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在湘舉辦,探討中國信用法治發展

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在湘舉辦,探討中國信用法治發展

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在湘舉辦,探討中國信用法治發展

( 財經主編 邱曉 通訊員 王銳 )11月16日,第二屆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在湘潭大學舉辦,來自政法系統、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期刊社以及實務部門等的8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社會信用立法中的熱點問題”,為我國社會信用法治建設獻計獻策。本次會議由湘潭大學主辦,湘潭大學信用立法研究中心、永雄-杜蘭國際信用法律研究中心承辦。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楊翔,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印仕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貴國,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湘潭大學特聘教授陳小君,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信用處副處長嚴暢,湘潭大學校長李伯超,副校長劉建平、廖永安,杜蘭大學法學院院長大衛·梅耶,湖南省法學會辦公室主任夏鴿翔,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協會會長談毅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長廖永安主持。

開幕式上,楊翔、印仕柏共同為“湖南省法學會社會信用體系法治保障研究會”揭牌,該研究會的成立將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體系化、豐富信用法治領域的學術活動、提升社會信用法律制度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研究水平。隨後,談毅與劉建平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信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的合作達成共識,攜手推進我省企業信用制度的構建和發展。會上還宣讀了《關於表彰2019第二屆信用法治·韶山論壇徵文獲獎作者的決定》 ,本次論壇共收到徵文投稿論文80餘篇,論題涉及信用法治的多個領域,最終擇優評出一等獎 3名,二等獎5 名,三等獎10 名。

李伯超表示,湘潭大學依託法學學科的優勢特色,整合金融學、信息管理、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綜合優勢,成立了全國首家信用風險管理學院,凝聚了國內外信用法治研究精英,創新了信用法治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了信用法治建設智庫。他希望此次論壇能聚焦信用理論、政策、法律等方向,在信用法治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做得更好、更有特色,為信用中國建設偉大事業貢獻更多的“湘大智慧”。

“個人、企業、政府要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一個高效的信用法律體系。”合作院校美國杜蘭大學法學院院長大衛·梅耶說道。湘潭大學與杜蘭大學合作共建信用風險管理學院,能夠推動中美信用風險管理研究水平,推動中國社會信用的發展。他鼓勵信用法律研究的學生積極參加杜蘭大學國際信用法律碩士的項目。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與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韓家平、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民商經濟法室主任王偉、首都師範大學信用立法與評估中心主任石新中、北京大學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新海、中國政法大學品牌與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劉瑛、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學院院長顧敏康,先後作了題為《關於失信聯合懲戒規範化問題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信用立法》《中國信用立法的使命》《個人信用信息保護與應用的博弈》《大數據環境下的信用監管》等主旨演講。各位發言人就社會信用體系的宏觀結構問題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問題提出了思路和詳細建議。

分論壇中,專家學者圍繞著“信用信息共享與數據跨境轉移立法問題研究”“我國社會信用立法體系建設問題研究”“守信聯合激勵與失信聯合懲戒立法問題研究”“信用監管與信用修復立法問題研究”四個議題,作了16次主題發言,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激發了與會人員在信用法治建設的新思維、新靈感,形成了社會信用體系的理論共識。

2017年5月,湘潭大學成立全國首家、且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一家信用風險管理學院。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信用法治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服務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戰略需求。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經教育部批准率先在法學門類下增設了“信用風險管理與法律防控”特色專業,目前該院已經有本科生140名、碩士研究生24名;在國際交流方面,學院在校友譚曼的支持下與美國杜蘭大學法學院依託“永雄-杜蘭國際信用法律研究中心”,積極推進“2+1”、“3+1”等方式的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目前已全額資助9名法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杜蘭大學攻讀LLM法律碩士項目,並計劃每年為湘潭大學法科學生提供25個在杜蘭法學院攻讀LLM的全額獎學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