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這些年我在大理市歷史文化研究所聽講座、寫微博,經常接觸到《華陽國志》這部書名。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這部中國最早、最完整的區域性地方誌就誕生在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上,並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2019年11月13日從甘孜、康定、天全一路回到成都住華陽,準備飛回大理。影友彌勒建議:“華陽與成都是古益州兩座最負盛名的歷史古城。有二江寺、二江橋,有空可去看看。”

14日一早我出大姐胡崇珍所在的金城花園南側小門,沿府南河一路款款而行。江流淼淼,深而不語,白鷺翩翩,自由翱翔,初冬的岸邊頗有幾分秋色。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花十元招手搭摩托三輪來到二江寺。這是華陽近郊江邊平地上的古寺,據說有上千年曆史了。寺院坐落在河畔,綠樹幽深,紅牆黛瓦,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院牆邊是人工堆土的綠化帶,大門口有一對中等體型的石獅。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古樸而大氣的寺宇建築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遠處四周可見現代城市建築群。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眼前應該是幾十年前重新易地修葺的二江寺,寺裡至今還在繼續修繕中。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這是由尼僧住持的佛寺,供奉著釋迦牟尼、千手觀音與彌勒佛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哼哈二將塑得栩栩如生。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大殿裡左右兩側玻璃罩著好幾排眾多的佛像,極具藝術感染力!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在一座大殿側室桌面上擺滿文房四寶與尼姑用毛筆寫的經文。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已經是初冬時分,不斷有布穀鳥打鳴聲入耳,為寺院平添一股生機。

三位僧尼為大殿前一尊單手指天的金佛洗澡。一年輕尼姑直盯我手提的照相機,不一會兒又回頭再看我,知道她不讓拍照的心思。我在寺院裡轉悠好久,終於拍下了她們為這佛清潔的情景。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記得這佛的造型在我們大理喜洲之濱的洱河神祠裡也有,當地人虔誠地向佛祈求子嗣。

我是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砂鍋碎片也撿取”的人,立馬通過微信請教攝影群友及劉仕渝老師,不一會兒他們就回復:“這是釋尊出生時的童子像,佛落地行走七步,步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瞬間長了知識!

我順便問寺裡一女居士:“今天是浴佛節嗎?”她說:“不是得,浴佛節是四月初八”

在寺院進門右側有提供香火的小屋,窗臺上擺一排香,標價分別為12、30、39元三種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香客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在功德箱投幣後,會有自動語音立馬回報:

“保佑您全家吉祥平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阿彌陀佛”

再往裡是一間兩側擺滿佛教經書的棚子,棚子裡停放著一輛白色的轎車,轎車離書櫥僅僅容一人寬的過道。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我拍下一位看書的男子和一位抱孩子的老漢在尋經書的照片。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老尼在對面曬太陽,一女居士與她說著悄悄話。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我走近老尼問:“您老人家高壽?”答:“92了”我說:“祝您長命百歲!”老尼笑顏逐開。

十一點一刻,鐘聲響起,寺院開飯了。有人給坐在我歇息的桌子對面的老尼送來兩碗齋飯,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老尼對我說:“你口乾了可以吃桌上的柚子。” 謝過之後,看著老尼吃飯的模樣,想起在家久久臥床不起的91歲的崇珍大姐,十分感嘆。我知道大姐並不是不能起來,而是她認為應該在床上由子女伺候度過餘生。觀念決定人生質量,老尼值得效仿啊。人得長壽自然是福氣,自己惜福、享福也不能臥床不起啊, 我的大姐!崇珍是我同父異母的大姐,好在兒女們都孝順,大兒延林每天都來看望,居家自貢的大妹最近長期住華陽侍候她的起居,小妹週末也常常來協助 。

正尋思著,聽倆女居士一旁說:“平時不能亂說什麼我要死了之類的話噢,你說了要死了,不僅不能如願,還可能受活罪哩。你啥子都不說,也許什麼時候就安然去了呢。”

一中年女子來到經書流通處,那剛才尋書的老漢似乎在給她“佈道”說:“你先把這些都想好了再說皈依的事吧……”

今天的二江寺香客稀少,除了見到七、八個年輕穿制服的男女進寺院燒香,都是零星的香客其中年輕的居多。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掀開北殿遮掩嚴實的簾幕,好大一個擺滿蒲團的佛堂,正東是一座金光閃閃的菩薩塑像。

我見過許許多多的寺廟都是得山水之優勢與靈秀而香火旺盛,華陽二江寺得府河與江安河護佑,位置又在鬧市邊,想必逢佛教節氣時,一定也是盛況空前的吧。

鏈接:

【一】

華陽地區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據《輿地廣記》記載:“昔人論蜀之繁富曰地稱天府,原號華陽 。縣之得名實本諸此。”華陽縣建縣於唐貞觀十七年(643年),始名蜀縣,由成都縣析置,為蜀郡郡治成都府的附郭縣。

清代,成都、華陽兩縣共治成都,成都縣轄西北部,華陽縣轄東南,以暑襪街為界。今天的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大部分屬於華陽縣。

據記載:“昔人論蜀之繁富曰地稱天府,原號華陽 。縣之名實本諸此。”

成都、華陽兩縣都叫“首縣”,其界線由南較場,經包家巷、君平街、三橋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橋,再北上經南、中、北暑襪街、迄北門喇嘛寺為止,以街心分界,東南屬華陽縣,西北屬成都縣。

【二】府河、江安河,蜿蜒交匯於華陽。千年之古寺,長佇於江頭岸邊。縣名華陽,寺謂二江。田疇沃野,地靈人傑,源遠流長。自宋以來,直至明清,本寺香火旺盛,主持積極募捐在附近建橋,定名為“二仙橋”,後更名為“二江寺橋”。民國時期,歷經數次劫難,面目全非,只餘片瓦。宗教政策得以全面落實後,1990年寺院得以移地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南湖公園重建,(距原二江寺只相隔1.5公里左右)寶殿四重,廟由“福”字照壁、山門、彌勒佛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建築組成。寺院建築雄偉,金碧輝煌。二江伴古寺,南湖映霓虹。古典共新潮相諧,時尚與傳統交輝。時光輪轉,物換星移。斯一方淨土也,永駐祥雲。

二江寺橋

二寺拱橋位於華陽街辦府河與江安河匯流處,又名二仙橋,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距今已有187年的滄桑歷史,它是目前成都市域內規模最大、保存原物時間最久的石拱橋。當時成都修建這座橋,沒有機械設備,全是人工從很遠的山裡鑿出石料運到這裡施工,其工程量不亞於今天用現代化機械和鋼筋水泥材料修建長江大橋。這座石拱橋保留了我國古代傳統的建築技術和工藝水平,具有很高的科技和文物價值。1981年5月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0月為保障府河兩岸交通進行過擴建,2001年12月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在中立有水泥柱樁,禁止大型機動車通行;橋中間不少處紅砂石橋欄已傾斜,搖搖欲墜;橋中央凹凸不平,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行人等來往川流不息;橋兩岸挖掘機、推土機正在施工,重新修築河堤,二江寺拱橋現兩岸已納入南湖公園風景度假區、華陽廣都城綜合服務體建設統一打造;兩端橋頭立柱上刻有“二仙橋”字樣,北橋頭上橋處立有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碑,碑後刻有二江寺拱橋的介紹。

2019年11月14日胡云龍於成都華陽

華陽二江寺初冬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