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智商不高 有點害怕人工智能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我承認智商不高,所以有點害怕人工智能。害怕人工智能讓我無所事事,而不思進取;害怕人工智能讓我風花雪月,而多愁善感;更害怕人工智能讓我變成被豢養的寵物,而聽命於科學家。

6歲看老

也許我杞人憂天,但不代表這一天不會來到。人工智能概念提出至今,已有60餘年。現在就預測未來,就像6歲的孩童對父母說:“我將來要當科學家。”如此“承諾”聽聽而已,完全可以不必當真。因為20年後,可能只有萬分之一的人,會走上科研崗位。再過20年,只有萬分之一的萬分之一,才可能成為改變人類進程的科學家。

我智商不高 有點害怕人工智能

同樣道理,現在就談人工智能的未來,預測成功率似乎也只有萬分之一,但即使如此,危機感總還是要有的。作為一名科技記者,每天都被IT廠商宣傳的人工智能洗腦。初期確實感到興奮,以致於看到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都要慨嘆幾聲:如果植入人工智能,我就不用排隊了;如果植入人工智能,我就不會被忽悠了;如果植入人工智能,我就會變成鋼鐵俠了。

當然,慨嘆幾聲之後也開始有些心虛,甚至細思極恐。人工智能可以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工智能也可以將人類,從重複性的腦力勞動中釋放出來。可人工智能一旦超越人類智慧,想必會推助社會重新分工。問題由此而來,重新分工之後,誰在享受人工智能,誰又在控制人工智能?


誰來控制人工智能?

以我的智商水平,估計是被解放,而享受人工智能的一類。沒有繁重的體力勞動,也不用絞盡腦汁地寫文章。如此一來,我或許可以成為思想家或藝術家,但到時候人類可能會有幾十億思想家,而藝術家也可能多如牛毛。可問題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也只不過公認了幾十位思想家,而藝術也只是人類文明中,錦上提花的的一類分支而已。

這就是我的危機感,在享受人工智能的同時,是否也會被社會邊緣化,是否不管我個人再如何努力,也不能像參加高考一樣,改變個人命運;也不可能通過敬業加班,而博取一個升職的機會。

我智商不高 有點害怕人工智能

而高智商的科學家,或許將主宰這個世界。“算法、數據、算力”是人工智能三要素。從現在的情況看,算力已經不是問題,蘿蔔白菜價格就能買到算力,因此“算法、數據”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科學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設計模型算法,即使這些規則沒有惡意,但在道德的範疇內也會有意見傾向。

還有就是數據的可靠性。2016年微軟曾推出聊天機器人Tay,並進行了“對話理解”實驗。但只在24小時後,該實驗不得不終止,因為機器人Tay很快學會了大量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語言。由此可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不被篡改的數據,才能保證人工智能不被從小教壞。

人工智能威脅論

這就是我對人工智能保持警惕的由來。上述想法並非譁眾取寵,更不是為了聳人聽聞。為尋求觀點認同,我在網絡中搜索相關言論。所有提示過“人工智能威脅論”的科學家中,霍金是最有影響力的一位。

他擔心人工智能和人類進化不對稱,以及人工智的普及將導致人類失業等問題。“工業自動化已經讓眾多傳統制造工人失業,人工智能的興起很可能讓失業潮,波及中產階級,最後只給人類留下修理、維護、製造人工智能設備的工作。”霍金說。

我智商不高 有點害怕人工智能

特斯拉的CEO馬斯克,也是“人工智能威脅論”支持者之一。他表示在30年之內,人工智能就會超越人類的智慧,而後果會讓人擔憂。“人工智能是人類文明史上,面臨的最大威脅。” 馬斯克觸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所以他開始擔心人類的發展:“對於目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提前制定規則,而不是被動面對。”

人工智能應關在籠子裡

我嚴重同意上述二位先賢的意見觀點,在沒有能力預測人工智能產業方向時,至少先將其關在籠子裡發展,制定清晰的規則;至少在宣傳人工智能時,加上定語,即“弱人工智能”,雖然此定語有時候稍顯“弱智”。

以現在通行的分類,人工智能被定義為三種: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級人工智能。其中,弱人工智能是用於解決特定問題的應用程序,例如圖像識別、人臉視頻、語義識別、汽車駕駛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機器學習”。

強人工智能則是指能夠思考,並可以感知自身存在的“機器生物”。而超級人工智能,是指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都聰明,包括科學創新、通識和社交技能。當然,超級人工智能目前尚停留在假設的階段。所以,我們在宣傳人工智能概念時,不妨增加一些歷史責任感,不要混淆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甚至超級人工智能之間的概念。

另一方面,定義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則,現在是否也應提到議事日程中來?阿西莫夫在《機械公敵》系列小說中,定義出“機器人三大行為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我智商不高 有點害怕人工智能

現在看來,“三大定律”還是顯得過為粗糙,保證生命不受侵犯只是底線。我不想成為被科學家豢養的寵物,如果有朝一日人工智能讓我失業,也希望它能機制保障我下崗再就業,重新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沒人否認人工智能

上述即是我的危機感,也是我對人工智能粗淺的理解。人類歷史經歷了漁獵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或許即將進入智能時代。不同階段的斷代標誌,都是相較於上一時代,生產力實現了顯著的提升。

以此標準,沒人否認人工智能,在改變IT產業,也沒人否認人工智能,在推進生產力的進步。但我確實智商不高,科學家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是否可以優先照顧我這類人,不妨先定義規則,將人工智能關在在籠子裡,也不妨不要混淆概念,讓人工智能先“弱智”一些。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