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減負有實招】清理政務APP 整治微信工作群

[湖北省利川市] 讓微信工作群迴歸初衷

“我在單位是辦公室的普通幹部,負責綜治、黨建、宣傳、文明單位創建等多項工作,最多的時候有20多個微信工作群等,每天閃爍不停,但都必須要去看,生怕錯過重要通知……”說起種類繁多的微信工作群等,湖北省利川市涼霧鄉政府辦公室幹部丁和才頗有感觸。

微信工作群等在發佈信息、探討工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有的地方種類過多過雜、過度要求“簽到留痕”,使得基層幹部每天耗費大量時間瀏覽群消息,有些人得了“手機依賴症”,應付式、作秀式回覆也成了家常便飯。

今年以來,利川市紀委監委先後組織了4個調研組,深入14個鄉鎮街道、20個市直單位,聽取基層幹部對“網絡減負”的意見建議,形成專題報告,並向市委提出對策建議。

5月,該市出臺了《關於開展微信工作群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原則上一個單位只建立一個工作群,單位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並指定專人擔任群管理員,對群內發佈的信息負責。同時該市還要求不搞網絡學習成績排名,不以微信工作群、政務APP上傳工作場景截圖、視頻代替對實際工作的評價等。

通過對工作內容重複、交叉的群進行整合,對已經不再發揮作用的“殭屍群”予以撤銷等方式,各級各部門微信工作群等從2000餘個精簡到450個,精簡佔比達77.5%。

“讓微信工作群等迴歸方便工作、提高效率的初衷,更重要的是防止其演變成新的形式主義,基層幹部方能更好輕裝上陣,實打實幹事。”該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何文旭 甘娜)

【基層減負有實招】清理政務APP 整治微信工作群

[浙江省諸暨市] “開刀”政務新媒體 打出“削號”組合拳

6月11日,“城店口”“田園璜山”微信公眾號發出停更公告;6月12日,“諸暨三農”“紅繡浣東”“週末小鎮街亭”等微信公眾號停止運營……今年6月份,諸暨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發佈了一組數據:全市186個政務新媒體(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賬戶、抖音號等),147個停止運營,佔比近八成。

此前,諸暨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和網信辦聯合發佈《全市政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集中整治的通知》,對粉絲不多、服務群眾效果不顯著、日常信息更新需佔用基層幹部大量時間的政務新媒體開展集中整治工作。“確實解放了相當一部分精力,原來負責採寫各線信息的同志,現在都能更好地投入到實務中去。”負責“田園璜山”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工作人員說。

為推動“基層減負年”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諸暨市研究出臺《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八項措施》。向政務新媒體“開刀”,集中停運近八成不必要的政務號,正是八項措施推進落實的一個縮影。

“我們同步建立了限時整改、審核備案、督查報告及問責機制。”諸暨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以限時整改為例,由歸口職能部門牽頭,指導、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全面自查自糾,一個月內整改到位,相關情況彙報梳理後報市紀委監委和市“兩辦”,市紀委監委再跟進核查,並向市委常委會報告執行情況。(紹紀宣)

[河南省平頂山市高新區] 建群先報備 誰建誰負責

“我們單位因為要聯繫各部門科級以上幹部以便安排相關工作,需要建一個微信工作群。”

“稍等,我查一下……你好,這個微信工作群暫時沒有成立的必要,目前我們區已經有類似性質的工作群,裡面負責具體工作的成員同樣是科級以上幹部,我跟群主聯繫下,把你拉進群裡同時設為管理員。”

今年6月以來,高新區開展了“微信工作群專項整治行動”,先後探索建立了“先報備,再建群”的建群備案制和“誰建群,誰負責”的群主負責制,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該區在整治過程中明確,現有的微信工作群,重要且常用的可保留,重要但不常用的可精簡成員,輔助於階段性工作的應在工作結束後適時解散。通過對各單位建立的137個微信工作群進行性質、用途、人員、等級、範圍等方面的分析並建立數據庫比對,先後解散了29個不必要的群,合併了37個性質、用途相近的群,累計“踢出”了184名沒有必要的群成員,另有6個用於階段性工作的微信工作群在工作完成後限期解散。

對於新建工作群,該區要求建群前須提前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備該群用途、使用期限、參與人員、群主等必要信息並存檔,根據數據庫進行比對後,確有必要建群的再批准建群。各單位在新建微信工作群時需明確群主的責任,由群主對群成員和微信工作群的使用嚴格把關,群內通知該電話或當面通知到人的就電話或當面通知,杜絕“一@了之”,確保工作群有效使用。

“微信工作群專項整治以來,我被不少群主‘踢’了出來,以往很多重複性的通知和事項其實都可以在一個群內解決,現在群少了,各單位的溝通聯繫反而更加有效了。”曾經飽受微信工作群困擾的高新區某園區辦公室工作人員杜志濱說。(文尚龍)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1期《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