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人》,善不是恶的理由,更不能因善而得到原谅

《受益人》,善不是恶的理由,更不能因善而得到原谅

文丨卿心君悦

影片《受益人》是宁浩“坏猴子七十二变”计划中的一员,该计划以出品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作品而著称,尤其是其中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更是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对现实主义及人性进行了批判,深得观众的好评,而由申奥执导的影片《受益人》仍旧延续了这种风格。

《受益人》,善不是恶的理由,更不能因善而得到原谅

《受益人》剧照

在影片中,以一张“保单”为线索,形象的批判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善与恶。

吴海所体现的是人性的矛盾——两面性(复杂性)

这种人性的特点在多部作品中都有过相应的体现。

比如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对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夫人(艾米)的那一段描述:

“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比如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对柯林斯先生的那一段描述:

“他一身兼有傲慢与恭顺、自负与谦卑的双重性格。”

而在这部影片中,对人性特点的描述更为突出,钟振江因与公司王经理挪用公款而出现无法弥补的“窟窿”,为了填平这个“窟窿”,吴海帮助他去碰瓷,在碰瓷的过程中,发现当事人(碰瓷对象)的车后备箱中有儿童用品时,又产生了“怜悯”之心;后来,钟振江为了让吴海能够帮助他“骗保”,故意伤害吴海的儿子吴悠悠(引发其哮喘病),并将其送到医院,并许下事成之后,送给吴海相中的那一套房子(给儿子改善生活环境)为报酬;吴海在骗保的过程中,因岳淼淼的善解人意,逐渐的爱上了她,不忍心将计划向前推进,但又因钟振江自杀(发现苗头后,钟振江自己策划的),无奈将计划延续……

吴海帮助钟振江的原因是因为对钟振江的友情以及对儿子吴悠悠的爱,这是“善”,但是所做出的事情,诈骗是恶、骗保是恶、欺骗感情也是恶。

那么最终对于吴海的评价,究竟是善?还是恶?

或许不同人基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善并不能弥补所犯下的恶。

善良,并不能成为在爱情中“欺骗”的理由

影片《受益人》是一部开放性结尾的影片,没有一个固定的结局。最终的镜头停止在岳淼淼当销售顾问(吴海相中的房产)时从望远镜中看见吴海出狱后来到海边的那一刻。

《受益人》,善不是恶的理由,更不能因善而得到原谅

《受益人》剧照

面对吴海在监狱中对岳淼淼坦白的一切,在影片中用车载记录仪回放了记录下的一切真相,吴海不是岳淼淼主播间里的金主(大笨钟),吴海与她的相识是钟振江有意的安排,相识、相爱到结婚的目的原本仅是为了“骗保”,而之所以选择岳淼淼,是因为在计划中要造成投保人溺水身亡的假象,而岳淼淼恰好不会游泳。

对于吴海在感情中的“欺骗”,岳淼淼会原谅吗?

虽然,吴海的欺骗是为了友情与亲情,在过程中吴海也已动了真感情;虽然,在过程中吴海几次想要将真相说出来;虽然,为了制止事态的发展,吴海也曾劝阻过钟振江停止计划;虽然,最终吴海及时醒悟,而岳淼淼恰巧擅长游泳……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为“欺骗”辩解,更不能成为原谅的理由,即便所谓的欺骗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全是因“善”而起,即便在过程中并没有让实质的伤害发生,即便其中吴海也投入了真实的感情……

但是,在欺骗的过程中,已经背叛了爱情。在爱情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真诚与信任。欺骗违背了真诚,也辜负了信任。

或许,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像岳淼淼扮演者柳岩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

“很多人在讨论说该不该原谅,对我来说,她可以一辈子不原谅吴海,但这不妨碍他们一辈子在一起。人这一辈子,总要面对很多不完美,但该珍惜的还是会珍惜。”

可能会觉得这种答复有些矛盾,但这又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结局。吴海与岳淼淼都想珍惜这段感情,曾经的欺骗无法原谅,会成为感情中的一道“暗伤”,至于是在余下的生命中是被慢慢疗愈,还是会在余下的生命中频繁发作,都是不好说的事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善良并不能成为欺骗的理由。

善良,有时成就的并不是“善”,而是“恶”

在影片《受益人》中,吴海是以钟振江“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的,在碰瓷中帮忙,在“骗保”中帮助。暂时先抛开法律不谈,我们可以将吴海的初心,理解为是一种“善”,因为吴海希望好友钟振江可以度过难关,填补“窟窿”,身为朋友虽然没有能力填“窟窿”,却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予以帮助。

可以说这是一种“善”,但是这种善良的方式却并不正当。

看似吴海在帮助朋友,实际上却让朋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善良换来的不是美好,反而是更多的罪恶。如果说有一种善良最终成就的是一种恶,那么这种善良完全就没有必要存在,甚至于也不能称之为善良,因为这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恶”。

