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常听到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那问题来了,你怎样保证什么样的选择是好选择?在不确定性时代里,你如何针对复杂问题进行有效决策?

电影《教父》里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认知之间的差异。同样的投入,智力、努力程度都相若的两个人如果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工作、学习中所做的选择也不同,从而获得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思维方式在个人成长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看过的一本书《穷查理宝典》,书里写的是查理·芒格这位著名却为人极为低调的企业家和投资家,更是巴菲特的终生搭档的故事。查理·芒格是一位有着大智慧并愿意和别人毫无保留分享的人,《穷查理宝典》中汇集了他的思考、思想、演讲和商业评论。

芒格先生多次提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即多元思维模型。这是芒格先生一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他一直保持非凡投资业绩的关键所在。他曾经说,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他更是善与用多元化的思维去考虑投资决策。

芒格先生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左为查理·芒格,右边是巴菲特↑↑

当我们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时,我们不必亲自去经历,而可以选择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用多元思维模型思考问题。不需要重新造轮子,很多问题前人已经发现和总结了高效的方法和规律。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从各种貌似新问题的现象中,洞见问题的本质。

01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多元思维模型:简单的说,集合了众多学科的知识,所形成的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它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它往往能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用芒格的话说,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称为思维模型.

相反,如果解决问题只依靠自己头脑中的单一学科知识,那么他在看待问题时,就无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法。其狭窄视野,会带来铁锤效应。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在成甲的新书——《好好思考》里提到的华为任正非的例子,任总他在做商业决策的依据就与旁人不同:

任总早在2012年华为公司的内部会议上,就提出用物理学中的“熵”概念指导公司经营,引入物理学的耗散结构指导企建造水利工程都江堰时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理念。

我们好奇任总为什么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引入用物理学原理,在制定公司战略的时候,用水利工程原理?

在经营企业、面对未知风险时,为什么会用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学科概念呢?

其实,任总做决策的依据超越了绝大多数人所用的经验决策法,他选择运用各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原理和规律做决策依据,这些被反复验证真理的他学科相通的基础原理和规律。

在其他民企苦苦挣扎生死线时,任总用这种独特多元的决策依据,让华为的发展先人一步。

曾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热门节目《东吴相对论》的作者吴伯凡,他也曾提出一个工具箱理论,也跟这很像,吴伯凡说“你不能手上只有一个锤子,你得背一个工具箱,不断往里面放进一些重要的工具,否则如果你下次遇到的不是钉子,而是一个易碎的宝藏,你只能用锤子砸开。

这个工具箱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02 为什么说,用不同学科的原理做决策就比个人经验更有效呢?

观察下我们普通人做决策的方法:如果这件事自己之前遇到过,那么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去做。(经验是在过去的土壤上,怎么保证在现在的环境下依然有效?)如果没做过,会请教身边人,身边人也是个体,这种方法的照搬照抄,依据的科学性要打个问号。

这些都是典型的经验主义,毫不关心事物内在规律,而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如果自己之前错了,以后就将接着错;如果别人做错了,后人会跟着错。

相反,多元化的思维模型,是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去寻找解决方案。它是用不同学科的原理,他相对于经验主义更可靠、更全面,严谨,也是被反复验证过的结论。所以用这些做决策依据,会更加可靠,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有一次李善友教授见到滴滴的CEO程维,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程维说“最近在读物理学、生物学。”李善友教授就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

程维回答说“善友教授,还有什么比宇宙更复杂的东西吗?弄懂这些东西后,再来看企业问题就简单多了。”

你看,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型的魅力。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做每个决策、做每件事,都坚信理论的力量。

我们参透事物背后的运行规律,我们可以遵循这个规律做出决策。这就是思维模型能帮助我们做出高质量的决策的原因。

芒格熟练地掌握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多元思维模型,自己整理了100个思维模型,并认为这是他自己90多年人生中最重要的收获。

成甲在《好好思考》中说,“找各个领域的思维模型,就在于不同领域都在解决相似的问题,而每个领域中解决某类问题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去找那些发展水平更高领域的解决方案,搬到发展水平较低的领域。这就是创造性学习,也是我们解决创新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03 怎样通过读书,来获得思维模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如何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呢?那当然要借助书的力量。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智者相谈。读书是人人都认为重要,但未必人人肯读;人人能读,但非人人会读。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读,找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呢?

