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麼

疫情過後,製造業會發生哪些變化?供應鏈阻斷、勞動力成本上升,會不會加快中國製造向其他地區轉移?工業互聯網如何提升中國製造的質量和效率?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先生年前深入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考察,看到其先進的熄燈工廠、智能製造以及技術型CEO的作用,他認為這些趨勢對中國製造企業都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尤其在疫情影響之下,這些趨勢發展將大大加速。

在富士康看到了什麼

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么

提起富士康,人們自然會想到兩點,一是它的創辦人郭臺銘是位叱吒風雲的商業領袖,二是它有全球知名智能手機廠商最大的代工工廠。上世紀八十年代,富士康先是在深圳紮根,後來由於人工成本的原因,又到人口密集的河南和四川設廠。當時工廠需要大量的工人,這為當地解決了很多就業的問題,但也曾被詬病為“血汗工廠”。

而我要談的卻是富士康近年來的變化,2015年郭臺銘的鴻海精密將旗下順應未來工業互聯網需求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業務所對應資產“打包”整合,組建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名稱叫“工業富聯”。2018年工業富聯業績不斐,收入超4100億,淨利超160億,成為一家業績優秀的高質量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不是郭臺銘兼任,而是由年輕的有專家型技術背景的李軍旗擔任。今年年初,李軍旗被新浪財經等評為經濟年度人物。主辦方邀請我作為頒獎嘉賓給他頒獎,我也因此近距離加深了對李軍旗的瞭解。儘管如此,我對工業富聯的情況還是有一些好奇,正好有個機會去深圳出差,我提出去工業富聯一探究竟。

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么

1

-THE FIRST-

熄燈工廠

小貼士

“熄燈工廠”

顧名思義,不需要開燈,首先是對於電能源的節約;其次整個工廠的運作中,全程都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在操作,不需要工人參與,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延長工作時間。機器人的參與既可以減少失誤率,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數據統計顯示,“熄燈工廠”2018年給富士康帶來了約47億的營收。

我和上市公司協會的同事到工業富聯深圳基地後,李軍旗先把我們帶到了工業富聯的熄燈工廠。這個工廠的流水線全部是在熄燈的黑暗之中智能化運作,各種錫焊和部件安裝都是機器手在操作。產品裝進人造革袋子,再裝入包裝紙盒,之後再封裝至大包裝等等,整個過程讓人歎為觀止。李軍旗告訴我,過去這條流水線要用318名操作工,而現在只需要38名巡視工。他說,現在富士康在全國共有8座熄燈工廠,馬上還要再建10座熄燈工廠。

問及智能化工藝設計和設備的來源,李軍旗告訴我,這些設備除少量是從德國和日本引進之外,大多數是工業富聯自己開發的,因為很難靠別人做這些定製化的設備。也因此,工業富聯“柔性裝配作業智能工廠”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授予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製造業燈塔工廠。截至2019年,中國共有海爾等5家燈塔工廠。工業富聯還有燈塔學院,一些從生產線上減下來的員工可以在燈塔學院學習新的技能。

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么

熄燈工廠引發了我濃厚的興趣,因為智能化工廠可以解決因人工成本的提升迫使工廠遷來遷去的問題。不少電子業過去是從日本遷到臺灣,之後從臺灣遷到深圳和江蘇,由遷往河南和四川,再遷往東南亞一些國家,這些主要是從人力成本考慮。而由於熄燈工廠的建立,這些工廠不必再遷移。當然,下一步考慮到全球化,還是要“走出去”在海外建廠。但那主要是從市場角度考慮,而不再從人工成本考慮,李軍旗告訴我。這讓我心頭一震,當年日本因人工成本高而大規模向海外遷移工廠,導致了工業空心化。而我國是製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我們的製造業無法大規模遷出。一方面製造業仍是我們的根,是我們創匯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我國有14億人的市場,任何哪個國家的製造業都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也不能把自己的市場拱手讓給別人。聽說日本對於20年前把不少工業都遷出去就有不同的看法。現在智能化時代來臨了,想遷回去很難,因為這些製造業當年已被“連根拔起”,再恢復比較難。

我們還與工業富聯的專家們就智能化革新的成本、富餘員工的去向和安置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我們在討論中得知,富士康己經走過了從傳統制造到精密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的轉型升級過程,未來向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特色的對外提供智能製造及科技服務的方向轉型。今後的工業富聯,是集工業互聯網、工業智能化、精密製造為一體的新型高新企業。

2

-THE SECOND-

精密加工

在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會上有個情節,就是李軍旗介紹一個金屬地球模型精密加工的過程,這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無法把精密機械加工和智能手機聯繫起來,不知道這之間有什麼關係。

