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摘要:別再讓你的無知,害了幼小孩子!

在帶娃過程中,你聽過最奇葩的育兒經是什麼?有帶孩子掉個坑嗎?

奇葩育兒經聽過很多,但最奇葩的還得數這幾個::“小孩無六月”“女孩要早斷奶,不然長大後白帶多”“把腿綁起來要不然也會羅圈腿”“用繩子綁住手防畸形”。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一想到這些奇葩的老習俗可能會用在寶寶們身上,真是瑟瑟發抖,家長們可千萬別這麼坑孩子啊,會害了孩子的。

前陣子刷到一條新聞,說的就是家長聽信家鄉的老習俗,差點讓一個21天的男寶寶失去手臂,想想都覺得可怕。

這名出生才21天的小寶寶來自湖南衡陽,而在他們當地有給新生兒用繩子綁手臂的老習俗,一來防止寶寶的手從衣袖中縮回,二是避免手臂的生長畸形。

於是寶寶一出生,家長就給他的手臂綁上了繩子,也就是從那天起,寶寶一直哭鬧不止。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起初家人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直到後來在給孩子換衣服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右下臂有一個環形的帶狀淤青,家人趕緊將孩子送醫治療。

據當時接診寶寶的醫生說,當時這個小孩子在入院的時候,他的右前臂的局部的血管已經出現了毛糙的現象,根據醫生的診斷,出現這種情況是與血栓的形成是有關聯的。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醫生還指出:“如果血液循環不暢,那就有可能出現肢端的壞死,那臨近部分的皮膚會進一步加重,出現大面積的皮膚壞死,軟組織的腫脹,那嚴重的還可能會損傷到骨質。”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萬幸的是,好在及時發現,送醫及時,才保住了寶寶的手臂,寶寶在經過一系列治療後身體已經恢復良好。

醫生提醒,嬰兒皮膚嬌嫩,用繩子綁手臂綁袖子的老習俗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嚴重者會導致肢體水腫、畸形,甚至全部壞死。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真希望家長們能多長點心,別再這麼坑孩子了。(新聞來源:荊楚熱視)

對於用繩子綁手臂這一招,很多媽媽都聽到過,而且還有很多媽媽曾經給寶寶用過,萬幸是沒有發生上面寶寶遇到的事。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其實理智點想想,就會知道用繩子綁住寶寶的手臂是不可取的,不論是為了防止寶寶的手從衣袖中縮回,或是防止寶寶手臂畸形。

就像這些媽媽說的:剛剛出生的寶寶還維持原始母體裡的姿勢,手腳是很難張開的,他們會潛意識的縮回自己的手臂,等到寶寶大點就會伸開手臂的。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家長們要做的就是順應寶寶的自然發展,不強行干預,懷胎十月,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一直縮成一團,他們也需要時間來轉換適應。

而當寶寶出生後,他們身體裡面有很強的發育動力,他們需要伸展身體,伸展四指,如果綁住他們的手臂,如果繩子太緊,那家長們的“好意”“干預”就變成了寶寶的束縛。

還有就是用繩子綁手臂防畸形的,就像上面醫生說到的,如果繩子綁住了寶寶的手臂,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嚴重的話,會導致肢體水腫,或是畸形,甚至全部壞死。

除了綁手臂這個坑,還有很多的傳統育兒老習俗在坑娃,而這些老習俗光是看著就讓人生氣。

在襄陽就有一位男寶寶澤澤,因為父母聽信偏方,用玻璃碴紮了澤澤幾十下,最終澤澤住進了ICU。

澤澤是一個出生只有50多天的男寶寶,家在襄州區的一個農村。由於澤澤在出生剛剛40天左右的時候老是出現易驚跳、晚上睡不實、鬧夜的情況。他的父母聽信農村偏方,用玻璃碴在澤澤的腹部和背部皮膚上分別紮了一二十下。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結果這一紮直接就把ICU送進去醫院,醫生在看到澤澤時都嘆息:“這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這麼愚昧的父母和家人!”

還有一位寶寶,因為家人聽信偏方說蝌蚪可以降火,結果孩子他媽端著一碗活蝌蚪,一口一口的餵給寶寶吃,還聲稱說:“這樣吃可以強身健體”!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看著孩子一臉茫然的樣子,真是讓人痛心,孩子是多麼信心媽媽啊,媽媽給什麼他從來不懷疑,而你卻拿你的無知愚昧對待他!

