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覆盤

文|言念:知乎萬粉大V,職場、心理、思維話題高贊回答者

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覆盤

上篇文章講了一個行業分析的深度覆盤,大受好評。

之後因為標題說了一個詞:“覆盤”,就有朋友私信問我說:經常在網上聽人說“覆盤”這個詞,到底什麼是覆盤,你是怎樣做覆盤的?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裡先要告訴你的是:

覆盤,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公司成長最快且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沒有覆盤的意識,那麼你可能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還自我感覺良好,這是個人成長最致命的錯誤。

在生活中,你可能會看到兩種人,一種隔了段時間沒見,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為人處世上,各個方面都有快速的進步,而另一種人,還是老樣子。

其實這就是有沒有做覆盤的區別。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講講,如何做個人的自我覆盤。

一、何為覆盤

在講如何做之前,我們先談談,什麼是覆盤。

其實最初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也就是我們小學肯定背過的《論語》當中就有相關記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就是一個最最簡單的並不完善的模型,也稱作反思。在今天來看,反思只是整個覆盤行動中的一個小點。

而真正讓“覆盤”一詞帶入大家眼中的,其實是一個圍棋術語,也叫“復局”。

一般是指在對局完成之後,復演該盤旗的記錄,檢查招法的優劣得失,加深印象,避免下次下棋的時候陷入同樣的套路,同時提高自己的辦法。

後來這個方法被首先帶入金融業、證券市場,分析師們用以分析每日股票市場走向,判斷市場規律。接著就向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甚至是個人擴散。

那麼,我們現在所謂的“覆盤”,究竟指的是什麼?

這裡不講什麼高深理論,說白了,就是在事後,對過去所做的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推演。

注意,這裡有一個詞:“推演”。這是覆盤與傳統反思總結不同的一點,是一種升級版。

一般在推演的過程中,我們會找出所做事情的關鍵點,對各種可能性進行深刻的模擬與探討,更看重的一點是代入感和大局觀,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自己進行剖析。

用柳傳志先生的話,是這麼說的:

做一件事情,失敗或成功,重新演練一遍。大到戰略,小到具體問題,原來目標是什麼,當時怎麼做,邊界條件是什麼,回過頭做完了看,做的正確不正確,邊界條件是否有變化,要重新演練一遍。

與總結的不同之處在於,總結是對上一階段的回顧和歸納,而覆盤,是一種目標驅動型的學習,有很清晰的目的性和結構,是一種演練。

這種方法不單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在別人身上。

我們可以覆盤別人所做過的事,來獲取別人的經驗,而不用自己去試一遍,也可以把自己當成別人來審視,因此,這是一種把“經驗”轉化為“能力”的方法途徑。

二、覆盤的四個主要步驟

那麼,該如何做覆盤呢?

這裡介紹一種廣為人知的方法,也就是GRAI覆盤法。

即按照時間線,將覆盤細節分為四個步驟進行推演——G(goal 目標定位),R(result 結果檢驗),A(analysis 原因分析),I(insight 規律總結)。

接下來我將用自身經驗做一個示範。

  • G目標定位

覆盤的時候,要問清楚,當初自己做這樣一件事的目標是什麼。

而對於比較複雜的事,可以分解為幾個小目標。

比方說,我對自己的賬號在今日頭條的發展做個覆盤,那麼目標就是半年內成為今日頭條職場領域的頭部賬號。

這個目標也挺大的吧,所以呢,需要拆分為幾個小目標:增大高質文章數、青雲計劃拿獎數、微頭條發文數、漲粉數、付費專欄讀者數。

你看,一個大目標分為5個小目標,大目標是成為頭部賬號,而要達到大目標則必須完成5個小目標。

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覆盤

目標拆解|圖:言念

這樣拆分開來是不是很清晰,覆盤就可以圍繞這5個小目標逐個進行分析,不至於手足無措,把自己弄暈了。

  • R結果檢驗

把目標弄清晰之後,接著我們就進入結果檢驗。

結果的檢驗是以目標為基礎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比較自己目前所做的與目標有何差距,列出做的好地方與不足之處。

上面我們說,我的目標是半年內成為頭條的頭部賬號。那麼,現在我才做了一個月,也就是總時間的1/6。

如果我的目標是以時間線為主線分小目標進行的(比如說,第一個月完成什麼,第二個月完成什麼......),那麼這時候就只需按照時間線進行比較。

但在我的這個目標當中,小目標並不是以時間線進行衡量的,那應該怎麼辦?

到了這裡,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什麼問題來了。

對,也就是我上面所做的目標,還不夠清晰,沒有考慮時間線!

