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雷拖著細細的尾巴,卻能打擊更遠的目標

以前的文章介紹了,在海里航行的魚雷只能通過聲波來發現和跟蹤目標,也就有了採用主動聲自導方式(通過魚雷自身發射的脈衝聲信號被目標反射後產生的回波進行制導),和被動聲自導方式(靠被動接收目標的噪聲信號進行制導)的魚雷,但這兩種方式的有效作用距離比較近,且海洋環境噪聲、魚雷自噪聲、人工干擾噪聲等因素會影響到魚雷的探測和跟蹤精度,因此,主/被動聲自導方式主要用於魚雷近距離的制導。要想讓魚雷能攻擊距離更遠的目標,就要發展新的制導方式——線導。

這種魚雷拖著細細的尾巴,卻能打擊更遠的目標

水面艦艇配備的反魚雷用的聲誘餌發射裝置

線導魚雷,就是通過一根細小的導線,把發射平臺(如潛艇)與魚雷連接起來,通過發射平臺的聲吶系統對目標進行探測與測量,並通過艇上火控系統利用導線向航行中的魚雷發送制導指令,引導魚雷接近被攻擊的目標。線導實際上也是一種聲制導方式,只不過用於探測目標與制導的聲吶/聲制導系統被安置在發射平臺上,而不是裝在魚雷的雷體內。由於發射平臺上一般可以配備體型更大、探測距離更遠的大型低頻聲吶系統,或者功能更強悍的主/被動綜合聲吶系統,因此其對目標的探測能力遠比魚雷上自帶的聲自導裝置更強大。線導魚雷可以由發射平臺的火控系統進行自動導引,也可以是有人參與的導引,因此線導是一種“人在迴路”的導引手段,制導和打擊方式較為靈活,抗干擾的能力也很強,甚至可以實現對目標的選擇性攻擊。

這種魚雷拖著細細的尾巴,卻能打擊更遠的目標

線導魚雷發射想象圖,可以看到雷尾有細細的導線與潛艇相連

線導魚雷的導線具有較強的拉力和抗腐蝕能力。線導魚雷發射後,發射平臺的射控系統通過導線對航行中的魚雷傳輸指令,控制魚雷的航向、航速、航深、姿態;航行中的魚雷則可以通過導線向發射平臺回傳自身的位置、運動狀態等信息。發射平臺根據探測到的目標艦艇運動參數並結合魚雷自身的運動參數,進行相關的計算與處理後形成制導指令,再通過導線向魚雷發送指令,將魚雷導向目標。在遠射程的大型魚雷上,線導一般都會與聲自導配合使用。當線導魚雷進入聲自導的作用距離後,就啟動魚雷的聲自導系統,先以被動聲自導方式進行較大範圍內的搜索,發現目標後轉入自動跟蹤狀態,在接近到目標艦艇一定的距離時轉入主動聲自導,對目標艦艇進行定位並發動最後的精確一擊。此外,當線導魚雷的導線斷開或線導失控時,魚雷仍可以自動轉為聲自導模式,完成對目標的跟蹤與打擊,前提是目標已處於聲自導系統的探測範圍之內。

這種魚雷拖著細細的尾巴,卻能打擊更遠的目標

正在為潛艇裝填的美國MK48重型魚雷,採用線導+主動被動聲自導複合制導方式]

在通常情況下,線導魚雷並不能僅憑藉線導即實現對目標的精確攻擊,而需要採取線導+聲自導的串行復合制導方式。線導作用於魚雷航行的前段和中段大部分航程內,聲自導則作用於魚雷航程末段的攻擊階段,兩者配合才能使魚雷實現對遠距離目標的精確制導與打擊。聲自導的作用距離較近,但制導精度很高,線導的作用距離比聲自導遠,但制導精度較差,因此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解決探測距離和制導精度之間的矛盾。線導精度較差的原因在於,發射平臺的聲吶系統為了追求更遠的探測距離,通常都會採用工作頻段較低的低頻聲吶系統,低頻聲吶雖然可以提高對目標的探測距離,但卻是以犧牲探測精度為代價獲得的。而且,發射平臺的聲吶系統由於離目標的距離較遠,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往往存在著環境因素影響,距離越大影響越嚴重,導致聲吶的探測精度下降,嚴重時甚至無法對目標有效探測。因此對於魚雷的制導來說,線導只能作為遠距離的粗略導引手段,一般只將魚雷導引到目標附近的大致區域,然後由制導精度更高的聲自導系統接手,以完成最後的精確攻擊。

這種魚雷拖著細細的尾巴,卻能打擊更遠的目標

低頻聲吶可以極大地提高探測距離,但犧牲了探測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