更可氣的是,在黑龍江有一名9歲的女孩,因為手指被防盜門夾傷,傷情很嚴重,慌忙之下奶奶用花椒麵給止血。

結果呢,被花椒麵撒過的傷口最終因為沒有徹底清洗而感染了,最後只能在中指的末端進行截肢。(人民網)

21天男寶寶差點失去手臂,這些老習俗都是在坑娃

這些奇葩的方法竟然還有人相信,而且還是深信不疑,真是苦了這些孩子了。

錯誤的民間謠言還有很多,這裡舉一些常見的奇葩育兒經,轉給家人看看!

1、剃胎髮,讓頭髮更多

點評:頭髮稀疏還是濃密,和皮膚裡的毛囊(產生毛髮的細胞)數量有關的,寶寶出生時會帶有所有的毛囊,不會因為剃了頭髮而增多,但有可能因為營養不良而減少。

另外,寶寶皮膚嬌嫩,剃胎髮容易讓寶寶頭部皮膚失去保護,損傷毛囊反而影響頭髮生長。如果一定要剃的話,平時注意給寶寶頭部防曬,最好留下頭頂一圈頭髮保護囟門。

2、捏鼻樑,使鼻子變挺

點評:孩子的鼻子高挺還是扁平,也是DNA決定的!還沒有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鼻樑骨,可以讓鼻子變挺。

而且,寶寶鼻腔黏膜嬌嫩,用力捏鼻樑,容易損傷鼻內的黏膜和血管,導致病原體入侵。

3、母乳抹臉,讓皮膚嫩白

點評:母乳營養豐富並有一定殺毒作用,偶爾可以用母乳擦一下臉,但如果長期擦在寶寶皮膚上,容易滋生細菌,從毛孔侵入後,會導致寶寶臉上大片紅暈,嚴重的甚至長出小膿包。

4、睡硬枕,讓頭型更圓

點評:你錯怪枕頭了。決定寶寶頭型的是遺傳和睡姿,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調整一下寶寶睡覺時頭的朝向。3個月以內的寶寶甚至不需要用枕頭,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個平面上,頸、背部的肌肉才能自然鬆弛。

如果長期給睡硬枕頭,因為寶寶顱骨軟,前後囟門沒閉合呢,容易讓頭顱變形,還可能變成大小臉。

5、蠟燭包,讓雙腿更直長

點評:寶寶的膝蓋總是彎曲的,所以雙腿會像青蛙一樣彎曲的,只有在睡覺的時候,寶寶偶爾會把腿拉直,不過馬上又會恢復彎曲。有的地方卻認為綁過腿的寶寶長大後腿才會又直又長,要給寶寶打蠟燭包。

不要給寶寶上蠟燭包或者用襁褓裹得太緊,把腿拉得太直,會影響寶寶髖關節的發育,寶寶也容易哭鬧、情緒煩躁。

6、折足弓,不讓得平板腳

點評:看到寶寶時平足不要驚訝,剛出生的寶寶都是平腳板, 2歲以後才會慢慢長出足弓。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足弓像大人一樣弓著,需要告訴醫生,檢查寶寶的神經或肌肉組織。

7、奶水太稀,寶寶吃不飽

點評:我們看到奶水清淡,都是孩子的“前奶”,主要是水分,給寶寶解渴用的。寶寶越吃,母乳越濃,到最後,會分泌奶油樣的“後奶”,給寶寶解餓的。

母乳媽媽經常被質疑奶少,其實,只要孩子發育正常、情緒良好,就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

8、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營養

點評:母乳是一種“智能食品”,會自動調節分泌的量和成分,滿足寶寶不同時期的需求。

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但還是以母乳為主,不用擔心營養不足而斷奶。至少母乳餵養到寶寶1週歲,最好喂到2歲,再久點就不說了,知道你也堅持不了:P

9、給純母乳寶寶喂水

點評: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觀察嬰兒(在非吃藥狀況下)排尿為無色透明或微黃,就說明體內水分充足。

在添加輔食階段之前,不用給純母乳寶寶喝水,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也會影響寶寶的吃奶量。大約要等到10個月左右,母乳寶寶可以自行喝水。

10、吃奶粉的孩子長得快

點評:母乳能夠滿足寶寶每一階段生長髮育的需求,寶寶也不容易吃過量。

吃奶粉的孩子更容易胖,因為奶粉中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和蛋白質,是寶寶不需要的,而且會造成體重過量,給將來的健康埋下隱患。

11、怕不消化,就一直喂粥

點評:給寶寶的食物裡面如果一點硬點的食物都沒有,會讓寶寶的消化能力“停滯不前”,不能發展。同時,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嚥練習,可能影響寶寶口腔發育和麵部肌肉發育,影響顏值!

