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因辦事去了趟晉城,本人曾在晉城工作過一年半,此次也算是故地重遊。雖然只是待了一天就返回運城,7年後再到晉城讓我感受頗多。關注運城城建吧也好幾年了,幾乎每天都進來看看運城的城建發展,打心底裡希望生我養我的這座城市能快速、和諧發展。

簡單談談這次去晉城所帶給我的觸動,猶豫再三寫下幾點拙見,願與各位共勉,如有不妥請見諒,想要開罵請繞行,不伺候。

1.2012年離開晉城的時候,晉城有兩座汽車站,即省運和市運汽車站。這兩座汽車站都在市區內,而且規模較小,交通擁擠,不足與我們中心汽車站做對比。這次大巴到了晉城客運東站後,讓人眼前一亮,規模完全在我們之上,類似我們關公機場的二層送客,即停即走,很人性化。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2. 晉城這幾年的城建方面很不錯,市裡高樓林立,尤其在高處感覺越發明顯。市裡面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游泳館等場館讓人很有感觸,我們除了博物館對市民開放外,其他便民設施還處在規劃或爛尾階段。因辦事需要去了趟晉城市政務大廳,地處東城邊,遠離鬧市,避免造成交通擁堵,而且規模設施很棒。城邊上的富士康周圍幾年前還是被幾個村子包圍,村民的自建房也是富士康年輕人的首選。現在一看,村子已被改造成住宅樓、寫字樓,完全沒有郊外的感覺。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3. 晉城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市區的道路幾乎都設置了路中央隔離欄。我們平時所說的路霸公交車、出租車在內的所有車輛到了人行橫道主動禮讓行人。路口設置了看板,專門展示近段時間行人因闖紅燈被抓拍的照片,行人闖紅燈也少見。路口專門設置了非機動車等待區,騎車市民很自覺到線內等待。我們運城電動車橫衝直闖早都習以為常。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4. 哈羅單車在晉城進行了投放,除了自行車之外,還專門投放了電動車,之前對這一消息有所耳聞,這次還專門體驗了一番。兩小時內兩元,之後每十分鐘加一元,只有在規定區域內才可以還車成功。哈羅落戶晉城,摩拜落戶臨汾,共享單車愣是擠不進運城,雖然共享單車已然沒落,但這正能看出一座城市的包容開放程度,我們運城在這方面還要努力。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5. 晉城公交司機態度很好,我掃二維碼沒有切換城市,給司機專門解釋了下我之前的設置城市是運城,司機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反而微笑對我說兩個城市二維碼不一樣,緩解了我的尷尬。運城公交司機的服務態度只能呵呵,自己接觸的還是看見的,態度之爛數不勝數。就連北邊的臨汾公交司機都很友善。我們一直說運城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現在又在舉全市之力發展旅遊業,這樣的服務態度值得我們運城反省。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6. 圖書館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內涵的標準之一,都2019年了,我們運城連一座像樣的圖書館都沒建起來,一味建小區蓋別墅著實令人汗顏。晉城除了圖書館外,還在全市建立了多座圖書借閱亭,並配備了電腦供借閱者查詢圖書所在位置,方便借閱。全民閱讀不只是全民閱讀日的一句口號,最重要的是落實到基礎建設。運城新華書店供市民在店內閱讀這一點值得我們點贊,只要不弄髒圖書、讀完放回原處就行,去了幾次都有見讀者席地而坐閱讀。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可能有人會說晉城因煤礦而財力在我們之上,這一點我承認,但財政不是唯一制約因素,更多的是我們願意去改變,願意去突破,不是一味地講難處。每座城市都各有特點,只有吸收他人的長處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

一些運城吧友也紛紛贊成其觀點: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外鄉人眼中晉城與運城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