在工業富聯深圳工廠,李軍旗引導我們參觀了精密機械產品展示和加工中心。真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我一下子理解了為何精密機械加工和手機、筆記本電腦製造之間的關係;也理解了其實代工並不容易,不是家家都能代工。

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么

工業富聯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做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殼體加工,這些殼體材料大多是鋁做的,但表面加工卻是用銑刀銑出來的,而不是打磨出來的。而精密加工的核心卻是這些銑刀和微型鑽頭等精密工具。這些精密工具有些是採用金剛石為材料並用特殊工藝加工出來的。用金剛石工具加工出來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居然只有40納米,所以光亮無比,這就是李軍旗那天拿著一個錚亮的金屬地球展示的原因。精密加工不容易,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

李軍旗告訴我們,每款智能手機都是藝術家先設計出模型,然後交由工業富聯做,而且限定發售時間。所以,每一款手機新上市之前都面臨著挑戰。這些手機殼體的加工曲線很複雜,殼體內有無數加工的小孔用於固定。我看了搖搖頭,覺得不太好做。李軍旗拿起一個不鏽鋼的手機邊框。他說這個材料硬度高,要加工做出它的工具既要有硬度又要有韌性,頗費一番功夫。這些加工裝備如果靠找日本廠家做,一是工藝不熟悉,二是定製需要很長時間,無法保證工期。正是由於工業富聯從來沒有耽誤過智能手機的新款發佈,總能把手機的各種造型加工做出來,所以成為諸多全球知名智能手機廠商的依靠。

3

-THE THIRD-

為何是李軍旗

記得第一次見到李軍旗,是在我們一起參加的央視《對話》節目上。當時我看到一位精幹的中年人,用技術語言講述工業富聯的故事。在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會上,他也是用技術語言回答提問者的問題。我說,工業富聯是不是已經走出了一條通往工業互聯網的道路?他卻謙遜地修正我說,工業富聯只不過是開始了新的探索。

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么

李軍旗

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機械工程博士,長期從事精密加工、精密製造、精密工具和新材料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業務拓展。2018年10月26日,工業富聯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選舉公司董事李軍旗先生為公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增補李軍旗先生為第一屆董事會戰略決策委員會委員。2020年1月9日,李軍旗當選“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來到工業富聯,我對他有了些瞭解。李軍旗早年是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的,說來和我是校友,因為我的管理工程博士是在華中科技大學就讀的。李軍旗畢業後到日本東京大學深造智能製造,博士畢業後在日本精密技術研究所進行超精密加工研究,在日本從事精密加工研究十餘年,後來到富士康從事智能手機等精密產品的設計製造等相關工作,再到現在的熄燈工廠為主的智能製造以及5G產業應用為主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發。李軍旗是個技術帶頭人,也是個學以致用的典範。

郭臺銘為何選擇這樣一位極具專業背景的高技術人才出任工業富聯的董事長?這也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新經濟的企業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應用型企業,如淘寶、百度、拼多多等等,這些企業不一定需要技術型的CEO;另一種屬於技術開發型的企業,如華為、聯想、工業富聯等等,這些企業則應由技術專業人員出任CEO,因為只有對高科技發展趨勢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出對企業發展方向和戰略的清晰判斷。所以,郭臺銘的眼光和選擇是十分獨特的。

宋志平:在富士康看到了什么

記得以前討論CEO來源時,大家普遍認為,在工業早期,企業的CEO大多是有生產製造的背景,因為那時產品造出來是關鍵;之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的CEO往往是由做營銷的人擔任,因為賣出東西成了關鍵;而後來,隨著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上了市,企業管理變成了一大堆財務數字,要把這些東西都搞通不容易,所以資本時代企業的CEO又轉由有財務背景的人出任;到現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顛覆式創新來之迅猛,企業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不是一般戰略原則能搞定的。在高科技時代,一般的科技水平無法對技術的發展做出判斷,只有對技術有相當的理解和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這無疑將顛覆我們現有企業領導層的結構。同時,也迫使更多的人進行終身學習。所以,未來企業中李軍旗式的CEO會越來越多,這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宋志平是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的“雙料會長”。在40年傳奇企業歷程中,他從技術員到央企掌門人,數次將身陷絕境的困難企業改造成全球領軍者,先後推動8家央企重組,整合上千家民營企業,成功帶出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兩家世界500強。他常年致力於企業經營管理和國企改革創新,出版十多部專著,為業界貢獻大量成功企業思想和經驗,被譽為中國“企業思想家”。

▫ 本文亦在今日頭條、大魚號、搜狐號、一點號、趣頭條、百家號、微博、企鵝號、快傳等平臺同步更新。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使用須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