飽飯”的地方小戲模式,生行處於從屬,淨行幾乎為空白。

3:豫劇有更多的劇目

如上所言,黃梅戲由於行當不全,自然也就沒有豫劇上演的劇目眾多。比如“包公戲”,黃梅戲既沒有出眾的演員,也沒有出彩的劇目。更全面的豫劇自然能吸引更多不同欣賞習慣的觀眾。

4:行當不全名家自然也少

豫劇不僅有常香玉、馬金鳳等旦角大師,其他如牛得草、金不換等名醜,李斯忠的黑頭、劉忠河的紅臉,都具有相當的藝術成就。黃梅戲能被全國戲迷知道的名家似乎遠沒有豫劇多。王少舫之後的男演員能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幾乎沒有了。

5:推廣上豫劇更有力度

人口多於安徽的河南,有著很深的豫劇情節,分散到各地後把豫劇也帶到了全國。另外,河南衛視也有很紅火的豫劇欄目,有意識的向外推廣豫劇著力打造中原文化。安徽在這方面弱於河南,基本上滿足於自娛自樂。

對比來講,在全國範圍內,應該是豫劇地位高於黃梅戲。現在的豫劇已然是京劇之外最大劇種了,評戲、梆子、越劇、黃梅戲等稍遜。

明揚51,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期待關注。






明揚51


上述網友清一色地說,豫劇比黃梅戲影響大,這是事實。

一是從覆蓋面上說,沒有豫劇廣。黃梅發源於湖北一兩個小縣,後流傳於皖南。而豫劇發源於魯西南與豫東,流傳於魯西、皖北(這裡唱的不是黃梅戲,而唱的是豫劇。其實,黃梅戲地盤頂多佔安徽之一半)、冀南、晉西北、卾西北及河南90%以上地區。另外,散居於其他地方的上述地方之人及移民(僅陝西就有800萬人),其觀眾多達2:5億以上(官方公佈3億左右)。

二是從劇團與演員數量上說。黃梅戲專業劇團至多七八十家:豫劇團220多家:業餘劇團:黃梅戲一二百家,而豫劇團4000多家。專業演員,黃梅戲不足3000人,豫劇團'1萬多人。特別是,豫劇在全國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沒兵團和臺灣,都有豫劇團,這是任何其他地方劇種所望塵莫及的。

三是從央視播放看,與豫劇比,要少一點。

四是從全國各界名家跨界(反串)演出上說,唱黃梅戲的,據自已統計有四五十人,唱豫刷的百人以上。

五是 從劇種行當(角色)上說,黃梅戲沒有豫劇齊全,唱腔與板式也沒有豫劇多。黃梅戲名家吳瓊,在河南衛視做評委時說,戲曲夠得上博大精深的,除過京劇,再就只有豫劇了。還有,黃梅戲唱起來,更比豫劇簡單、容易一點。

六是從演出劇目上說,黃梅戲頂多一二百部,而豫劇上千部。

七是從拍攝戲劇影視劇上說,黃梅戲不過三五十個,而豫劇上百個。

八是從全國戲劇大獎上說,黃梅戲總共三五部,而豫劇近年就奪得九連冠。入國家精品庫作品,也比豫劇少得多。

九是產生流派與名家上說,黃梅戲不到5家,而豫劇有6大名旦:生角還有唐、劉、李以及女生王派和善調等。尤其是常香玉,不僅是央視推出的全國所有劇種大師的旗幟性代表物,而且是國務院表彰、號召全國文藝界學習的唯一的“人民藝術家)。梅花大獎:黃梅戲不足十人,而豫劇三十多人(包括外省豫劇團演員)。

十是豫劇走向外省與外國,名震中外。豫劇近幾年,先後到歐洲、美洲的十多個國家或地區,以及臺灣等,進行演出數十場,這也是其他地方劇種所沒有的。近二十多牛來,河南的豫劇團隊,先後數十次的到省外慰問演出。河南衛視還先後十多次到京、冀、滬、晉、魯、皖、陝、甘、粵、新,舉辦大型擂臺選拔參賽選手。

十一、豫劇的重要舞臺河南衛視梨園春,成為全國聲像媒體收視率最高的戲曲名牌欄目,連續十多年榮獲全國電視界最高獎項。其主持人(現又為製片人)榮獲全國金話筒和優秀主持人獎:其男主持人關楓,也被全國主持人協會,授予優秀主持人稱號。

十二、出版物承認豫劇是第一大地方劇種。《中國傳統文化100問》(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稱,據文化部及全國文聯、中國劇協統計,第一大地方劇種是豫劇,第二至四名依次為越劇、黃梅戲、評劇。


