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舸:金融科技以迅猛態勢改變金融行業生態和服務模式

11月8日,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表示,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浪潮席捲而來,以迅猛態勢改變金融行業生態和服務模式。

劉連舸:金融科技以迅猛態勢改變金融行業生態和服務模式

會議期間,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引領全球金融業新格局”的致辭。他指出,從金融科技方面來看,第一,技術應用正在從技術手段支撐向引領創新轉變;第二,行業格局從競爭競合到融合共贏;第三,監管態度從密切關注到鼓勵創新。

他強調,在全球金融格局演變的眾多驅動因素中,金融科技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新因素、新變量,引領全球金融業新變局。金融科技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轉型升級,有助於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也有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新時代需要新實踐,新實踐呼籲新理論。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如何進行逆週期調節,保持穩定良好的發展態勢,金融有責任,科技更有責任。

以下為演講原文節選: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快重塑世界,世界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共同探討“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新變局”這一話題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我就全球金融科技現狀及發展作簡要交流。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金融科技成為大家議論的熱點,在電子商務平行論壇上,專家們對當前的數據化時代、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發展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全球金融科技現狀及發展趨勢

在“2019中關村論壇”上,我在與諾基亞董事長李思拓的交流過程中發現,中國居民對金融科技帶來的新型支付方式和新型金融服務的接受度讓他感到吃驚。
一是從金融科技方面來看,技術應用正在從技術手段支撐向引領創新轉變。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對於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服務品質和效率、加快金融數字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許多金融科技應用實現了重要突破,有力推動了金融服務顛覆式的創新與重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投資顧問、智能營銷、風險防控等領域全面深化應用,使服務長尾客戶的成本大幅降低,助力機構風險防控和客戶體驗“雙提升”。

近日,區塊鏈技術引發廣泛關注,中國數字貨幣研究應用也在提速。金融機構積極搭建安全可控的雲服務平臺,提供中小微“雲化”綜合服務方案。新技術之間的交叉結合,催生出很多新金融業態,又進一步推動了金融科技的發展。
二是行業格局從競爭競合到融合共贏。金融科技發展初期,一些科技公司依託技術、平臺、流量優勢,從網絡支付切入,逐步向網絡融資、資產管理等金融領域滲透,迅速積累了大量客群,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衝擊。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反思,在這一波新的金融技術浪潮面前,反應略微有些遲鈍。近年來,隨著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科技公司在創新、技術、數據等方面賦能,整個金融行業正在走向前臺,走向融合共贏。很多金融機構積極打造“開放銀行”,與合作伙伴共建場景生態,積極開展多平臺接入、全場景營銷,拓展新的獲客渠道,尋找新的發展引擎,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發展。
三是監管態度從密切關注到鼓勵創新。由於金融科技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等特徵,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定風險,監管科技(Regtech)正在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際經驗看,各國監管部門積極探索,以合規為底線,在此基礎上,力求在鼓勵創新和防控風險之間尋求平衡。美國主要以功能性監管為原則,注重金融消費者保護;歐盟注重強化數據保護,充分挖掘數據價值;英國是探索金融科技監管的急先鋒,開創性提出監管沙箱等監管措施;日本在數字貨幣監管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是唯一通過立法明確數字貨幣法律地位的國家。近年來,我國先後出臺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等政策文件,陸續發佈雲計算、聲紋識別等金融應用規範,為金融科技發展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強化了行業發展信心。

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全球範圍內金融科技的投融資額迅速增長。在全球金融格局演變的眾多驅動因素中,金融科技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新因素、新變量,引領全球金融業新變局。
一是金融科技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現在,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所有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業共同關注的、共同推動的行業趨勢。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拓展了金融服務的邊界,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拓寬了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成為金融機構的重要戰略選擇。金融科技能簡化供需雙方交易環節,降低資金融通邊際成本,

開闢觸達客戶的全新途徑,推動金融機構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業務流程再造、運營管理變革,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金融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
二是金融科技有助於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全球存在著財富不平衡的問題。一直以來,大銀行認為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可能不是大銀行的優勢。但是隨著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的應用,我們找到了如何在中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鑰匙。通過建模、生物識別技術,利用海關、工商、稅務等第三方數據建立模型,大大提高了效率,業務覆蓋了更多的中小企業,使普惠金融成為現實。以中國銀行為例,2018年普惠金融的融資規模在五百億至六百億元。2019年1—9月,普惠金融融資規模已經突破900億元。雖然模型有待進一步驗證和發掘,但總體上突破了網點少、人力不足的限制,為促進普惠金融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徑。
三是金融科技有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第三方數據的接入,通過交叉印證,建立前置的風險監測預測系統,提升整個風險動態感知能力和管控水平。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對防控風險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新時代需要新實踐,新實踐呼籲新理論一個國家,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有深度的研究和頭腦智慧的應用。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如何進行逆週期調節,如何保持穩定相好的態勢,金融有責任,科技更有責任。願大家在今天的會議中碰撞出更多有價值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