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南漢版圖

嶺南劉氏藩鎮父子兩代三人苦心經營,成為雄踞一方的勢力。然而,與許多驕悍藩帥不同,劉氏父子對於中原王朝一直是比較恭順的。無論是李唐,還是篡唐成功的朱梁王朝,嶺南劉氏都宣誓效忠,而且規規矩矩地定期朝貢。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十二月,已經是清海軍節度使的劉巖向朱梁朝廷進貢金銀、犀角、象牙等各種奇珍異寶。次年四月,嶺南再獻金銀、犀牙、雜寶貨及名香等,合估數千萬。在五代十國的混亂政局中,即便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其實質也不過是唐末藩鎮的擴張而已,其財政汲取能力也遠遠不如大一統的唐朝。如此一來,割據政權的效忠進貢就不僅僅是政治姿態問題了,更可以起到財政補充作用。

嶺南劉氏的恭順姿態獲得了朱梁王朝對其割據嶺南的認可,乾化三年(913年),後梁末帝朱友貞兵變奪位之後,對於邊遠地區藩鎮採取姑息之策,將原先劉隱的一切官職爵位盡皆授予劉巖。至此,劉巖成為中原王朝冊封在嶺南境內勢力最強大的藩帥。當時嶺南西道桂管地區仍有被馬殷佔據的區域,安南交州也在土豪曲氏家族控制之中,但從整體而言,劉氏集團勢力在嶺南地區仍然最為強大。

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劉巖

劉巖是一個善於妥協的政治家,對於北方中原朝廷,劉氏集團表現了臣屬應有的恭順。甚至對於屢屢與己交鋒爭戰的馬楚政權,劉巖也能胡干戈為玉帛。在臣僚的建議下,劉巖在乾化三年(913年)主動求婚於馬殷,取了馬殷的女兒。原本是仇敵,如此成了翁婿,嶺南劉氏與馬楚政權從此保持了長期的和平。

劉巖對於後梁的效忠恭順是以中原朝廷對其合法性認可為代價的,是有官爵名義的訴求。後梁貞明元年(915年),劉巖上表梁末帝朱友貞,請求朝廷參照太祖朱溫冊封錢鏐為吳越王的前例,加封自己為南越國王及加都統。梁末帝考慮到吳越國在牽制楊吳政權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經濟實力,才對錢鏐姑息優容。嶺南劉氏藩鎮地位比不上吳越,後梁朝廷更有令嶺南劉氏、馬楚、交州曲氏相互制衡的考量,故而沒有應允劉巖所請。

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錢鏐

既然中朝沒有滿足劉巖封王的要求,那麼嶺南劉氏藩鎮對於後梁朝廷的恭順就要大打折扣了,畢竟都是交換。當時,朱梁王朝內部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朱友貞雖然奪取帝位,但並不能消弭內部不滿勢力。更為致命是一直與朱梁為敵的沙陀李氏集團依然強大,新進晉王李存勖驍勇多謀,矢志不忘滅梁大業。

雖然身處南粵,劉氏集團也密切關注中原局勢,深知此時的朱梁王朝已經自顧不暇,遑論南下對付嶺南。於是,劉巖決定斷絕對朱梁政權的貢獻,他對手下僚屬說:“今中國紛紛,孰為天子!安能梯航萬里,遠事偽庭乎!”

在劉巖看來,李唐國祚既終,中原紛亂,早已沒有什麼真命天子,朱梁政權不過是一“偽庭”而已。不僅是劉氏,南方諸國對於朱梁多是陽奉陰違。嶺南劉氏歷經父子三人經營,早已頗有根基,而且劉巖注重與周邊政權維持友好關係,外部環境也較為穩定。

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朱友貞

既然天下紛紛,雄踞嶺南的劉氏為何不能效法秦末漢初的趙佗呢?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十一月一日,劉巖將廣州改為興王府,建國號為大越,改元乾亨。追尊其祖父安劉仁為太祖,父劉謙為代祖,兄劉隱為烈宗。乾亨二年(918年)十一月,劉巖宣稱自己這個劉氏源於漢朝皇室,故而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南漢”。

劉巖標榜自己家族源於漢朝皇室,甚至“每對北人自言家本鹹秦,恥為蠻夷之主。又呼中國帝王為洛州刺史”,儼然比中原王朝更具正統地位。說起劉巖家族的來源,其實很有一些值得考究的地方。大多數傳統正史中都記載南漢王族劉氏起源於河南上蔡,而後遷至福建,再遷至廣州。宋人所撰的《五國故事》記載,南漢王族劉氏“其先上蔡人,徙閩之仙遊,復遷番禺,因家焉”。

傳統史書中認為嶺南劉氏起源於上蔡,是北方南遷漢人的說法在現代遭遇了挑戰。1916年,日本學者藤田豐八提出一種觀點,認為嶺南劉氏祖先是來泉州經商的大食或波斯商人,久居中國,後冒姓劉。陳寅恪先生也持這種看法,他認為嶺南劉氏是“外國人之改華姓者”。

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劍橋中國宋史》

1948年,日本學者河原正博又提出南漢劉氏屬唐代嶺南封州以軍功起家的“蠻酋”。2009年出版的《劍橋中國宋史》,既高度肯定河原正博的觀點,同時又明確提出:

在五代十國這些過渡政權的建立者中,劉隱無疑是獨特的。他不是漢人,也並非學者曾認為的那樣是中東人的後裔。大多數文獻記載這個家族起自上蔡縣(河南)。這一說法可能來源於劉隱的家族試圖美化自己的祖先並提高他們在十世紀的漢人世界中聲譽的努力。實際上,劉氏是居住在遙遠南方的許多非漢族部落中的一個部落世代相襲的首領,漢人把這些不同部落的人都混稱為蠻。

不論劉氏家族是出身於外來大食、波斯,還是嶺南蠻族,他們在唐末亂世,都是依賴於軍功武力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這與中原地區沙陀、粟特人紛紛建國稱帝並無二致。

割據嶺南當皇帝,自稱是漢朝皇族後代,卻被日本學者說成阿拉伯人

南漢與周邊政權

除了劉氏族屬之外,南漢開國之君劉巖的名字也很有一番說頭。父親劉謙給三個兒子起名“劉隱、劉臺、劉巖”,劉巖稱帝之後,乾亨八年,改名為劉陟。乾亨九年,南漢出現祥瑞,“白龍見南宮三清殿,改元曰白龍,又更名龔,以應龍見之祥”,這回又改名為“劉龔”了。再後來,劉龔又聽信胡僧說“滅劉氏者龔也”,於是又取《周易》中“飛龍在天”之意,造了一個字“龑”,作為自己的名字,遂改名為“劉龑”。在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自造漢字起名字的就是武則天了,“武瞾”突顯了女皇的霸氣,劉龑同樣是飛龍在天、傲視蒼生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