齊聲喚賢


黃梅戲和豫劇在藝術特色,文化魅力方面平分秋色,都是文化的瑰寶,但是在後期發展方面豫劇更加出色。

原因主要在於影響力。河南在這方面做的不錯,首先就是河南衛視從很早就開始推廣豫劇,大家知道的j梨園春節目在河南甚至周邊省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還有就是政府的支持,每年度的梨園春總決賽,副省長,省長,宣傳部長都會親自蒞臨現場。省政府把豫劇,少林武術等作為河南的名片。還有就是群眾基礎好,豫劇深耕基層。每個縣都有自己的劇團。每個地方有什麼重大節日,或者重大活動,都會請專門劇團去表演,甚至會感到光榮,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都會被送到專門的劇團去學習,當做謀生的手段。在傳承方面做的很不錯,不至於文化斷層。在創作方面,豫劇投入很大,推廣力度更好,豫劇在國內戲劇大獎梅花獎,白玉蘭獎等出類拔萃。收穫頗豐。推廣方面:省外有幾十個豫劇推廣機構,還有專門劇團。推廣力度更大,效果也不錯。

綜上所述,目前來看,豫劇更受重視,覆蓋面更廣,在基層,周邊的影響力也很大一點。


斯蒂芬帝王豪


河南豫劇和安徽的黃梅戲,與京劇、評劇和越劇同為全國五大劇種,在地方劇種中都是有著重大影響的劇種,在觀眾中很受歡迎的劇種,尤其新中國成立後,沿著毛主席文藝路線,不斷地發展壯大,為宣傳黨的方針路線,鼓舞群眾大幹社會主義,滿足人民群眾文化娛樂生活,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

要說是豫劇或是黃梅戲最受熱愛?答案是河南豫劇要比黃梅戲更被人喜愛。其原因是:

一,豫劇起源比較早。最早明朝中期豫劇有原來地方雜曲、民歌,後經吸收山陝梆子慢慢演變為河南地方梆子戲,到清朝乾隆初年在開封、杞縣等地出現有規模的演出團體,到清未民初河南梆子劇團全省遍佈。豫劇成為河南並影響周邊的主要劇種,也是中原文化瑰寶。

二,地域優勢。河南地處中原地帶,歷史上有洛陽、開封、安陽等九朝古都名城,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是古代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不僅有厚重的歷史,同時,發展戲曲也有濃重的底蘊。據專家稱我國戲劇發展,是從西(長安)向東發展的。河南處中原,既能最早得益西邊傳來的信息,又能吸收四邊的戲曲營養,使河南戲劇迅速發展,同時,又把發展起來的戲劇向周邊傳播,使其影響擴大。

三,規模優勢。河南豫劇只國營專業劇團全省就168個,從業人員是全國地方劇種最多的。還有業餘劇團不計其數,逄年過節和喜慶日子,有人一打電話就可以組成一個劇團演出。除省內,豫劇還遍及全國名地。東邊,山東省的西、西南部的荷澤、濟寧、聊城等地市,還有蘇北、皖北;西邊,陝西的西安、寶雞、四川的漢中,甘肅蘭州,新疆的烏市和石河子;南邊湖北的襄樊,等;北邊,河北邯鄲、邢臺等;還有臺灣豫劇團。

行當優勢。豫劇的生旦淨未醜,可以說除了京劇外,沒有能比及的劇種。丑旦不說了,黑頭、紅臉、小生唱腔激昂,韻味十足,婉轉有趣,引人入勝,再加武打生動,做作乖巧利落,確實讓人喜愛。行當全,戲路也就寬了,影響力也就更強了。

四,語言優勢。地方劇種是本地語言的。河南話接近普通話,全國基本可以流行。聽戲,聽戲,聽得懂才行,比較有些劇種的地方話,別地聽不懂,就不會喜愛它了。

五,優秀劇目多。只說名人的劇目:常香玉的花木蘭、白蛇傳、紅娘、破洪州、楊門女將、李雙雙、人歡馬叫等。崔蘭田的三上轎、對花槍、陳妙常、同根異果等。馬金鳳的穆桂英掛帥、花打朝等。閆立品的秦雪梅弔孝、蝴蝶杯等。唐喜成的南陽關、三哭殿等。李斯忠的下陳州、秦香蓮、跪韓鋪等。劉中河的打金枝、十五貫、穆楊會等。王請芬的抬花驕、大祭樁等,王希玲的三點秋香等。以朝陽溝、小二黑結婚、倒黴大叔的婚事、桃園喜、劉胡蘭等為代表的現代戲,更是常演不衰,享譽中外。

綜上所述,可以說豫劇是很受人們喜愛的地方劇種。

個人觀點,請批評?


