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原圖:8組金石拓片 7段吐蕃千年往事


中國西藏網訊 勒金刻石,頌功紀事,金石銘刻是修史編志、存史資政的重要文獻資料。正在西藏文化博物館舉辦的“‘一帶一路’涉藏金石拓片展”,展示了“一帶一路”沿線的金石文化。其中的8組金石拓片,銘刻著7段千年之前的“吐蕃往事”。公元658年,唐高宗時期外交家王玄策出使古印度,途經吉隆時,有感於征程之艱辛,自然之壯美,在阿瓦呷英山嘴崖壁上留下數行摩崖石刻——《大唐天竺使出銘》,記載了率領使團出使印度之事,該石刻比《唐蕃會盟碑》還早165年。圖為《大唐天竺使出銘》拓片

1992年,《麗江格子吐蕃墓碑》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上格子村被發現,這是一塊吐蕃時期的墓碑。該碑由碑文、“臣服圖”及碑飾圖案等幾部分組成。碑文記載了龍臘塔部落臣屬於吐蕃的歷史事件。由8人組成的“臣服圖”,表現了神川節度使吐蕃君臣正在接受歸順者龍臘塔及其隨從進貢的場面。石碑的碑飾圖案,反映了唐朝、吐蕃、南詔幾種文化在當地相互彙集、交往與融合的歷史。該碑是研究唐朝、吐蕃、南詔三方關係的珍貴歷史資料。圖為《麗江格子吐蕃墓碑》拓片

《桑耶寺碑》立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扎囊縣桑耶寺大殿右側,背靠桑耶寺大殿外牆。石碑由碑帽、碑基、碑體三部分組成。碑座為圓形仰覆蓮座,碑身呈長方形,下寬上窄,高 3.6 米。碑文內容記載了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帶領吐蕃王室及大臣、貴族起誓保護拉薩等地的佛寺,永不放棄佛教。因此,又被稱為《興佛證盟碑》。圖為《桑耶寺碑》拓片


歷經千餘年,桑耶寺銅鐘至今仍懸掛在桑耶寺的大雄寶殿門廊裡。銅鐘外沿有兩行銘文,為古藏文五金體陽文銘刻。銘文內容為:“贊普赤松德贊父子、眷屬,具六十種妙音證無上菩提。”據考證,該銅鐘由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妃子沒廬氏•甲茂贊捐鑄。圖為《桑耶寺銅鐘》拓片

在大昭寺的正門入口處前面,豎立著兩塊石碑,南邊一塊是《唐蕃會盟碑》,又稱《長慶會盟碑》或《甥舅和盟碑》。據歷史記載,從公元706年到822年,唐朝和吐蕃之間的會盟達8次之多。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會盟碑》,記載的是第八次會盟的盟文。碑文記載:“……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讚……”圖為《唐蕃會盟碑》正面、背面拓片

《唐蕃會盟碑》碑文中強調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締結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歷史和功業,並記載了這次會盟的經過、立石年月以及雙方參加登壇會盟的官員名單。這塊會盟碑表達了漢藏曆史悠久的親密關係,是漢藏曆史上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圖為《唐蕃會盟碑》左面、右面拓片


圖為《工布第穆摩崖石刻》拓片

圖左為《普蘭觀音碑》,右為《普蘭觀音碑》一側拓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