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随遇而安,品人世百味。

执笔从容,叹心中悲欢。

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我一同前往光影深处,寻找灵魂的共鸣。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笙笙不兮。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我刚读大学,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随手选了这部经典老片。

于是猝不及防被震撼,属于它的一幕幕经典片段,在脑海中鲜活至今。

那个永远淡然高远,手指像被上帝亲吻过的男人,是天才,是传奇,是封存于真空世界的不朽灵魂。

他太耀眼,以至于看完电影,我只记得1900忧郁的眉眼,灵动的手指,美妙的琴音,和永远整洁的衬衫。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这次时隔21年重映,本想去重新感受传奇,没想到,却意外被吹小号的麦克斯圈了粉。

维吉尼亚号每趟航程载有2000人,来来往往几十年,只有麦克斯成为1900的挚友。

他站在传奇身边,是唯一一个可以走进他内心的人。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为什么是麦克斯?

曾经我不懂,也懒得去想,只一心在1900的惊世才华里深陷。

直到只身闯入社会洪流,经历过一些世事,见识了人心的复杂,才终于明白一个道理:

1900独一无二。

我们终其一生,能成为像麦克斯一样的人,已经实属不易。

01

头脑灵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麦克斯第一次出场,就成功吸引了1900的注意。

他去维吉尼亚号游轮应聘,原本没有被录用,却灵机一动,拿出小号现场吹奏,成功转移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力。

那是他短暂的高光时刻,被人群簇拥,接受围观和掌声。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在麦克斯背后,维吉尼亚号的传说——1900静静站在船头,手指跟随他的小号无意识地敲打,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那之后,麦克斯成功登船,成为乐队的一名小号手。

讲真,换作是我,在听到面试官斩钉截铁地那句“这个职位不缺人选”时,也许就心灰意冷地放弃了。

而麦克斯,硬是凭借出色的应变能力,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不但为自己赢得了工作,还意外获得了“大佬”的注意。

狂风暴雨夜,麦克斯晕船又迷路,无意中遇到在摇晃的船体惬意行走的1900。

嘿,你是不是新来的小号手?

这是1900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那之后,他邀请麦克斯与自己一同坐在琴凳上,松开钢琴固定栓,一边弹奏,一边任由钢琴在宴会厅里随着海浪滑动。

这是影片中极其浪漫,也极其魔幻的一个片段:

外面狂风暴雨,游轮在海浪中翻涌前行,而1900在颠簸的船中从容落座,与滑行的钢琴融为一体。

他无比惬意,任由垂落的吊灯在头顶堪堪挂住,指尖流转,在美妙流畅的曲声中,享受难得的刺激与疯狂。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想必早已经吓傻了。

而麦克斯呢?

从连连尖叫到迅速切换享受模式,大概只用了一分钟。

他开始学着1900的放松与惬意,当钢琴从酒柜旁经过时,眼疾手快地抄起一瓶酒,大口饮下,无比兴奋:

原来这不是风暴,是我们与大海共舞的华尔兹!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关于环境,鲍勃·康克林曾说:

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做出的反应。

就像大海,我们无法预知风浪,却可以在风浪来临时,换个角度享受它。

很难,但麦克斯做到了。

一个是生于海上的天才钢琴师,一个是陆地上来的普通人,连结他们之间的鸿沟的,恰恰是麦克斯强大的理解与适应能力。

他们撞破了宴会厅昂贵的玻璃,被船长罚去舱底挖煤,两个人脏兮兮地笑成一团——

在那一刻,他们建立起属于彼此的默契。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所有人都把1900当做怪咖,只有麦克斯,愿意和他真心做朋友。

而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信任,往往由此开始。

02

圆滑勇敢不油腻,可以迅速与人打成一片,也能坦然面对离别

在外漂泊的人都懂,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定居,需要多大的决心。

身体的迁徙,永远带不走心中的故乡。

可麦克斯不同。他有着旁人所没有的勇气。

第一次,他拎着简单的行李箱,告别陆地,来到船上生活。

第二次,在船上工作6年后,他又决定告别游轮,重返陆地。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决定下船时,他说:

我知道早晚会厌倦海上的生活,不如在此之前离开。

他见过真实的世界,懂得人性的弱点,却并没有像1900一样抗拒和恐惧,而是选择接受它,面对它,甚至提前做好准备,与当下坦然告别。

珍惜美好却不沉溺,身处洪流却不迷失。

这份豁达与勇气,不是人人都有。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而为他的勇敢增加底气的,是他可以迅速融入新环境的本事。

1900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尔·莫顿斗琴时,有一个细节是,面对1900毫无功利心的淡定,麦克斯焦急地鼓动他积极应战,因为

“我们所有人都押你会赢”!

言外之意,如果1900输了,麦克斯和其他人都会赔得血本无归。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发现了吗?

那时1900已经在这艘船上生活了27年,和船上的工人熟悉却不亲近,而麦克斯才刚来不久,不但成为1900最要好的朋友,还已然和众人打成一片。

一面和“怪咖”做朋友,一面又在正常社交中如鱼得水,麦克斯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03

一双通透的眼睛,一颗懂得尊重的心

麦克斯有多善于洞察人心?