在这和大家来总结三种很适合积累思维模型的读书方法,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这三个方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时,也是分别从点、面、体上逐层来递进。

(1)查字典法——快速发现有效的经验策略和方法论

“查字典法”,顾名思义,就是带着生字去查找书。在读书上,就是带着问题在书中去查找解决方案,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看完。字典是拿来“用”的,不是“读”的,在遇到问题查找解决方案的时候,去查。

而通常来说,一个人拿到一本书,经常是从头看到尾。这样读起来压力很大,效率也不高。所以,和查字典一样,我们要在书中找思维模型时,也不需要把一本书全部读完,而是把书当成“字典”来用,遇到问题去找相关的思维模型就可以。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虽然以“查字典”的方式找到思维模型很快,但可能理解、记忆掌握的不牢固。那怎么办呢?配合查字典法开发一个加速掌握思维模型的“不读书法”。

“不读书法”,是指一旦看到我们读书时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思维模型时,合上书,强行打断自己,停止阅读。与读书相比,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思考”和“练习”。

思考提问环节:

① 第一步:拿出笔和纸

② 第二步:向自己提问

提出一个启发性的优质的好问题,会让我们受益,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收获。比如,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 为什么刚才书里的这个点让我觉得有启发?它在解决什么问题?

● 生活中还有类似问题吗?我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

●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上面的问题看似不起眼,你一条一条自问下来却是非常有启发。在读书时候获得的思维模型时候都可以在“不读书”时,用上面的问题来反复练习。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查字典法的优势是如同狙击手在很聚焦的时间内,快速的去发现并锁定思维模型。它适用于一个问题对应单个的思维模型。如果更复杂点的问题,需要更系统解决策略的读书方法,比如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关键词法”

(2)关键词法——寻找更系统的思维模型

“关键词法”,就是把阅读的单位,从在文章中找模型单点突破上升到从全书中找分析逻辑的系统思维。

我们先拎出来这本书要讨论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再看作者用了哪些知识、概念和思维模型来分析这个问题,然后把重要的概念、思维模型以关键词的形式找出来,组织成解释问题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阅读法分三步:

① 第一步:分析确定作者在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② 第二步:寻找书中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有哪些?

③ 第三步: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它们是以什么逻辑解决问题的,有哪些有效策略?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关键词读书法的好处是,能够快速掌握全书解决问题的逻辑和结构,形成清晰的思路。

举个例子,我们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在看书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必全部通读书,而可以通过看书的封面、封底等来迅速抓住书的主旨。这样,我们发现《第五项修炼》是讲“如何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的一本书。

第二个问题,关键词可以从书的目录中去找到。我们看到学习型组织的修理有5项能力: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关键词和学习型组织的打造这个核心问题有什么关系。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在书的序言中或者书的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去发现这本书核心的“关键词网”,也就是:

● 建立个人和团队的愿景

● 打造个人和团队的反思能力

● 在这基础上,需要有全局观,构建“系统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去抓书的主线,掌握全书脉络,让书变薄。也理解了不同思维模型是如何组合搭建成一个知识结构的。

(3)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看到思维方式和策略的局限性

这里的“知人论世”是指,我们为了弄明白一件事情,既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研究人物所处的时代。就是要跳出书籍本身,看到背后的思维方式,再回来看书。

这很好理解,这就好比我们为了更好学哲学,我们需要先学哲学史。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受制于他所处的环境。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好好思考》书中说,“知人论世”地深究一个思想,其核心本质是要理解一个思维模型的产生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适用边界。如同解数学题一样,也需要对题本身前提条件的加以了解,这样得出的解题结果才完整与客观。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在不理解其产生的前提和适用的边界的情况下,而盲目套用,这样是很危险的。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型,只有适合某种情况的思维模型。

举例子,我们说《第五项修炼》觉得非常受启发,那么我们在学习彼得·圣吉的思想时,就应该用更全局的视角再去追问:提升团队学习力,只有彼得·圣吉这一种思想吗?他的思想是最适合我们团队的吗?还有没有其他提升团队学习能力的思想呢?这些不同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各自思想的历史起源是什么?坚持这样追问,并搜集各方面资料,我们就逐步构建出一个领域的思想脉络网。

在书《好好思考》里,以上这部分的内容是我最感兴趣的。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样的逻辑线,认知层到实践层,最接地气的实践层也是我最关心的,毕竟和我们平时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学终究是为了落地用。

看完《好好思考》让我联想起另一本非常不错的书——达利欧的《原则》。

成甲的《好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洞见?

先来看看达利欧是谁?《原则》书的作者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而他的个人资产大约 168 亿美元。

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桥水创立至今为客户赚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而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正是源于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达利欧是个非常理性客观的人,崇尚极度求真与开放。他奉行以系统化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以算法的形式把决策标准表达出来,甚至于用计算机不带感情地以更快的速度处理这些信息。在《原则》书里,达利欧总结出500多条原则帮助他保持开放的心态,看清现实,从容面对做决策,打造强大团队。这些500多条原则,也正是达利欧在处理问题时所建立的思维模型。

世界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对事物要用多学科、关联的视角去看待、解决、学习与探究。在学习后,接下来就需要严格行事,刻意练习。必须先把这些思维模型运用起来,在你的生活里、工作里,这样你才能验证它对不对,才知道如何去调整,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参考书籍:

《好好思考:如何练就高超学习力》—成甲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美】彼得•考夫曼

《原则》——【美】瑞 •达利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