給寶寶添加輔食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類,讓營養更均衡,不要在某個環節上停滯不前。

12、過早添加輔食

點評:純母乳的寶寶滿6個月之前只需母乳餵養,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母乳能夠在六個月以內滿足嬰兒的全部需要。提前添加輔食,不但無助於事,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過重的腎負荷,並破壞孩子對母乳的吸收,適得其反。

13、堅決不用安撫奶嘴

點評:如果寶寶頻繁吃手,建議使用安撫奶嘴,因為:①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②吸吮手指會比吸吮安撫奶嘴更難戒。

14、一出生就喂糖水

點評:新生兒的味蕾異常敏感,糖水、鹽都屬於強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

如果不小心掉這個坑裡了,那就做好今後幾年可能絞盡腦汁讓寶寶好好喝水的準備吧。

15、6個月前就喂果汁

點評:在6個月以前,不要給寶寶喂果汁。因為果汁中含有不能被吸收的糖,大量喂果汁會讓寶寶的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稀,並容易引發尿布疹。

16、一歲內加鹽

點評:寶寶味蕾非常敏感,鹽屬於強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吃飯挑食重口味。一歲前都不要給嬰兒吃刺激性的食物。

17、嘴對嘴餵食

點評:對喂寶寶的食物.家長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觸。嘴對嘴給寶寶餵食,容易讓寶寶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寶寶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寶寶生長髮育遲緩。

18、隨意喂寶寶吃東西

危害:①異物卡喉:幼兒吞嚥反射發育還不完善,一旦發生異物卡喉窒息,可在幾分鐘內造成大腦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②引起過敏:花生、核桃等堅果和水產品等是常見的過敏原。

因此,給小寶寶餵食要選容易咀嚼吞嚥、不容易致敏的食物。

19、逗孩子喝酒

點評:讓嬰幼兒遠離酒精。兒童肝臟發育和代謝功能還不完善,即使是度數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積在體內引起中毒。

一旦過量,寶寶可能出現昏迷等重症,嚴重會影響腦部發育。

20、用純淨水衝奶粉更健康

點評:純淨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

最好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衝奶。

21、用礦泉水衝奶粉更健康

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衝奶。

22、喝米湯降火

廈門有位爸爸照顧還沒滿月的寶寶,發現孩子眼角總有眼屎。老人就說是奶粉喂得太濃了,娃上火了,要用米湯降火。這位爸爸就在衝奶的時候用了4倍以上的水,有時候還直接給娃喝米湯。導致孩子水中毒,發生腦水腫。

生米→米飯→米粥→米湯,營養成分是呈倍數下降趨勢的。米湯的營養非常低,如果喝太多米湯的話,寶寶的胃一下就喝飽了,可實際上卻沒有攝入多少營養和熱量。給孩子喝米湯過多,還會導致水中毒。

23、喝高濃度的奶長得壯

孕事寫過 ,就是一位混合餵養的寶寶,因為父母很擔心寶寶早產,身體弱,就在每次泡奶粉的時候,都會多加一兩勺,好讓寶寶長得快點,早快成為正常寶寶。

有一天,寶寶突然嘔吐起來,身上也開始發燒。送到醫院診斷,竟是有一截小腸已經壞死,醫生緊急做手術進行了割除,否則隨時會有腸穿孔的危險!

給寶寶的奶粉泡太濃,或者加奶太快,都會導致小腸吸收緩慢,需要更多血液帶來更多的水來稀釋。

但血液總是優先保障心肺等更重要的地方,特別是早產兒。因為缺乏充足的血液,小腸的血流就會慢下來,造成缺血,進而引起了腸道壞死。

配方奶應該按奶粉罐上的衝調比例,加入分量準確的奶粉和水。

24、經常搖晃著哄睡

點評:嬰兒困時其實會自己入睡,只是大人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覺時間而人為干預,造成有些孩子依賴大人的干預睡覺方式。

搖晃睡覺確實對嬰兒大腦不好。如果孩子已經習慣搖晃哄睡,要逐漸減少哄睡時搖晃的幅度,到非搖晃摟抱哄睡,再到摟抱入睡,大人手摸著入睡,最後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漸過度,養成自主入睡習慣。

25、晚上叫醒寶寶把尿

有的家長怕孩子尿床,半夜叫醒孩子小便,對寶寶的睡眠習慣影響不好。晚上使用紙尿褲入睡,大人孩子都能睡好。

26、過早讓寶寶學坐

點評:寶寶天生頭大身子小,每個寶寶必須經過足夠的俯趴和爬行,頸部和背部肌肉和骨骼才能支撐他那顆大腦袋。

從小應鼓勵孩子醒著多趴,鍛鍊其頸部和背部肌肉,抬頭、爬、坐、站、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過早學坐而導致彎腰駝背、脊椎變形的寶寶數不勝數。

27、把尿比穿紙尿褲好

點評:寶寶要能獨立大小便,需要感知能力、肌肉控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手眼配合等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行。在此之前把尿,並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還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

