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美,日本在量子技術研發領域奮起直追

日媒稱,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11月14日宣佈,該公司將加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斯坦福大學等機構聯合推進的應用光通信技術的新型量子計算機開發活動。在量子技術開發領域,日本在基礎研究方面走在國際前列,但在商用化方面落後。日本企業謀求建立全球研發機制,追趕美國谷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中國企業。

瞄准中美,日本在量子技术研发领域奋起直追

位於美國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視覺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11月15日報道稱,一起參與研究的有擅長激光技術的加州理工學院等6所美國和澳大利亞大學、NASA以及加拿大量子計算機相關企業1QBit。準備研發的新量子計算機以NTT成功開發的“量子神經網絡”型計算機為基礎,目標是10年後實用化。

具體而言,研究將利用特殊的光發射器傳輸光粒子,將粒子視為處於量子狀態,瞬時讀取龐大數據,提高計算速度。

此前,谷歌研發的計算機等量子計算設備必須在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環境中運行,但這次開發的計算機可以在常溫下穩定運行,有望將電力消耗降至此前的幾十分之一。

報道指出,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AI)被定位為催生革新的兩個車輪。密碼解讀技術等也有望應用於安全保障領域。

報道稱,日本在基礎研究方面走在前列,NTT在上世紀60年代啟動光技術相關研究,包括基礎研究,經過近20年的研究,終於取得了成果。日本電氣公司(NEC)約20年前成功完成了谷歌算法原理的實證,但在商用化方面落後。

不過,在通用性方面具有優勢的谷歌算法的實用化花了20年時間,量子計算機要出場也將花費時間。

報道介紹,富士通和日立製作所實現了“退火算法”計算機的商用化,“退火算法”運行原理與量子計算機類似。富士通和東麗將其用於研發藥物。NEC也在開發同類計算機,目標是商用化。

NTT一直以來與NEC、富士通和衝電氣集團等昔日跟日本電信電話公社(NTT的前身)關係親密的公司聯合推進開發工作。現在,NTT將強化海外業務列為成長戰略的優先事項,4月在美國硅谷設立海外首個基礎研究基地“NTT Research”,其計劃是推進量子計算和密碼理論等基礎研究,今後5年將累計投入250億日元(約合16億元人民幣)。

報道稱,加拿大D波系統公司向NASA提供計算機,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的聲譽。為了提升在量子計算機開發領域的全球存在感,NTT將改變一直以來以國內為中心的研發模式,向全球化轉變,加入美中的主導權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