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宋志平:水泥業應多重組少破產 讓大企業擔起負債

12月21日消息,“最初我們是惡性競爭,是倒閉潮,後來我們進行了重組,現在叫重組潮。”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在第二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針對水泥行業稱,我們不再用過去簡單的破產的方法,要多重組少破產,讓大企業擔負起責任。

“因為企業破產會帶來一系列的多古諾骨牌效應。解決它的辦法是什麼?就是重組聯合。由更大的企業擔負起這些負債,把價格頂住,用利潤把問題解決掉。”宋志平認為。

宋志平表示,全世界正在歷經第六次重組潮,以水泥行業為例,我國不光面臨技術結構調整,還面臨組織結構調整。據他介紹,中國建材曾於2006年在浙江省發起重組,用混合所有制給民營企業留出股份,使其跟大股迅速聯合,這讓水泥行業的集中度從當時的不足10%顯著提高到今天的60%,進而市場價格更加穩定,利潤也從重組前到80億元提升至重組後的1800億元。即便如此,我國水泥行業集中度依然落後,西方發達國家平均值為80%。

宋志平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服務業,但製造業和工業依然是“根”。當前我國製造業佔GDP的29%,其中每年平均需要23億噸水泥,2014年曾達最高點25億噸水泥,其國內消費市場約佔全球市場的60%。“我們是一個消費大國,對基礎原材料的消費大國,自己工業對自己很重要,對全球也很重要,我們的問題不是說把製造業都減掉,而是如何讓服務業和高科技更好地武裝我們的工業,使我們的工業能夠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這是我們的任務。”他這樣說道。

在宋志平看來,我國水泥行業現階段存在四個關鍵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產能產量過剩。他透露,當前水泥需求量約每年23億噸,供應量為35億噸,鋼鐵需求量約每年10億噸,供應量則為13億噸。也就是說,水泥產能利用率約為70%,還有30%產能沒有發揮效用。“現在正在做什麼?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不了產能怎麼辦?就得去產量。”他提出去產量的方法之一是錯峰生產,比如停掉了很多北方的窯,冬天有三到四個月不生產,旺季的時候便可以達到產銷平衡。

錯峰生產不僅能夠去產能產量,同時可以達到環保目的,減輕霧霾風險,宋志平表示,環保正是水泥行業面臨的第二大問題。減少生產迎合了市場,穩住了價格,行業盈利了才能更好地整合優化、調整結構,使得製造業能夠與綠水青山和諧相處,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第三個問題是行業集中度依舊不足。他稱,我國的水泥行業集中度距離目標值還差30個百分點。如果集中度得到提高,則可以進一步減產能。

第四個問題是生產智能化,在宋志平看來,我國近年來在水泥生產智能化方面成績優異。“現在我們一個日常5000噸水泥廠,過去需要2000人,後來200人,現在只需要50人,而且即使撤出工廠工廠也在生產,因為智能化了。”他對此表示充分地肯定。(新浪財經鄒沅錚)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