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的传说有好多,邳州燕子埠的这个你知道吗

白毛女的传说有好多,邳州燕子埠的这个你知道吗

全国有好多关于白毛女的传说,邳州燕子埠的这个你知道吗?

经典歌剧《白毛女》被传唱了几十年。尤其是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那一段,今天我们仍在央视上能看到。

剧里的杨白劳是穷人,一个租田种的佃户。忙活了一年,他不但没有挣到钱,还欠了东家好多钱。过年对他来讲就是过关,没钱还债,年前他只好躲了出去。

看到别人家忙着过节,喜儿盼着爹爹能早日回家,能带回来白面过年。

躲了几天债,到了大年夜,杨白劳还是回来了。并且给女儿买来了半尺红头绳。

有了这半尺红头绳,父亲能给女儿扎头了,女儿也能沉浸在父爱温暖的呵护中。没有鱼和肉,缺少米和面,家里甚至快断了烟火气。但这尺红头绳却给他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让父女俩高兴地过上了属于他们的春节。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爹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

哎!扎起来

这含着笑的泪,这困苦中相依为命的父女情,几十年来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者。贺敬之先生谈到它时,便会止不住的泪流。毛主席观看此剧时也流了泪。

邳州的燕子埠镇与台儿庄接攘,境内的小山众多。较高的山有寨山,寨山上至今留有石砌的岗楼。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土匪留下的。有了枪炮后,想守住山寨的优势不大了,土匪就散走了。

在寨山的山脚下有一黄楼村,到了现在,住在村里的村民大多姓陈。

解放前,该村有户大地主黄世仁、黄权仁兄弟俩。据《燕子埠镇志》记载,有一佃户被地主黄权仁和管家打死,其女范妮被抢到家里当丫环。

范妮到了黄家后没多久,就被黄权仁玷污了。不堪屈辱的范妮后来逃到了山上的奶奶庙里,靠偷吃供果活着。长期的营养不良,头发全白。

后来黄家听说了这件事,追到梁河边。只在苇丛中找到了范妮的鞋子。范妮从此就消失了。人们猜测,这个女子十有八九是溺死了。

这里的人为什么穷呢?并不是因为懒。山地不打粮食,在山上种庄稼时,有泥土的地方面积也不大,被人们戏称为巴掌大的地块。而山里人就靠着这样的小地块存活着,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早年他们羡慕生活在平原的人。住在平原地带,不愁选择墓地的事。在山区里,家里死了人,在山上能刨个坑放下棺材,就算是好的风水地了。既使没有黄世仁和黄权仁兄弟,在这里活下去也不容易。

一九三八年,台儿庄战役开始。紧临台儿庄的燕子埠也成了分战场。这里又惨遭到战火铁骑的蹂躏。

白毛女的传说有好多,邳州燕子埠的这个你知道吗

《白毛女》作者之一贺敬之先生的老家就在山的西边,山东省台儿庄的贺窑村。

贺敬之先生生于一九二四年。小时候上学时,新文化运动兴起,老师们也开始讲爱国和革命的道理了。老师们的真实身份是不是共产党他不知道。

到他从小上学期间,经常随同学来东边黄楼村玩,对黄家恶霸和范妮被辱、躲庙、投河都有所闻。这段经历,也为他以后创作《白毛女》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台儿庄抗战前夕,台儿庄周围各地都成立了抗日先锋队。贺先生十五岁时也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十六岁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十七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贺敬之说,创作《白毛女》是在1944年下半年开始的,他参加文工团已有两年时间。当时,周扬和张庚提出要以“白毛仙姑”的传奇故事为题材创作一个表现人民斗争生活的新歌剧。到了1945年由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现代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原型一直有数种说法,至今尚未统一。

原型一: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在河北省阜平县易家庄一带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原型二:白毛仙姑在山西。原型三:四川的罗昌秀是现实中的“白毛女”。但是,罗是1956年才被民兵从深山野林里救出来,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原型四:白毛女的故事出于贺敬之的故乡山东台儿庄。

周扬临时指派贺敬之进行编剧。有熟悉内幕的人讲,贺敬之编剧写的是他们家乡的事。

白毛女的原形有那么多,说明那个时代妇女受到压迫不是偶然的,是种普遍的现象。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会觉得写的就是自己身边的白毛女。由此可见此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我曾在黄昏中匆匆地经过燕子埠,昔阳的余晖映照着路两旁高低起伏的山峦,远处的山色与天光融合在一起,在眼前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朦胧中让人思绪万千。

那里的摩崖石刻,宋时的双眼井,那座养活白毛女的奶奶庙,还有那驰名的张家老宅,一切全笼罩在神秘的夜色中……

燕子埠不幸,留下了一位白毛女挣扎的血泪,也留下了中华儿女浴血战火的刀光剑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追求生态美的今天,这里有了花海,成了旅游的好去处,我想燕子埠终会绽放出它厚重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