因此到了這裡,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目標不夠清晰。之前以為的清晰是自以為的清晰。

你看,這就是覆盤的一個好處,在後面的一步可以發現前面一步的問題。

因此,我們現在修改一下目標,因為上面的小目標都是可以用數量衡量的,那麼我們可以把目標設定為:在一個月內完成多少數量的增長。比方說,我們這個月的目標是文章5篇,拿獎5個,微頭條10篇,漲粉1000,付費專欄在最後兩個月內開啟。

這時候就可以進行結果檢驗了。

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覆盤

結果檢驗|圖:言念

結果呢,一目瞭然。沒有完成任務。

那有沒有哪些亮點,當然有。就是有一篇文章質量特高,達到了1/3的收藏數據,漲了很多粉。

對於沒有完成的任務怎麼辦?不用慌,接著進入原因分析階段。

  • A原因分析

做原因分析的時候,需要分為主客觀因素,分析事情成功和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繼續按照上面的例子來講。

上面我們說到,有一個成功就是拿青雲獎的那篇文章質量特別高。

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覆盤

青雲獎文章數據

高到什麼程度呢?收藏量是閱讀量的1/3,轉發量是閱讀量的1/10。對於乾貨文章來講,這個數據是非常成功的,可以排在整個頭條體系中,乾貨文章的前部了。

那麼,這篇文章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質量高,寫這篇文章足足用了我兩天的時間,根據我以往的經驗,結合查閱了十幾萬字的資料,濃縮為精華。而大家都喜歡讀高質量文章,所以這是客觀原因。

那主觀原因是什麼?其實也就是文章的結構安排,語句安排等技巧性的東西,哪些技巧用得好了,下次繼續用,這就是分析主觀原因的好處。

當然,我們的分析不僅僅是這麼簡單,需要更深層次的,包括心理、技巧、時間等各方面的因素,這裡只是做個示範,就不詳述了。

接著分析一下失敗的地方。

肉眼可見,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發文數量不足。是的,我才發了一篇文章和5條微頭條,客觀原因是沒時間,主觀原因是懶惰。(深層次的分析需要相關專業知識,這個分析只是簡化版,做個示範,重要的是學習思維)

到了這裡,我們的原因分析基本完畢。接著進入最後一個步驟。

  • I 規律總結

規律總結,就是總結我們上面分析原因得出的結論,有什麼規律,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繼續哪些措施,叫停哪些項目。

如上面所說,我們分析出了文章成功的因素,那麼這時候就要把成功的因素列出來,結合後臺的數據,寫一篇分析文檔,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使用相同的因素和規律,看看是否具有普適性。

如果具有普適性,後面我們的所有操作都可以按照這個規律來,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而對於失敗,我的原因就是沒時間和懶惰,寧願躺著刷劇也不願動筆。那麼新的舉措就是規劃一下時間,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鞭策自己,減少娛樂時間。

一句話總結,就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改進,突破原有的思維羈絆,推動進一步發展。

到了這裡,我們的第四步就做好了。

那麼,做完這四步覆盤的步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不是,為了保證科學性,還要進行最後一步,也就是進行可靠性判斷。

三、可靠性判斷

在上一步的規律總結中,我們得出了一定的結論。結論是有了,但如果結論是錯誤的,而我們自以為正確,那麼後續的行動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此做可靠性判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接下來就來講講,如何判斷結論是否可靠,分為三個點進行。

  • 結論落腳點是否發生在偶然事件上?

這裡我們一定要記住兩句話:

當一個覆盤的結果是落腳在偶然因素上的時候,那麼這個結果一定是錯誤的。

覆盤沒有進入到邏輯層面,沒經過邏輯驗證,結果一定不可信。

生活中的偶然因素特別多,比方說,你買彩票中獎了,這就是一個偶然因素。如果你自己覆盤自己的中獎經歷,那麼就是建立在偶然因素上的推演,無論結果是什麼,一定不可信。

  • 覆盤結論是指向事還是指向人?

別忘了,覆盤就是為了總結客觀規律,在這個過程中,人是變量。

如果指向事,那麼所得出的規律正確的可能性則更高。因為覆盤的結論是從事物的本質去理解分析。

怎麼理解?還是打個例子。

比方說,你覆盤拼多多這個企業的成功因素。如果你的結論偏向於,是因為拼多多的創始人很厲害而成功,那麼就是指向於人。如果你的結論偏向於,是因為拼多多整個團隊做了哪些關鍵的事,那麼就是指向事。

你看,這兩者的區別不言而喻。

  • 是否經過交叉驗證得出結論?

在司法領域裡,有一個原則,叫做:“孤證不能定案”。在史學領域,也有“孤證不立,偏難概全”之說。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做出一個結論,要看多個方面的證據來推論,如果僅有一個證據,那麼立論是不嚴謹的。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交叉驗證”,從多件事多個方面多個角度證明同一個結論,這樣得出的結果更具說服力。

還是打個例子。

延續上面我對自己賬號進行分析的例子,如果僅通過一篇文章的數據,就得出一些方法技巧,那麼這時候的結果可信嗎?答案很顯然,並不。如果通過接下來的多篇文章,加上其它賬號的多篇文章,共同得出結論,那麼這個結論就經過了交叉驗證,這時候你覺得呢?

寫在最後

最後總結一下,整篇文章我們講了,什麼是覆盤,怎樣做覆盤,怎樣判斷覆盤得出的結果。你記住了嗎?

這些都是方法論。方法論有了,接下來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裡提一個建議,不要看了一篇方法論,收藏之後就拋之腦後。

我更希望我的讀者,能夠建立長期的覆盤意識,拒絕三分鐘熱度,這需要持之以恆才能夠收到覆盤的效果。在不斷自問、剖析的過程中,提升認知。

我們看那些武林高手,不都是在得到秘籍之後,苦練而成的,對不?

學會知行合一,才是覆盤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