嬰兒可以穿紙尿褲,一歲以前不要把屎,大一點可以進行坐便訓練。

28、絕對不給寶寶開空調

點評:夏天氣候炎熱,兒童的身體對於溫度的適應性較差,高溫很容易造成中暑、脫水甚至猝死。還可能刺激兒童呼吸道,引發哮喘,或導致痱子、溼疹這些皮膚炎症。孩子可以合理用空調。

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調濾網,可以將空調的溫度維持在26℃左右,且排風口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

29、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點評: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較大,但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劇烈搖晃和高拋很容易引起幼兒腦震盪,甚至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

輕輕搖晃孩子並沒有問題,不過一定要用手掌托住孩子的頸部。

30、隨便親吻寶寶

點評:與寶寶親密接觸時請確保大人的衛生和健康。隨便親吻寶寶的危害:①傳染疾病:感冒、患口腔疾病或肝炎、結核等傳染疾病的人親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得病;②造成皮炎:成人臉上的化妝品、口紅大部分含香料和各種化學物質,直接與孩子接觸,會傷害孩子稚嫩的皮膚。

31、孩子發燒手冰冷要多穿

孩子發高燒會讓肢體循環變差,是容易可能出現頭部燙、手腳冰的情況,但這不表示孩子冷,不要盲目加衣服。

寶寶發燒超過38℃後,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以“自然散熱”為目的,少穿衣服、少蓋被子,多喝溫水,洗溫水浴,或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拭身體。如果體溫上升過快,可以少量、適當使用冰敷,在孩子頭部或大血管位置冷敷或冰敷。

32、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

廣東有位2歲的寶寶發高燒,父母聽說酒精可以降溫,用掉約1升的工業酒精,給寶寶全身上下擦酒精。結果孩子酒精中毒,最後搶救無效身亡。

孩子皮膚非常幼嫩,很容易吸收甲醇,而這種物質對腦部神經系統的危害可以說是致命的。

不管是工業酒精還是飲用的酒,都不能用來給寶寶物理降溫,雖然酒精揮發會帶走熱量,但也容易透過寶寶嬌嫩的皮膚進入到血液,容易酒精中毒。

33、捂汗能退燒

兒童汗腺不發達,“捂汗”不僅達不到“發汗”的作用,而且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出現體溫升高、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

34、靠手溫判斷冷不冷,怕孩子著涼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關係。捂得太厲害,反而使孩子煩躁,睡不安穩,還可能捂出痱子、溼疹。

瞭解孩子的冷熱情況,應該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

35、孩子發燒就在家裡觀察,不要輕易去醫院

點評:寶寶如果發燒38.5℃以上而且12個小時沒退燒,伴隨下面這些情況:呼吸急促、手腳冰冷、抽搐、精神倦怠、肢體抖動、嘔吐、皮膚蒼白或紫紺、意識不清、餵養困難、尿量減少等,則要果斷就醫。

如果你對情況判斷沒有把握,或者寶寶沒滿3個月出現發燒,去醫院!

36、喝葡萄糖水去黃疸

點評:出現嬰兒母乳性黃疸,應該多餵奶,多曬太陽,讓黃疸自行代謝,如果還是很嚴重需及時就醫。通過增加餵養量,致使排便量增加,進而達到降低黃疸的效果。

而葡萄糖的吸收過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體內的能量供給維持在一定範圍,不會增加排便量,因此不利新生兒排黃疸。

37、動不動就補鈣

點評:出汗多——缺鈣,枕禿——缺鈣,頭型不好看——缺鈣,半夜哭——缺鈣,走路晚——缺鈣,不愛吃飯——缺鈣…其實,出汗多最大可能是給孩子捂太多了;枕禿大部分孩子都會有,如果過早使用枕頭或者床品選擇不好更明顯。0~6個月無論是母乳、配方奶還是混合餵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喝夠,鈣都是充足的。6個月後,如果寶寶飲食平衡,就不可能缺鈣。

38、喝銀鐲水降燒

點評:孕事以前寫過 ,講的就是有個還沒滿月的寶寶發燒了,家人按照網上傳授的偏方,找來一對銀手鐲,煮水給小軍軍喝,又泡了些珍珠粉給小軍軍“壓驚”,還用酒精擦身降溫,整整折騰了一夜。

結果高燒沒退,第二天早上孩子開始嗜睡,家人才送到醫院看,可惜孩子已經死亡。一家人哭癱了。(海峽都市報)

都不想說什麼了。發燒和銀鐲水有一毛錢的關係啊。

上面這些錯誤的育兒法,有的家長還在犯!家裡有孩子的家長們都應該看看,這些錯誤不要再犯了!

科學育兒,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