如果最初吴海没有帮助钟振江碰瓷,没有帮助钟振江骗保,很可能后续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即便钟振江最终找他人帮助,但是吴海的拒绝已经让犯罪的可能性降低。

同时,如果吴海懂得正确的运用心中的“善”,在拒绝钟振江的无理要求之后,还应该做的是劝钟振江收手,阻拦钟振江的犯罪行为发生,必要时报警。可能这种“善”对于钟振江来说是一种“恶”,但是这种“恶”的本质却是真正的“善”,因为挽救了无辜的人,也挽救了自己的朋友,要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下的罪是无法逃脱的,而那时钟振江入狱所受法律的处罚未必会有最终受到的处罚严重。

而影片《受益人》中,吴海恰好用反面的例子诠释了错误的“善良”。

吴海的善良没有带来美好,没有换来美好,却对他人及自己造成了伤害。

善与恶,衡量的标准

或许, 这个标题看似有些绝对,因为对于善与恶,有时很难在短时间内给予一个明确的判定,但是观看完《受益人》后,还是能从中挖掘出一些浅显的参考标准。

△善与恶,不能从事情的出发点去衡量

如果,善与恶从事情的出发点去衡量,那么对于吴海做的错事,可能就要有另一种评价的方式了,但是吴海做的事即便出于对朋友的“善”,但是最终仍旧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以及岳淼淼的“痛恨”,因为吴海的“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种恶。

如同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朋友去打架是善还是恶,如果这件事不好评价的话,再加一些限制条件,帮助(挨欺负)的朋友,去打架(并把人打成重伤),是善还是恶?

或许,从出发点来说,可以称为“善”,但是整体来说,反而是“恶”。

△善与恶,也不能从事情的表面去衡量

如果,善与恶从事情的表明去衡量,那么对于岳淼淼的评价,也要换一种方式,当然对于岳淼淼用“好与坏”来评价更为妥当,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好与坏”和“善与恶”有时又是对等的,所以姑且在这里也用“善与恶”来评价。

岳淼淼是一位网红主播,如果单从事情的表面去衡量,我们大可以说岳淼淼贪图富贵、享受,爱慕虚荣,浪费大好的青春不务正业(这是部分人对职业的歧视),甚至还会卖弄姿色博取眼球换取“打赏”……从种种表象来看,岳淼淼不能算是一个“好”人,甚至基于部分人对主播的歧视(影片中有一段剧情描述,岳淼淼在主播期间,还有未成年人打赏数万元),岳淼淼也可称的上是一个“坏”人或“恶”人。

《受益人》,善不是恶的理由,更不能因善而得到原谅

《受益人》剧照

可是,就是这样看似的“坏”人,一个人在城市中打拼,居住着“脏乱差”的小宿舍,全身上下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把赚到的钱都邮给了家中(父亲不能自理,弟弟游手好闲),这样的人怎么说也算不上是一个“坏”人,对孩子有爱心(从对吴悠悠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对身边人没有欺骗(隐瞒会游泳一事,无伤大雅),反而多次被他人欺骗。

因此,事情的表面并不能成为善与恶的衡量标准,因为很多时候的主观意识会误导我们的判断。

△善与恶,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源于道德与规则

既然出发点与事情表明不能衡量“善与恶”,同时结果有时又非短时间可以考证的,那么对于“善与恶”的衡量,或许只能依托于道德与规则。

先来看道德。苏轼说:“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这或许是道德最基本的体现,道德是人在社会中的一种准则,也可以看成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如同马克思说的:

“道德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的人不会像三国枭雄曹操那般“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至少道德的人不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件,有时更不会静观不道德事件的发生。

想来,如果吴海遵守道德约束,那么必然不会有碰瓷事件的发生,因为会伤害他人;也不会有“骗保”事件的发生,也伤害了他人。同时这两个事件都存在着“欺骗”(不诚实)。

除了道德外,还需要遵守法律。斯威夫特说:“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准则”,这里的准则就是法律这种规则,即便是一直所倡导的“自由”也不可以脱离这种规则,如同孟德斯鸠说的:“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

对“善与恶”的衡量,除了道德约束外,还需要由法律的判定,吴海帮助“碰瓷”,违反法律,帮助“骗保”,更违反法律,这种情况下,无论有什么难言之隐,都不能称之为“善”。

文章至此,告一段落。所希望的是每一个看完文章的人能得到的启示是:

能够正确的认知“善与恶”,更能正确的运用“善”,善恶一念间,相差却甚远,而世间的美好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受益人》,善不是恶的理由,更不能因善而得到原谅

卿心君悦,头条原创作者,高级心理健康指导师,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温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