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彼得·德魯克中國管理獎揭曉,宋志平:讓企業成為共享平臺

首屆彼得·德魯克中國管理獎揭曉,宋志平:讓企業成為共享平臺

經濟觀察網記者 陳白“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在11月17日舉行的2019彼得·德魯克中國管理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引用了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句子來總結她眼中的數字時代未來企業的應對之策。

本次論壇由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和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領教工坊聯合主辦,段永朝、陳春花、肖知興、趙曙明、宋志平、陳威如等知名學者和企業家參會並作主旨演講。同時,論壇還揭曉了首屆彼得·德魯克中國管理獎獲獎企業,A.O.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方太集團、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海爾集團、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有限公司、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家企業獲得彼得·德魯克中國管理獎。

企業如何成為共享平臺

11月13日,宋志平剛剛卸任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在本次德魯克中國管理論壇演講中,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身份出席的宋志平分享了他關於企業管理的思考和趨勢觀察。

首届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揭晓,宋志平:让企业成为共享平台

宋志平

宋志平指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目前都正在面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在我們企業中,到底我們的利益應該怎麼分配。在宋志平看來,企業需要機制的革命,需要從以往的“老三樣”——勞動、人事、分配走向“新三樣”——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超額利潤分紅權。

宋志平說,“企業應該是共享的平臺,這也符合德魯克先生的精神。大家知道,美國1979年大企業圓桌會議制定了一個原則,就是企業所有者利益最大化。這個理論一直指導了資本主義發展。但是,最近美國大企業圓桌會議他們發現這個理論是有問題的。所以,他們提出來企業其實是應該照顧到利益相關者,而不應該只照顧到所有者。”宋志平認為,“我覺得現在應該是改變規則的時候了。應該讓我們的所有者和我們的經營者,和我們的管理者他們共享企業的財富。”

阿里巴巴產業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平臺化管理》作者陳威如在過去十年來都在研究平臺組織。陳威如指出,平臺絕對不止是一個商業模式,而是一個開放、透明、協作的產業共贏生態圈。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陳威如表示,平臺化的思維是一種賦能,是一種利他的存在。在未來的數字化轉型與升級之中,利他和賦能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字化技術也使得利他和賦能者能夠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首届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揭晓,宋志平:让企业成为共享平台

陳威如

德魯克的中國價值

2019年是德魯克誕辰110週年,作為全球最為知名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此前曾經指出,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立一種新的管理文化。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趙曙明指出,中國的學者要結合中國本土特色來學習德魯克思想,企業家要敢於創新,堅守底線,並不斷培育中國自己的人才,才是真正學到了德魯克思想的精髓。

宋志平表示,“德魯克先生告誡我們,中國的事情應該由中國人自己把它做好。也就是說,我們簡單的去學習西方的管理理論也很難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按照這樣一個想法我們來學習德魯克的理論。我覺得這是德魯克的真知。我們學習德魯克的理論不應該把它當成是教條,而應該是把它當成我們管理的指南。”

著名管理學者、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肖知興指出,德魯克管理思想從未過時,因為德魯克總是在用簡單的語言探討最重要的問題,闡釋最本質的思考;而怎樣進行人文主義管理、如何管理知識工作者,是管理者和企業家始終需要思考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