春風擺柳


作為一個河南人,從小就是聽著豫劇長大的,我聽過京劇、黃梅戲、越劇、越調、秦腔、曲劇和豫劇,到頭來發現最喜歡的還是河南的本土戲:越調、曲劇和豫劇,其中這三個劇種中,最喜歡的還是豫劇。


對於河南人來說,用河南話演唱的豫劇極富有感染力,最容易讓河南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人彷彿身處戲中,讓人有著淋漓酣暢的感覺。


小時候當地電視臺有可以點播戲曲,特別是家裡面老人過生日的時候,老人家屬為表孝心就會在電視臺花點錢點播一部戲曲,戲曲播放時還會滾動字幕,可以讓全縣人民都知道是那個老人過生日,但是對於小時候的我是極其不喜歡這種行為的,因為當時電視能收到的太比較少,點播戲曲會佔用播放電視劇的時間,今天點播了戲曲,那麼本應該今天播放的電視劇就只能往後推延一天。記得小時候一看到有人點播戲曲,整個人頭都大了,因為我想看的電視劇今天看不了了,這也是我小時候不喜歡戲曲特別是豫劇的原因。但是小時候雖然不喜歡豫劇,可還是看了不少豫劇,因為實在是沒什麼電視節目可看。

等到了初中的時候,每次回家都是週末,週末也剛好是河南衛視的《武林風》和《梨園春》兩大節目播出的時候,特別是梨園春,當時還是龐曉戈和倪寶鐸兩位老師進行主持,每期都進行著選手比賽,選手比賽中演唱的最多的還是豫劇,比如《花木蘭》、《朝陽溝》、《探陰山》、《大祭樁》、《清風亭》、《穆桂英掛帥》、《花打朝》等等,當然還有曲劇的《卷席筒》、《風雪配》,越調的《收姜維》、《諸葛亮弔孝》、《白奶奶醉酒》、《火焚繡樓》等,都是這些戲曲的著名唱段,聽多了之後當時自己也會哼哼幾句,也對豫劇有了大概的瞭解。


高中時由於學業太忙,對戲曲關注的很少,等到了鄭州讀大學,有一次週末的時候去鄭州人民公園,看到一群大爺大媽,大爺們拉著弦子伴奏,大媽們全身心的投入演唱戲曲,那一瞬間,我才體會到了河南人對豫劇的喜歡,因為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實實在在的貼近著河南人的生活,用河南話唱出來的豫劇太富有感染力了!


等讀研後遠離家鄉,再也聽不到像在鄭州公園裡那樣大爺大媽們表演的豫劇,雖然也迷了一段時間京劇、黃梅戲,對於我來說,它們雖然聽起來很優美,它們好像是遙不可及的藝術品一樣,只可遠觀,很難讓我這個河南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豫劇與它們比起來雖然似乎有點土,但是它給了我這個身處異鄉的遊子太多心靈上的安慰。


總之,對於我這個河南人來說,我只可能喜歡豫劇,畢竟只有它才能讓我感受到戲曲裡的人間煙火。


河南柚子君


提問者連提問都是錯的,應該稱作湖北黃梅戲。

越劇發源地是浙江嵊州市,越調與越劇有太大的區別,越劇壯大在上海,國內外影響極大。上世紀60年代,上海越劇團冠名中國國家越劇團去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演出,上海人從來說浙江越劇。

黃梅戲發源地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的主要曲調是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戲流行於鄂贛皖三省毗鄰地區,從安徽安慶再次壯大,唱響全國,所以正確叫法:湖北黃梅戲!

1995年湖北省黃梅縣被中國文化部授予“全國黃梅戲之鄉"(全國唯一),2006年湖北省黃梅縣成功申報黃梅戲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2月,湖北省黃梅縣再次憑藉黃梅戲當選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建議提問者看一下詞典,詞典如下圖所示。




專治棒子病


當然是豫劇的影響力更大,而且從豫劇的發展來說,全國各地大部分省份都有豫劇團。豫劇粗獷豪邁大氣,更適合大型劇幕,而且觀看的群體也比較多,除了河南本省之外,安徽湖北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新疆江蘇等地都有豫劇團和豫劇的演出。而且豫劇團經常在全國各地及臺灣等地演出。從這些年的戲曲發展和經典的戲曲作品來看,黃梅戲和河南豫劇相比不是一個檔次,相差甚遠。黃梅戲雖然比較出名,但只是一個地方的小劇種,影響力有限。


都叫我太平洋


字典裡說的是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主曲調是湖北黃梅,也說黃梅調!黃梅調是什麼呢?不然,香港邵氏拍的那麼多電影也從來沒有說它是黃梅戲電影啊,也都統稱黃梅調電影!真正的黃梅戲,天仙配作曲是時白林啊,安徽人!!!著名的黃梅戲作曲家,方紹墀更是安慶人啊!更不談不談演員了。好好的唱你們的楚劇,漢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