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提高火炮機動性的大膽嘗試---古斯塔夫皮製野戰火炮

火藥傳到歐洲之後,當地人很快發明了各種火器運用於戰爭。火槍,成為了市民對抗鐵甲騎士的利器;火炮,轟開了封建領主的城堡;而1453年君士坦丁堡下的巨炮怒吼,則直接宣告了羅馬千年帝國的最終覆滅。

歐洲提高火炮機動性的大膽嘗試---古斯塔夫皮製野戰火炮

奧斯曼人以火炮攻打君士坦丁堡

此後,隨著歐洲戰爭藝術的不斷演化,歐洲人又對這些火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火炮,雖然早期的火炮主要是用在攻守城戰中,但由於其在戰場上顯露出的強大威力,很多勢力都渴望能夠將其運用到野戰之中。

要將火炮運用到野戰中,最大的障礙是其重量。當時歐洲的野外硬質道路並不多,運輸笨重的火炮,對於小部隊來說成本過於高昂,而對於大軍來說,則會明顯拖慢行軍速度。因此,為了減輕火炮重量以方便運輸,歐洲人設想了各種各樣的方案,這其中,就有人想用皮製火炮來替換金屬火炮。

歐洲提高火炮機動性的大膽嘗試---古斯塔夫皮製野戰火炮

戰場上的古斯塔夫二世

目前並不能確定最早的皮製火炮是由誰發明的,不過要說起皮製火炮的聞名於世,一般都繞不開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

眾所周知,古斯塔夫二世主導了歐洲軍事史上著名的改革,該軍事改革的一大特徵就是發明了機動性很強的野戰用團火炮,並在瑞典軍隊裡創建了獨立的炮兵團。而皮製火炮,就是古斯塔夫二世在追求火炮機動性過程中的一個小小嚐試。

古斯塔夫所採用的這種皮製火炮,其發明人是瑞士的菲利普·艾波哈德。在1625-1626年間,一位名叫梅爾基奧·馮·烏姆布蘭特的奧地利軍官投奔到了古斯塔夫麾下,也順便將這種技術輸出到了瑞典。

歐洲提高火炮機動性的大膽嘗試---古斯塔夫皮製野戰火炮

麻繩外面再包皮革

這種皮製火炮如果按後來的計算方式應該屬於1-3磅炮,火炮的中心是一根薄壁銅管,銅管外用幾個鐵箍加固,然後再用浸透了焦油的麻繩緊密纏繞,麻繩外再包裹皮革,在皮革外再用鐵箍加固。

在實際測試中,這種火炮的優點是機動性很好--比當時的同級火炮輕3-4倍,但缺點也是顯著的--不夠結實。由於火炮各部分的熱延展性不同,而繩索、皮革等包裹材料在散熱方面又有明顯缺陷,因此火炮在發射後很容易由於發生過熱而爆裂。

歐洲提高火炮機動性的大膽嘗試---古斯塔夫皮製野戰火炮

損毀的皮炮

而且,這種爆裂的發生率是很高的,即便是在瑞典人的記錄中,這種皮炮也只是“可成功發射十次”,而在1630-1632年間,由瑞典制炮大師庫特在莫斯科督造的104門“瑞典皮炮”中,則只有32門通過了第一炮的測試,其他72門打完第一炮就壞了。

顯然,這種火炮雖然在當時名氣很大,但實際上並不是非常可靠的野戰裝備。古斯塔夫很快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新式全金屬輕炮的鑄造上。1629年,改變了歐洲戰爭藝術史的瑞典全金屬團火炮試製成功,它很快成為了瑞典軍隊的正式裝備,歐洲各國軍隊也立即向瑞典學習,而皮炮作為一個不成功的試驗產品,很快被湮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