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擰,擰,擰,臺脊、瓦楞、屏風、斗拱、匾額用彩布擰成


邯鄲話與澠池話很像,兩地有彩扎絕活,北稱彩布擰臺,南叫扎棚口。擰,擰,擰,臺脊、瓦楞、屏風、斗拱、匾額用彩布擰成。

彩扎是一種流行於我國南北各地的傳統民間工藝,它與祭祀、節慶、遊藝等民俗活動密不可分,經過不斷的衍生發展,在民間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彩扎技藝以篾骨紙裱為主,同時輔以表面彩繪。由於各地風俗和物產不同,具體用料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河北省邯鄲市的大隱豹村與河南省澠池縣的東天池,兩地相距近千里,但兩個地方說話的口音高度相似,且兩地民間均有布扎民間藝術,工藝大致相同,叫法不一,大隱豹村稱彩布擰臺,東天池村叫扎棚口。

河北省邯鄲市大隱豹村的彩布擰臺則直接用各色布料進行裝裱,河南省澠池縣東天池村用綵綢紮成繡球,綴上花穗,用棉花、布料做成傳統戲劇人物形象,鑲嵌在彩門上。

民間彩扎藝術,色彩裝飾也會因地域的變化而各具特點。總的來說,北方彩扎粗獷豪放,對比強烈;南方彩扎文秀細膩,活潑可愛。

彩扎製品形態豐富,花燈、獅頭、戲臺、古建模型等均在其列。獅頭等工藝品在創制時往往以產地的戲曲臉譜作為原型,做成後配以布、麻、絹花等飾物,常能達到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境界。

據民間藝人介紹,用彩布紮成的鼓樓、綵棚,一般高10米左右,需要用布料1萬多尺,從臺脊、瓦楞、小簷、走水、屏風,到圓柱、方欞、斗拱、匾額無不用布擰扎而成。或翎毛,或花卉,或人物,或花紋,處處形象生動,以假亂真。

動物圖案多為和平鴿、長頸鶴、二龍戲珠、孔雀開屏等,人物圖案多以戲曲《劈山救母》、《斷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居多。彩扎所用的布料一般由村裡的農戶自願提供,事畢布料仍物歸原主。

彩扎這一民間手工藝術,屬傳統美術類別,澠池縣扎棚口技藝在2009年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邯鄲市彩布擰臺在2008年被國務院公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