在1900突然决定下船的时刻,他只是短暂震惊了一小下,就迅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倾听者。

1900为下船找了许多理由:

去陆地倾听大海的声音,寻找人生目标,想要听懂大海的诉说……

麦克斯只是微微笑着等他说完,然后慢悠悠地开口:

我觉得,你想下船的原因是那个女孩。英雄难过美人关。

这段1900从未与他人提起的情愫,麦克斯知道,从来都知道。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 他看到1900从舷窗外注视着那个平民女孩,指尖流转出从未有过的温柔旋律;
  • 他看到1900追随女孩的目光,知道那目光的含义叫动心;
  • 他看到1900表白失败,亲手掰碎了那张唯一的唱片,又默默把它收集起来,藏在了钢琴里;
  • 他为他畅想即将开启的陆上生活:娶妻生子,有一个温馨的小家,每到周末会请朋友去喝酒做客……

在麦克斯的描绘中,1900第一次流露出对陆地生活的向往。

麦克斯看得到他的心动、紧张、失落、羞涩,种种情绪,却从不表现出来。

即便以玩笑的口吻说出那句“英雄难过美人关”,语气中也不带丝毫嘲讽。

相反,他非常支持1900踏上陆地,还决定把自己最好的大衣送给他。

这大概是朋友最好的样子。

懂得,支持,不干涉。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而影片结尾,维吉尼亚号即将被销毁,麦克斯多次上船寻找1900,重逢后,却尊重他不下船的决定。

在船舱里,1900第一次对他说了那么多话,句句肺腑,表达着对陆地与世界的恐惧。

他说地上的道路太多了,城市看不到尽头,每时每刻都要面临数不尽的选择。

他光是想象,就觉得要被这样的日子逼疯了。

破旧的船舱里,1900望着麦克斯的眼睛,目光那么忧郁:

并不是我看见的东西让我停下的,麦克斯。是我所没看到的让我停下。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什么是他看不见的恐惧?

欲望、诱惑、算计、陷阱……所有无形,却又可以掌控人性的物质。

而麦克斯究竟听懂了没有,我们不得而知。

他难过,不舍,泪流满面,却不再试图说服好友。

他也许不理解,但是他懂得尊重的意义。

04

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整部影片都建立在麦克斯的讲述之上。

如果说1900与世界格格不入,那麦克斯就是那个与世界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人。

传奇首先要被人知道,才有可能成为传奇。

如果1900真的存在过,那么麦克斯最大的贡献,就是没有让他的故事跟随游轮,一同在深海消亡。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世界就是这样,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凡,是生在金字塔顶端的耀眼存在。

更多的人,则和麦克斯一样,普普通通,没什么突出的才华和技能,在浊世里生存,却努力学着适应社会。

《海上钢琴师》上映21年后,在新一季《奇葩说》中,许吉如说了一段话,恰好可以与影片中的麦克斯遥相呼应:

年轻人的生活,有的时候像在吃屎。

可是咽得下去,就能吃。

所以我想把这个屎,尽量变成巧克力味。

生活,我想办法让它能过下去。

我就还有期待,盼头和斗志。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1900一生没有下船,选择与维吉尼亚号共存亡。

他在船上结识许多人,可只有麦克斯,懂得他,理解他,尊重他。

只有麦克斯,愿意守护他心底的纯净,独自一人,面对纷繁复杂的陆上世界。

彼时他穷困潦倒,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唯一的一段高光记忆,已经随着16吨半炸药,和1900一同消逝于海浪之下。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维吉尼亚号销毁了。

海上音乐家的传奇戛然而止。

而麦克斯今后,真的只剩一个人。

某种程度来说,活下来的那一个,总是更痛苦的。

可是他还是成全好友,只身前往1900所恐惧的生活,带着过往的记忆和思念,艰难谋生,努力让自己活得体面。

05

认真生活的人,总能激发隐藏技能

在给旁人讲述1900的故事时,麦克斯曾说,只要有人想听,他愿意一遍遍地讲下去。

他凭借一己之力,缔造了属于1900的传奇,保留下他的音乐,传唱着他的故事。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也许麦克斯还没意识到,自己讲故事的隐藏技能,已经开始微弱地影响世界。

故事最后,古董乐器行的老人问麦克斯:

我想知道,是谁把那些残破的唱片藏在钢琴里?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耸耸肩:近在眼前。

那之后,老人说出了全片最朴实,最治愈,最给人力量的一句话:

那你并非一无是处。

他把麦克斯当掉的小号还给他,真诚道:

好的故事比旧小号值钱得多。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好的故事,让这位白发老人,从一名斤斤计较的商人,变为一位柔软的倾听者。

而荧幕之外,全世界的观众都跟随他的娓娓讲述,或伤感,或动容,铭记住一位生于海上,也终于海上的伟大钢琴师。

是这个矮矮胖胖的小号手,给了我一份莫名的温暖和鼓励:

原来,普通人也可以凭借真诚,凭借努力,凭借理解与尊重,结识到一些不那么普通的人,经历一段不那么普通的人生。

而经历本身,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它独一无二,回味无穷,甚至影响你的一生。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海上钢琴师》时隔21年重映:相比1900,我更希望成为麦克斯

【关于作者】

笙笙不兮,文艺水瓶女,心向暖阳,谋生,亦谋爱。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我们评论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