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彙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彙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喬戈裡峰,位於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帕米爾高原,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

帕米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帕米爾高原屬高寒氣候,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約有1000多條山地冰川。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帕米爾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亞和南亞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由於地勢高寒,行旅艱險,因此沿途設置幫助行旅解決住宿和給養的驛站就顯得格外重要。由帕米爾高原上有多處驛站遺址,在阿克陶縣布倫口,有傾圮的三間石屋驛站遺址;從塔什庫爾幹石頭城向南,沿塔什庫爾幹河俗語到明鐵蓋山口的古古絲綢之路上,有6處驛舍遺址,其中以數卵石砌築、方形尖拱屋頂的達布達爾古驛舍遺址保存最為完好,屋角還保存有卵石砌就的爐灶,室內牆壁煙燻痕跡明顯。驛站石屋前河灘草場肥美,可供來往商旅放牧駝、馬。

西漢時期,漢朝國力強盛,中原開始大規模對外通商,商人沿絲綢之路往來地中海各國,必須穿越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裡對帕米爾高原也有所記載。稱為"波謎

帕米爾高原,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

玉其塔什草原羅川",記載如下:"國境東北,逾山越谷,經危履險,行七百餘里,至波謎羅川。東西千餘里,南北百餘里,狹隘之處不逾十里。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悽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鹼滷,多礫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

波謎羅川中有大龍池,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十餘里,據大蔥嶺內,當贍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鏡,莫測其深,色帶青黑,味甚甘美。潛居則鮫、螭、魚、龍、黿、鼉、龜、鱉,浮游乃鴛鴦、鴻雁、駕鵝、鷫、鴇。諸鳥大卵,遺荒野,或草澤間,或沙渚上。池西派一大流,西至達摩悉鐵帝國東界,與縛芻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東派一大流,東北至佉沙國西界,與徙多河合而東流,故此已左,水皆東流。

元代馬可波羅曾在《馬可波羅行紀》中對帕米爾高原記載如下:離開這個小王國,向東北方騎行三天,沿途都位於山中,登上去海拔很高,以至於人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登上峰巔,會看見一個高原,其中有一條河。這裡風景秀美,是世界上最難得的牧場,消瘦的馬匹在此放牧十日就會變得肥壯。其中還有種類繁多的水鳥和野生綿羊。這種羊體形碩大,角上長有六掌,牧人把這種羊角割下來當做食盤,用來盛放食物;還有用它來做羊群晚上休息時的籬笆的,以保護羊群。這個高原叫帕米爾(Pamir),在上面騎行,整整十二天都看不見草木人煙,放眼處盡是荒原,因此行人必須攜帶其所需的足夠的食物。

帕米爾高原,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

到了清代,帕米爾之名已完全取代了歷代使用的其它名稱,並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將帕米爾分為"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裡帕米爾、阿爾楚爾帕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在清朝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1890年間,由於俄國亟欲指染中國新疆、英國對西藏有野心,因此兩國簽定英俄協定,由英國取得瓦罕帕米爾,俄國取得北部。1883年沙俄搶佔新疆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後,1892年又出兵強行佔領薩雷闊勒嶺西部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帕米爾高原,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