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跟其他国家的原生鱼相比,生活在我国的鱼多少有些悲凉。它们不是被各种天灾人祸摧残,就是在餐桌上发光发热到危及种族发展。

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图片来源丨Freejpg

除了去美洲的鲤鱼跟去欧洲的黑鱼开辟出了新的繁衍渠道,其他的都得看人脸色苟活。

而有些鱼被捞取得太多,来不及反应,已经是难得一见的生物了。所以鲥鱼有点倒霉,没有赶上保护生态的头等舱就消失在人间。

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鲥鱼是洄游性鱼,喜欢在上层温水里生活,样子并不突出,全靠肉质好让自己走上灭绝之路,现在基本是濒危物种了。由于早期被捕捞太多,现在只能靠养殖场才能继续大量繁殖。在养殖场喝着EM菌长大的小家伙,可能早忘了祖辈是怎么在河口披荆斩棘吧。

大多数洄游性鱼类的求生欲都比较强,所以鲥鱼的种群数量减少,必定受很多因素共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要靠科技支撑,另一方面也要消耗资源。会影响到鲥鱼的因素包含了生存条件跟生存环境。

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图片来源丨Pixabay 摄影丨MonikaIris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今天晴天,明天可能阴天。今天水质清澈,明天就可能会有某化工厂里的污水流入河里。很多原生鱼的老家被污水影响,导致生存条件不断被限制。

一部分鱼死于污水,另一部分受水质牵制不幸畸形。工业废物不但污染了水,害了鱼,还威胁到附近村落的用水。不管对鱼还是对人来说,水资源受影响,是毁灭性打击。

当然,天生喜欢穿梭在江河湖泊的洄游性鱼有着更为活跃的天性。它们可以去任何地方,甚至逃离污水区域。不过生存环境的压缩,会不会阻碍它们的种族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

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鲥鱼的口感跟其他利用价值都很突出,所以当地渔民喜欢鲥鱼,很乐意守在鲥鱼的必经之路。每到渔汛期间,渔民们纷纷守在河口,等待鲥鱼上钩。他们知道鲥鱼受欢迎,每多捞到一条鲥鱼,就换到好几顿口粮。

随着鲥鱼数量的减少,幸存的鱼群开始近亲繁殖,产出的个体当然会有一定缺陷,甚至有的一出生就是畸形鱼。在自身种群无法长久延续,多种外部原因共同挤压下,鲥鱼像蒸发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图片来源丨Pixabay 摄影丨ThinhLa

1996年6月14日-7月8日,研究团队组织渔民在峡江产卵场内进行试捕,以判断鲥鱼的数量。但在漫长的21天探寻中,大家捕捞了400多小时,竟然没有捕获一条野生鲥鱼。

或许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也或许现在的生活环境不允许鲥鱼继续繁衍下去。总之,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野生鲥鱼,这种忽然消失的空虚感,像极了十几年不曾一见的白鱀豚。

被生活坑惨的原生鱼:我太难了

现在养殖场已经可以规模性养殖鲥鱼,大量给市场供货,持续给我国水产行业助力。不过目前大多数养殖的鲥鱼是从美洲引进的鱼种,不具有本土性,而且养殖鱼终生生活在充满硝化细菌或生石灰的鱼池里,口感也跟我国原生鱼有一定差距。

甚至我们不得不担忧这些鲥鱼的最终去处。因为个别原因,有一些人可能会暂时性养进鱼缸稀罕几天,有的则喜欢带有仪式感的放生,将买来的鱼放入自然中。这些一天三顿吃人工饲料长大的美洲鲥鱼进入我国的江河湖泊,其实算得上是入侵物种。到时候大江大河中穿梭的虽然是鲥鱼,可能早不是跟我们一起,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的本土鲥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