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孩子写作文,有两大愁事:提笔脑子里无词,不知道该写什么?就算想写,也不知道如何去写?

对于作文的提升,不仅仅是孩子愁,家长也愁,有点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堆的作文书,报了一堆的辅导班,还是收效甚微。

跟很多孩子聊过,每个孩子提起写作文都是一肚子的无奈:

有的孩子说,明明感觉有很多话和词语在脑海中,可一拿起笔来就不知道如何写;

有的孩子说,平时写作文还好,一到考试,就特别紧张,不知道该写什么;

还有的孩子说,听见写作文这三个字,就感到头疼,害怕写作文。

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他们学习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但家长和孩子都明白,作文代表孩子的写作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写作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格。

很多的孩子,在写作的路上,缺乏了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01 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给孩子的写作课》这本书里,“汉语大师”叶圣陶老先生是这样描述的:“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

换句话说,写作是一件很平常,但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写作本来如同小宝宝从不会说话,到单个蹦字,到词语,再慢慢过渡到长的句子,都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所以,写作最初写的不好,也是必然的。

比如:笔记记得不成样子,语句不通顺,别人看了是一头雾水;

比如:情意表达不清晰,别人看了半天不知道你想表达的意思;

但认真地学习写作,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

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认真去写就是。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比如:一件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完全可以写下来。

02 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写作?

第一,以为学习写作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很大,在学校里面,老师一个劲的强调:"作文要认真写,才有可能考试过关呀“

回到家,家长检查孩子作业,也是一个劲的提醒:”语文作文需要多背几篇优秀范文呀,抽空把给你买的作文书,拿出来,每天背上几段落,不然以后考试怎么办。”

所以,孩子们,就听了老师和家长的话,从内心默认,写作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一到考作文,就抓耳挠腮,各种想词,从课本中想几句,从背诵作文中加工几句,一篇拼凑和胡编乱造 的作文就写好了。

而采取这种方法写出来的作文,一般都是不出彩的,也间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水平就是不行,抱着破罐子破摔态度,导致作文水平一直无长进。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第二、阅读根基太弱,积累太少。

很多的孩子,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就有点蒙圈。不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写,也没有自己的想法,第一反应就是想到那写到哪,不知道是如何开头、如何写叙事文、如何去描述情节,也不知道如何去结尾,写的文章就如同挤牙膏般,一点一点挤出来,至于文章内容质量,根本不考虑,读起来晦涩,意思理解不通顺。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都知道,学习写作的方法,该从阅读和习作两项入手。

如果孩子没有语句的积累,也没有大量词汇量的输入,那么在写文章和理解语句方面,就容易出现,语句错误、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晰。

03 孩子在学习写作中,常见误区有哪些?

I、阅读只注重背句子:很多学生的理解是写作文就是多背好词好句,可能老师批改作文,也喜欢看这些,结果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上面。短时间内是有效果的。

但长远来看,作文的深刻性和思考度都达不到,写作的水平依旧固步自封、得不到很大提高。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II、读书求量不求质:有的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多读书,这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规定一周一本书,有的孩子不到两天就读完一本200多页书籍,家长觉得很高兴。当检查读的情况,发现只能特别简单说出书中的故事梗概。

这就是孩子读书过程中,单纯为了数量在读书,其实这属于一种马虎的读书态度,一本书读的马马虎虎,问题看似不大,但是养成习惯后,所有的书都是这么个马虎读法,那么,既浪费了时间,也养成了不好的读书习惯。读再多的书,均走马观花,也是白搭。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III、主次颠倒,课本内容学习一般,却主抓课外知识:很多的家长和机构宣传,一看孩子成绩不好,就误认为是课本知识内容太简单,读书太少导致的,额外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课外辅导阅读和写作班。期望通过额外增加知识,来提升成绩。

这实际是本末倒置了,要知道课本收的和入选文章,均是值得精读和细读的好文章。老师在讲解上,也会注重让学生通读课本,预习生字生语,意思理解清晰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有了更深的印证。

当然,课本知识终究是一部分内容,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和研究,那就需要靠课外知识和读物的补充了。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老师教会孩子精读课本知识同时,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的书籍去补充知识点,来加深对课本的深入了解,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04 孩子该如何学习写作呢?

  • 首先,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理解透彻是根本。

对于孩子而言,日常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重要。如果说基础知识是死记硬背的,那么训练就是活学活用了。

那么如何来理解训练呢?

简单意思,就是让学生去学习和练习知识点,最终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举个例子:

让学生学习造句子,那么要让学生学会了,并会应用。

那么就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经常性去运用,自然而言,熟悉了以后,再看到相关的造句子,学生也会自然的写出来。这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了。

而提到的阅读和写作,两者关系就是通过孩子阅读的训练,来达到提升写作的目的。

现在很多的家长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清楚阅读水平不行,那么写作水平也很难提到提升。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但很多家长不清楚,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这么简单,重点是如何阅读的深刻,能阅读完讲出来。

比如:看完一篇文章或短文,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读物,边看边思考,想想全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想表达怎么样的中心思想,其中感情细节是怎样表达的,引起怎么样的共鸣等等。

只有认真去阅读了,才能再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思考,体会到作者如何用心去写,如何有条理表达中心思想,思路跟着作者走了一遍,时间长了,自然也学会了如何去写作。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 其次、从小开始,修炼孩子的语言习惯。

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读起来就如同作者站在你的眼前,跟你在聊天说话。孩子的写作也是如此,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打个比方:

一群同学在一起讨论问题,各自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需要说话,那么你说的跟别人说的,就是可以写成作文题材的。

锻炼孩子的语言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方法之一:可以从简单的对话开始,先要求孩子说话都是完整的一句话,要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出来,使别人听明白。

比如:

妈妈,我发现我的同桌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讲特别的认真;下课后,遇到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候,课间休息也在翻阅书籍,我要跟他学习,也做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方法之二:听人家的语言,读人家的文章,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以前的老师常说: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通过阅读,锻炼自己的语言习惯。

家长需要认识到,写作就是基于生活的。心中有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在引导孩子写作过程中,灌输孩子“写作就是将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面写出来,将脑海中思考的内容写出来”,让孩子愿意亲近写作。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 注重平时的积累。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让人看了有自己鲜明的观念,表达立场切合实际。不仅仅是文章构思、修改这么简单,往往是平时的积累多少,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举个例子:

每天生活中,都会看到的花草树木,什么的形态;接触到人物,都是怎么的相貌特征和习惯;写写跟妈妈在一起,难忘的一件事情等等。

这些仅仅是观察到了,认识到了,往往还不够,毕竟不是那么的全面和真切,更需要在深入一些,去了解和懂得某些花草树木的习性、去了解和熟悉接触到的人物,这样在下笔写的时候,才有更多带有自己立场的观念和想法。

著名教育家、“汉语大师”叶圣陶先生,教孩子写作,让写作变简单

老子曾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是人们总喜欢舍弃大道而去抄小路,实际是舍近求远。写作绝非一日之功,绝不是背诵作文套版就掌握窍门的,而是需要用心去读书、去生活,写出抒发自己真是深厚情感的文章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